涂靜云,張琪琪,羅悅明,沈永剛
(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150028)
淺析中國奶粉安全法律監管
——以“奶粉問題頻發”為視角
涂靜云,張琪琪,羅悅明,沈永剛
(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150028)
近年來奶粉質量問題堪憂,嚴重傷害了消費者的健康,為了提高奶粉產品質量,要查擺出我國有關奶粉法律法規不完善、政府監管不當、質量檢測標準低、執法力度不嚴、企業道德的喪失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擬定一系列政策和管理辦法,完善市場監督和法律法規,加大防腐懲治力度,對于一些不法商家加大懲罰力度,減少官商勾結,讓他們對法律心生敬畏。
奶粉;監管;立法
從近年中國奶粉的發展總體情況看,中國奶粉行業發展迅速。就整個奶粉市場而言,中國的奶粉品牌眾多,行業競爭強,并且隨著人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場對奶粉需求日益旺盛,奶粉銷售市場廣闊,對中外奶粉生產商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巨大的市場容量為中國奶粉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同時由于產業化水平迅速提高,蒙牛,伊利等奶產品行業的龍頭老大異軍突起,生產規模擴容和產業鏈條不斷得以完善,中國奶粉行業發展正在逐步追上一些奶粉強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內奶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外奶粉品牌都在加緊搶占終端資源,促銷戰、價格戰頻發,在世界前沿市場,洋品牌依然占據絕對的優勢。隨著我國本土奶粉品牌在研發、質量控制以及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日漸成熟,我國奶粉的市場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一)中國奶粉市場政策分析
1.我國乳品安全國家標準。乳品安全國家標準基本解決現行乳品標準的矛盾、交叉和指標設置不科學等問題,提高了乳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科學性,形成了統一的乳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嬰幼兒食品安全標準應達到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一要確保產品安全性,二要考慮嬰幼兒營養需要。
2.《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解讀。目前我國乳品行業存在許多問題,如:奶源地監管缺乏,生產過程衛生掌控不到位,乳品營養不達標等。要改善乳產品質量及其安全情況,需加大生產過程不達標的處罰力度,強調執法部門對乳產品質量承擔的法律責任,保證乳產品的質量和營養。
3.《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解析。為落實嬰幼兒奶粉監管工作,促進乳品行業積極發展,治理和規劃振興奶業是必有的步驟,以全面建設現代化奶業為總體目的,以推行質量保障和健全制度為發展方向,開創乳品行業新局面,從而制定本綱要。
4.《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解讀。通過對新政策的實施,尋求合理的奶牛養殖,乳制品企業結構的相關部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乳制品發展的新方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乳制品。切實提升乳制品加工生產力利用率,消除惡意競爭和資源閑置、浪費,牢牢把產能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內,密切與奶源供應、市場需求匹配。
(一)國內奶粉質量令人堪憂
2003年6月,阜陽市人民醫院兒科室發現,很多嬰幼兒出現頭部腫大、低燒不退等怪現象,當月就有四五例,這些患者均為奶粉喂養的留守兒童。經檢驗奶粉蛋白質含量只有2%,而當時的國家規定奶粉蛋白質含量標準不應低于18%,現奶粉嚴重不達標。
2008年,三鹿乳制品隨之被曝出現問題。三鹿奶粉中添加有三聚氰胺而導致全國很多嬰幼兒患了腎結石。此事件之后,國家質檢總局對很多家奶粉企業進行抽查檢測,發現很多家奶粉企業的產品中同樣含有三聚氰胺。
2009年2月,國家質檢總局檢驗出:味全嬰幼兒奶粉中含有致病菌——阪崎腸桿菌。此種病菌會致使疾病死亡率超過百分之五十。
(二)洋品牌奶粉問題不斷
國內品牌奶粉的質量相繼爆出問題,這讓父母們把眼光投向了國際市場。然而洋奶粉也有不少的問題。
1999年,歐盟四國出產的奶品受到了致癌物質“二惡英”的污染,6個牌子的乳制品在我國被禁止銷售。衛生部向全國發出緊急通知,相關部門進行了統一的清查封存。
2006年,雀巢奶粉被發現碘超標,因此進行了大規模停產。
(一)商家違背職業道德
有人說在國內買到好奶粉很難。的確,由企業自己規定乳品的標準制度,就像既當出納又當會計,怎么可能不監守自盜?三鹿奶粉事件發生是絕對的,這是乳品行業法律制度長期不完善的必然后果。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出現嬰兒因食用“樂自純”奶粉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癥狀。經檢驗“樂自純”奶粉的蛋白質含量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要求,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減少蛋白質含量,使無辜的嬰幼兒受害,這不僅說明了企業自身的道德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監管當局管理不力。
(二)我國奶粉行業監管存在的問題
1.監管意識不強
在年度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黑名單”上,一些奶粉企業名單上了16次,竟然還可以繼續生產和銷售。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不就是有的官員光吃飯不干事,走馬觀花,拿著老百姓的錢卻不為人民辦實事。收受賄賂、懶政,這些標簽很適合貼在一些不辦實事的官員頭上。只要有了這些人的存在,食品安全就是空談。
2.我國奶粉產業監管體制不明確
從監管的層次來看,中央級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承擔著食品安全的綜合協調職責。縣級以上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經常無從插手。許多下屬部門不嚴格執行上級命令,而上級檢查也很可能無法全面顧及。
(三)我國關于奶粉方面立法不完善
目前我國奶粉產品相關法律體系依然不健全,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在奶粉產品安全執法活動中難以從源頭上打擊生產、銷售偽劣奶粉者,對于食品安全的掌控仍然無法面面俱到。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的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善,相關食品安全檢測技術、檢測設備都還比較落后。由于立法技術薄弱,相應的食品安全檢驗設備與檢驗技術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要,致使食品安全的預防性監督難以實現。由此引發的問題是乳制品的生產銷售無法做到步步把關,嚴格檢查,進而給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四)消費者維權意識淡薄
我國對于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培養不夠充分,對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不夠全面。多數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淡薄,在日常消費生活中并不能認識到自己權利被侵犯,或者被侵權后不知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
(一)全面提升乳制品生產企業素質
1.開展行業整頓
要組織乳品行業先進行內部自行清理整頓,然后相關監管部門再進行檢查。對于不符合法律法規的企業,要責令其依法整改或進行關閉;對于嚴重違法的企業,要立即查處。
2.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全面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加強企業思想教育,強化員工舉報意識,做到制度健全、職責明確、管理到位、責任到人。同時,企業要改革管理模式,加強內部控制,推進品牌戰略,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全面加強質量監管
1.健全質量管理制度
(1)完善乳制品檢驗。質檢部門要加強乳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監督乳制品生產企業對原料進廠和產品出廠實施批批檢驗。(2)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3)建立鮮奶質量監督制度。
(三)加強消費者信心
國家質量檢測總局應該實時公布奶粉產品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信息,引導消費者樹立合理消費理念。生產者需要及時公布合格和不合格乳制品品牌、批次相關信息。有關部門應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認真解答消費者咨詢,及時處理消費者投訴和舉報,從而解決消費糾紛。衛生部門要組織專家等通過媒體、報刊雜志、印發知識手冊等多種形式,宣傳奶粉產品相關知識,做好答疑解惑工作。
(四)完善立法,與時俱進
1.美國奶制品法律及監管
1924年,美國制定了奶品條例,經過幾次修訂后的“條例”已成為監管和監管的乳品生產,運輸和銷售監管的各個方面的指導方針。從牛奶的源頭、運送過程、奶廠再加工到投向消費者等各個關卡,都存在嚴格的把控,來保證乳品的安全與健康。
2.日本乳制品安全法律法規
為了保障乳制品的質量安全,日本政府于1947年公布《食品安全法》,該法規規定食品添加劑、食品加工設備、食品容器及包裝必須符合的衛生標準,并明令禁止企業生產和出售有毒、有害食品。
3.我國治理奶粉相關法律法規安全問題啟示
我國新《食品安全法》出臺后,乳品的質量安全保證還需要更多的要求。一是在立法具體要求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條例等應該對責任劃清界限,明確責任人,不能模糊不清。
加強食品安全法制建設。出臺在飼料安全、加工過程管理等環節的立法,完善食品安全法律的產業鏈體系。及時修訂現行法律法規,對于多變的市場及復雜的違法手段,要及時反饋,促進市場的良性循環。
完善懲處相關法律法規。奶粉生產企業應當落實安全責任追究制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實行先行賠償制度,遵循“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賠償。
建立暢通的信息發布、溝通平臺。建立健全消費者反饋信息的平臺,及時處理消費者反饋信息,各個監管部門信息互通,做到網絡互通和聯網追查,和法律緊密結合起來。
奶粉質量安全牽動著我們消費者的心,要想樹立消費者信心,同時提高消費者對安全有保障的奶粉購買力,需加快奶業現代化建設,提高奶業綜合生產能力、質量安全水平、產業競爭力。振興奶業并與國際接軌,建立更多的優質民族品牌,讓中國奶粉產品邁上新臺階,推上世界舞臺,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1]王 威,高敏蕙.日本乳制品安全又亂到治的經驗與借鑒[J].科技與管理,2015(3).
[2] 張 倩.從問題奶粉淺析食品安全問題[J].知識經濟,2010(23).
[3] 李新松,張 煥.論中國奶粉行業的政府監管[J].經濟研究導刊,2013(01).
[責任編輯:蘭欣卉]
F273.12
A
1005-913X(2017)08-0042-02
2017-05-10
涂靜云(1995-),女,新疆塔城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法學;張琪琪(1994-),女,云南保山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法學;羅悅明(1996-),女,哈爾濱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會計學;沈永剛(1996-),男,云南曲靖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