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玲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文化全球化的激蕩,我國也在不斷的針對教育進行改革與調整,在英語學習方面,更多教師開始轉向使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語言,它來自生活,并為生活所用。《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教學氛圍;依托教材;注重實踐
長期以來,小學英語主要是通過課堂來獲取知識的,盡管在課堂組織形式和手段上有所改進,構筑了聽說為先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語言知識及應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離開了課堂,回到現實生活中,學生的語言知識就捉襟見肘,語言的交流性并沒有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但是現在的小學生往往不能夠將英語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學生的運用能力低,不敢將自己學進去的知識講出來,這就決定了在英語教學中要重注對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習與生活同行。
一、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可能會促進學生對整個課程的喜愛,因此,老師需要讓學生盡可能地喜歡上他(她)。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能夠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夠給學生一個愛上這門課的理由。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卸下被動的知識接收者的身份,然后主動地加入到課堂當中來,為了課堂的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和學生應該不僅僅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更加應該是朋友和朋友之間的舒服的關系。老師要關心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用心。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 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盡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學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情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二、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年齡段較低,對于枯燥的英語知識點學習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充滿著趣味性的課堂之中進行學習和探究。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此縮短課堂和生活之間的距離,減少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運用障礙。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非常注重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運用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Holidays”的知識點時,筆者依托教材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參照不同節日的慶祝方式和節日特點,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Holidays”教學情境。例如,“Christmas”教師會帶領學生裝扮班級中的英語角,并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西方圣誕節,通過真實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的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三、依托教材,導入生活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源自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英語,這些生活中的英語知識點同時也成為教師最好的教學內容,這些英語正是英語教師很好的教學內容。但是在實際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對生活中存在的英語知識點視而不見,在課堂教學中也只是單調的對學生進行教材知識點的灌輸教學,教師這種只注重提升學生英語成績忽視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高分低能,不會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點和別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相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積極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在備課時會整理生活中常見的英語知識,如,Mobile phone、The bus、Business Hours、Office Hours、supermarket、等,讓學生有一種英語就在身邊,喚起學生腦海中已經存在的英語知識點,讓學生在學習中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四、運用生活,實現英語再拓展
《新課標》中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用”是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最好體現。英語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是英語教學的歸宿。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讓學生到生活中收集英語知識,把它們運用進課堂為教學服務。如讓學生搜集超市里各種飲料、洗漱用品包裝上的英語名,以手抄報的形式比一比誰收集的多,并采用競爭機制評選優秀小報者;搜集生活中的諺語、兒歌等,以黑板報的形式實現生活化英語再拓展等。英語教學生活化,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會歷久彌新;當課堂牽手生活,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運用知識的能力也一定會得到提高和發展!
五、堅持語言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平臺
我們知道,教材上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要常常讓學生到生活實際中去尋找知識,運用知識。在日常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把他們帶入課堂,為教學服務。這些生活中的英語讓學生在學習字母時熱情高漲,思維異常活躍,效率大大提高,也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因為語言源于生活,學習語言必須走進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掌握的語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語言。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即他認為:“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可以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的不再是傳統的文化知識教學,更加注重的是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實現對其創造力和主動性的培養。有效地將英語教學生活化還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以更加放松的心態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從而更好地實現對英語語言的掌握。
參考文獻:
[1]袁建瓊.試論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內涵及策略[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10)
[2]謝連平.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究[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