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是是豐富學生社會知識,促進學生個性成長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文章先簡要分析了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課堂教學現狀,然后探討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趣味教學策略,希望給相關教師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課堂教學;趣味教學法
引言:
新課改下,當前小學教育中將品德與社會課程作為基礎課程。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為了達成以上目標,教師可以使用趣味教學法,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入掌握相關知識內容。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現狀
小學生因為年齡及社會經驗的緣故,人生觀與價值觀往往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各種影響。此外,在傳統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教師落后的教育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有效實施[1]。傳統教學中,品德與社會課程沿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常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實際教學中教學活動的安排常常忽略學生興趣及愛好,這樣必然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使得大多數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導致學生很難理解知識點,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越來越低,教學效率也不能提升,這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不利。
二、趣味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取趣味教學法,通過激發小學生課程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進而使學生道德反省與道德認知水平不斷提升。
(一)構建合理的教學情境
好奇心強、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構建趣味的教學情境,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出一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2]。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趣味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
比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我與家庭》這一單元內容,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創設表演場景,在活動具體操作上,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搜集自己家庭的一些情境,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伙伴進行家庭情境扮演,將家庭中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通過表演表達出來。這樣在真實的表演場景中,學生能夠逐漸獲得一些深入的感觸,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比如教學《居家的安全與保護》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也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常見的居家隱患,同時為學生現場演示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這種情境引導的方式,可以深化學生的理解,幫助小學生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寓教于樂,形象講解知識內容
將觀點形象生動的進行講解,對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應將理論性的知識內容通過游戲、活動、插圖、幻燈片等活潑的教學方法表達出來,將道理融入到感性認識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3]。通過形象化的知識講解,能夠讓學生調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積極的探索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打破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將現實情境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情境,通過情境分析讓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學生的體會,喚起學生的道德意識。
比如教學三年級上冊《我和同學》這一知識內容,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個同學之間發生沖突的場景,教師將整個故事情境完整的描述給學生,同時讓學生將情境進行在現,在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演繹完成后,對事件進行評價,從中自己探索出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然后教師對學生的點評進行整理與總結,使學生的道德認知不斷提升。
(三)引導體驗,鞏固學習興趣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意識[4]。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應注重學生體驗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內容的同時也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多種多樣的住房》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調查自己家庭住房的變化,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或者資料,讓學生對衣食住行中的“住”有一定的了解。在比如教學《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這一課時,同樣可以讓學生手機各種交通工具或者模型,對人們的日常出行獲得一些基礎的了解。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進入到實際中進行體會,主要是調動學生的自我感官,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自己相關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實踐的能力,這樣可使課程教學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三、結語
總之,品德與社會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科,在促進小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及感悟世界,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及思想品質。為應對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現實,要求教師應根據學科特征以及學生的特點,應用趣味教學法,通過巧妙設置教學情境、形象講解知識以及引導學生體驗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小學品德與設備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姚玲香.自主學習、自主感悟、自主發展——如何讓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J].學周刊,2016,6(11):59-60.
[2]錢珺.小學品德與社會開展課堂討論的實踐與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5,25(03):128-131.
[3]李雪輝.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8(23):93.
[4]鄒巍.論小學品德與社會高效課堂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7,23(02):2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