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來,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 on Money Laundering,簡稱FATF)針對反洗錢第三輪國家間互評中全球普遍存在的反洗錢制度有效性不足的問題,開始倡導風險為本的反洗錢工作方法。2012年2月FATF全會討論通過“打擊洗錢、資助恐怖活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活動的國際標準:FATF建議”(新標準),對2003年6月發布的“反洗錢40項建議和反恐怖融資9項建議”(40+9項建議)做出重要修訂,成為FATF第四輪反洗錢互評估的依據。FATF新標準提出了風險為本的工作方法,并將有效性作為評估各國反洗錢工作的重點。本文通過對2017年發布的《洗錢和恐怖融資影響歐盟金融領域風險的聯合意見》(以下簡稱《聯合意見》)的解讀,對信托業反洗錢工作有效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反洗錢工作有效性,通常是指反洗錢政策對上游犯罪的減少數量恐怖融資發生率的降低程度,以及金融穩定性的提高程度,就金融機構日常的反洗錢工作而言,還包括發現洗錢風險的有效程度。
《聯合意見》指出,歐盟監管機構認為以風險為基礎的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的有效性取決于四個因素:一是及時獲得與洗錢和恐怖融資威脅的相關信息;二是對于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因素及其要求的識別和判斷步驟能獲得普遍理解;三是有足夠和適當資格的工作人員可以對風險和管理水平做出明智的判斷;四是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保證反洗錢政策和程序得到充分有效的執行。
筆者認為該點強調的是獲得相關信息的及時性和完整性。此類相關信息應包括至少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洗錢和恐怖融資相關的信息,如涉嫌洗錢和恐怖融資的人員名單;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的客戶或交易相關信息,后者表現為海量的數據,只有匹配上了前者的名單信息,兩類數據的獲取均能做到及時和完整,才能夠稱得上真正及時獲得與洗錢和恐怖融資威脅相關的信息。目前信托業在兩方面信息的獲取的及時性和完整性上還不夠完善。
一是監控名單獲取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洗錢和恐怖融資名單類信息方面,目前信托業的反洗錢黑名單主要源于聯合國安理會的網站以及公安部發布的黑名單。但是對于國內信托業反洗錢實務來說,很重要的一部分名單信息獲取較困難,比如各國政府政要名單,以及其他類型犯罪,如職務犯罪名單,而第三方數據機構的該類數據來源也僅限于公開途徑搜集到的信息,同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還不適合我國國情。
二是客戶盡職調查存在不足。目前,信托業通過盡職調查程序獲得的關于客戶的基本信息,基本源于通過公開渠道能夠查詢到的信息,或者源于客戶提供的基礎資料,信托業機構缺少更獨立和更廣泛的渠道進行客戶的盡職調查,而客戶提供的資料真實性也往往無從判斷。如:客戶身份識別工作是反洗錢基礎工作,但在銀行代銷信托業機構產品時信托業機構往往較難獲得客戶的基礎信息。在客戶身份識別實踐中,客戶可以持有居民身份證、護照、港澳通行證、臺胞證、軍官證等多種有效身份證件辦理業務,而在這諸多證件中,除了居民身份證可以通過聯網核查身份信息外,其他證件尚不能直接核查。即使客戶持有身份證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時,目前信托業還沒有政策準許接入聯網核查系統,不能運用公安部共享的公民信息數據庫對客戶身份進行驗證,這使得信托業機構在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時較之銀行業機構來說有效性不足。信托業機構只能識別客戶身份證件的真偽,而不能識別客戶身份信息的真實性,不利于信托公司從源頭上遏制洗錢和恐怖融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三是采集的客戶職業、收入有效性不足。對信托業機構采集的職業、收入等信息的真實性值得商榷,大多源于客戶自己的表述,致使相關信息有效性不足。根據《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的要求,合格投資者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能夠識別、判斷和承擔信托計劃相應風險的人,“投資一個信托計劃的最低金額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組織”,“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在其認購時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財產證明的自然人”以及“個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收入超過30萬元人民幣,且能提供相關收入證明的自然人”。根據該規定,當客戶購買信托產品金額達到100萬時,無須提供相關收入證明,此時對于客戶收入和職業判斷的唯一依據是客戶自身的表述,信托業機構大多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核實。在存在代理關系,或者企業客戶存在隱名股東或股權代持等情形下,客戶基本信息的獲取更加困難。
四是較難掌握資金的來源去向。在交易信息方面,信托產品日益復雜,信托業機構掌握的客戶交易信息是整個交易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對于本機構的交易情況掌握較為充分,但是對于與本機構交易相關的上下游交易往往不能夠做到充分掌握,難以做到對整個交易鏈條的掌握,而只能就其業務范圍內的交易是否可疑做出判斷,交易信息呈現出片斷式特點。具體到信托業機構,最常見的情形是根據一些比較簡單的交易的行為特征來判斷具體交易是否屬于可疑交易,比如是否在購買產品后迅速轉讓信托受益權、是否年紀過小或過大但購買了數額巨大的信托產品等,而僅僅以這類行為特征作為反洗錢可疑交易的判斷標準是不夠的。
筆者認為該點強調的是金融機構反洗錢義務履行得到普遍的配合和支持,至少包括幾個方面內容:
一是金融機構各層級、各條線的理解與配合。就金融機構本身來說,履行反洗錢義務必然意味著增加成本,與商業機構追逐效率和利益的本質并不完全契合。因此在金融機構內部獲得理解不僅意味著反洗錢工作得到管理層和各部門的支持,還意味著將反洗錢各項工作不僅僅作為合規或者風險控制部門內部工作完成,而是真正貫徹到金融機構各業務條線和環節中。
二是客戶對金融機構因履行反洗錢義務提出的各項工作要求的配合和支持??蛻粼敢庹f明自身收入、職業等相關信息的真實情況,愿意完整填寫并提供客戶盡職調查資料。對客戶來說,出于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本能,往往不愿意向信托業機構提供更多關于交易的信息,這在正常的客戶及其業務上已經很為常見,更不用說本身就試圖掩蓋交易的真實目的的客戶。
三是金融機構同業之間對履行反洗錢義務的理解與支持。如,信托業的實際業務中,大量的通道業務源于銀行,以及產品銷售依賴銀行,雖然根據《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的規定,金融機構委托其他金融機構銷售金融產品時,應在委托協議中明確雙方在客戶身份識別方面的職責,相互間提供必要的協助,相互采取有效的客戶身份識別措施。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由于銀行業機構與信托業機構存在著客戶競爭關系,銀行業機構往往不愿意在合作協議中落實反洗錢條款,并且不愿意提供客戶及其交易的詳細信息,信托業機構往往很難真正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務,判斷洗錢風險大小的難度加大。因此,在金融機構同業間,反洗錢義務履行得到理解意味著同業間的競爭關系需要適度讓步于共同的反洗錢義務履行要求,進一步加強反洗錢義務履行的合作。
筆者認為該點影響因素強調了專業的反洗錢工作人員對具體反洗錢工作有效性的影響。反洗錢人才需要具備金融專業知識與法律專業知識,屬于綜合性人才,2016年發布的新修訂的《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實施后,要求信托業機構根據自身實際業務狀況對反洗錢可疑交易模型進行定義,可以說,對信托業機構反洗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國內對于反洗錢專業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沒有專業的培養機制,也缺少行業認證和認可度,因此專業人才較為緊缺。根據《上海金融領域“十三五”人才發展規劃》和《上海金融領域“十三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合規與反洗錢人才甚至被列入了最高級別的極度緊缺等級。在目前,信托業反洗錢相關工作通常由合規或者風險控制相關部門人員擔任,對于反洗錢的其他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也大多局限于內部培訓的形式,培訓廣度和深度均有待提高,面對具體交易時的分析能力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筆者理解在以下幾個方面影響了信托業反洗錢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在物力上,主要包括反洗錢系統在內的各業務系統的成熟度。金融交易的復雜性、涉及數據的廣泛性,決定了反洗錢工作無法完全依賴人工進行分析,必須依賴強大的系統支撐,但是目前信托業反洗錢系統和相關業務系統的成熟度和銀行業相比有較大差距。由于銀行業體量的龐大、業務模式的固有特點,其核心業務系統能夠完成對海量數據的動態記錄,核心業務系統和反洗錢系統之間的對接已經有了比較長時間的磨合,對接相對默契。但是信托業的反洗錢系統多采用第三方軟件開發商提供的系統架構,并且大多借鑒銀行業和基金業的反洗錢系統,并沒有和信托業的業務模式實現較好對接。因此信托業在探索建立完善反洗錢系統和相關業務系統上基本上是按照各信托業機構自身業務模式探索前進,各機構間差異也比較大,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
二是在人力上,反洗錢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尤其是與業務一線工作人員密不可分。信托業機構的反洗錢人力隊伍除了要包括專業的反洗錢人員外,也要建立健全覆蓋業務流程全條線的反洗錢人力資源體系,加強對反洗錢各條線的人力培訓。目前,信托業機構對業務一線人員的反洗錢培訓主要依靠各自公司內部進行,培訓的主要內容也主要是反洗錢各項義務履行在業務中的相關操作流程、標準以及反洗錢合規文化的培育。
在我國,公安部門掌握著自然人的各類身份信息資料、工商部門掌握著企業的各類經營信息資料、稅務部門掌握企業和自然人的各類其他經營信息,建議掌握相關信息的公安、稅務、海關和工商等部門能夠在平衡公民和企業信息保護和實現信息有效披露的基礎上,實現信息共享,為反洗錢工作開展提供必要的外部環境支持。
同時對已有的部分數據,能夠實現優化,如:建議身份核查系統不僅能夠核查身份證,還可以實現對同一人不同證件之間的關聯,同時實現查詢軍官證、護照等相關證件。對于企業的工商信息,可以借鑒瑞士的做法,對公司名稱、管理層、董事會成員、股東、合伙人等相關信息均進行登記并公開披露,明確不公開披露的后果,擴充金融機構獲取關于公民個人和企業合法信息的渠道,盡力消除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客戶盡職調查不夠充分和徹底的問題。對于金融機構普遍適用的黑名單數據,探索建立名單庫共享機制。
合規文化的培育需要時間,只有不間斷持續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反洗錢的理念和知識,才能在普通民眾心中播下反洗錢意識的種子,也才能夠為后續其配合金融機構履行反洗錢義務打下基礎。通過加大反洗錢宣傳力度,明確相互間的職責義務,避免在業務關系中,由于雙方市場地位的不對等,一方給另外一方履行反洗錢義務制造的障礙,進而實現金融機構相互配合的良性互動。
借鑒目前國際唯一的國際公認反洗錢師資格模式,結合我國反洗錢工作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國內反洗錢專業人才資格認證制度,強化反洗錢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工作,提高行業從業門檻和社會認可度,加大行業間交流。同時在其他金融行業從業資格的培訓中,強化反洗錢部分的培訓內容,以提高業務一線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的反洗錢知識和技能,健全反洗錢各條線人力資源建設。
信托業機構要進一步提高對反洗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反洗錢資源投入投入,結合自身業務和風險情況,不斷完善核心業務系統和反洗錢業務系統功能,為反洗錢工作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同時重視反洗錢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高級管理人員和反洗錢崗位人員的履職能力,為本機構的反洗錢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加強國內外反洗錢法律法規的研究,對照國內外反洗錢工作標準查找信托業反洗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過自查自糾,建立健全信托業風險防控機制,未雨綢繆,充分做好各種應對準備,以規避違反國內和國際法律法規風險,努力將信托業反洗錢工作達到國內外反洗錢監管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信托業反洗錢工作的有效性。
(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青海 西寧 810001)
[1] 胡斐,關于信托業反洗錢履職的思考[J].北方金融.2016(9).
[2] 胡建庭,國際新規則框架下信托業反洗錢工作體系研究[J].福建金融.2014(2).
[3] 王晨輝,當前信托公司反洗錢工作現狀、原因分析及監管建議——檢查轄內信托公司引發的思考和啟示[J].浙江金融.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