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紅
(雙鴨山日報社,雙鴨山 155100)
論新聞記者的政治素養
徐 紅
(雙鴨山日報社,雙鴨山 155100)
隨著我國新聞事業迅速發展,傳媒技術與報道方式不斷改進突破,新聞記者隊伍日益壯大,媒體商業化趨勢日漸明顯,媒體市場的激烈競爭與利益驅動,新聞記者面臨的風險不斷增多。此種情況下,加強新聞記者的政治素養更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通過論述新形勢下新聞記者政治素養的重要意義,為新聞工作與媒介發展提供借鑒。
新聞記者;政治素養;責任
記者這個職業在她鮮亮的外表下,最真實的內涵就是“責任”,時刻牢記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政治上過硬,堅守道德底線,所謂“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就是對新聞工作者最真實的寫照。鐵肩擔道義,擔的是社會責任、社會道德、社會正義。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必須要有專業的過硬素質,除此之外還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政治素養,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意識,簡單來說,就是要具備政治素養。
責任重大,是新聞記者的政治素養。新聞職業道德要求新聞記者,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當好黨的喉舌;堅持伸張正義,維護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堅持尊重事實說真話的原則,正確對待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利。
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實際采訪活動中,采訪哪些人、不采哪些人,采什么不采什么,采后報什么不報什么,記者相對有一定的權力。這種權力要客觀、公正、理性地使用,要為人民所用,而絕不可以看作是個人賺取利益的資本,決不能在行使采訪權力的同時出現吃拿卡要現象。只有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絕不逾越道德的底線,踐行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責。要把權利用在為人民謀利益、謀福祉上。把新聞記者手中的筆變成行使正義的槍,才能作為黨的重要輿論陣地發揮作用。
新聞媒體對社會的特殊作用使它與生俱來地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新聞媒體的覆蓋率大、影響力廣,在人民群眾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所擔負的社會責任也重。
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是以維護社會正常健康、和諧發展為己任,履行媒體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重要職能,為社會安定、和諧、公平、進步而對社會輿論作正確的引導,對社會成員進行積極的教化,激勵他們為社會的進步、繁榮起進步作用,新聞媒體在營造良好社會風尚、完善社會道德、強化社會規范意識等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聞記者作為媒體成員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在具體工作中不斷提高宣傳藝術和履職水平,對正面的、美好的素材、人物和現象全力謳歌、弘揚,使受眾對其了解、認識、贊嘆和欣賞,起陶冶情操和提升品格的作用。同時,也要自覺抵制不健康之風,把握創作方向,確保新聞稿件的高品格、高水準、高質量。
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還體現在對社會上的一些丑惡、腐敗現象的揭露和抨擊上。對人們認識不清、影響社會進步、違背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的現象,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直觀性強、傳播大眾化的特點,旗幟鮮明地表明新聞媒體的立場和態度,幫助人們明辨是非,認清丑惡的現象和本質,提高廣大受眾的思想水平和分析判斷能力,促使社會進步。新聞記者必須及時了解和把握社會主流與發展方向,正確確立自己節目的傾向與風格。
我國的國情和國家體制決定了新聞傳媒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性質和作用,新聞媒體具有更為強大的作用力和影響力,容易激起社會反響與轟動效應。這是新聞記者引為自豪的職業優勢,這要求新聞記者要謹慎自律,樹立堅定的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更要增強導向意識,勇于回應,并成為輿論的中流砥柱。
第一,要始終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為典型引路,傳播好的經驗和做法,以先進的人物事跡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群眾,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第二,要始終堅持弘揚時代主旋律。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讓時代的主旋律占領新聞媒體。
第三,要始終堅持理性客觀對待熱點事件。我國當前的社會問題具有多樣性、復雜性、普遍性等特點。對這些社會問題的處理方式關系著改革發展的成敗,也關系著全國人民的幸福與安定。有些社會問題互相交織,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引發對立情緒,造成社會沖突,甚至促成群體性事件。因此,新聞記者在面對熱點問題時,要時刻以大局為重,理性、客觀、公正地對待此類新聞報道的每一個環節。
新聞記者要滿腔熱情、全心全意去寫報道,這是寫好新聞報道的內驅力和動力源。新聞記者在采訪時要立于 “公心”,從保護公共和人民利益出發,代表人民利益,維護社會公正。心中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時時用心捕捉提案信息,滿腔熱情地投入,才能寫出好的新聞報道。
采寫新聞報道要精心設計,精心去寫,使新聞報道言之有理,報道有據,思想先進,行之有效。漫不經心地寫,應付了事,不可能寫出好的報道。
簡單來說,就是要具有社會責任感、使命感與正義感,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媒體的責任更加重大,因此新時期的新聞記者必須要有足夠的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感,將黨和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為己任,在工作中堅持職業操守,為受眾負責。□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