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平 唐士杰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唐清平 唐士杰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需求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高校作為培養和教育學生走入社會的場所,更是需要與時俱進,在全面完成專業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要注重增加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樹立起創新意識,加強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進一步融合,從而為新世紀輸送更加有用的人才。
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大高校在設置課程時,更加關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結合社會上的優秀企業,將創業人才培養納入到正常的教育課程中,進一步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從而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做到有機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校期間為今后踏出社會做足準備,鍛煉自身技能,以適應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就業環境需要。
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最早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西方國家提出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加具有獨立創新意識,提高自身技能,而主動創業的人才。高校中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是為了培養這類人才而開設的課程,讓他們在畢業后可以盡快主動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從而在創業中不斷實現當代大學生自我價值的目的。目前在西方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有了完善的一整套體系,具有成熟的教育模式。而高校的專業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開始的具體課程,通過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讓學生能夠在所選擇的行業領域里有專門的技能和知識。與普通教育不同,專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國高校的專業教育已經研發出了一套自由的模式,在專業領域人才培養方面也形成了良好的傳輸需求。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新型的人才需求已經不單單緊靠專業知識的教育來完成,社會急需那些心理素質極高,并且具有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新理念出現。因此各大高校開始對既具有專業能力,又具有創業精神的教育模式進行探索。
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人才需求的必要發展,與專業教育并不排斥,相反在高校學生培養中還與專業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結合還能夠改革現在高校單一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
創業創新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一種必然。目前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這是國家推出的一項政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創業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依靠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做支撐,還需要一定的專業素養,這些都與高校專業教育分不開。只有在專業教育中收獲較高的學習技能,以及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創業過程中具備不怕苦的精神。另一方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時,如果引入感興趣的創業內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是對教育模式進行的一次有力改革。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是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關鍵。專業教育是學生在高校學習的主線,同時也是創業開展的知識累積渠道。創業教育的目標是為了激發學生內在的能量,鼓勵大家的創新理念,從而適應千變萬化的社會形勢。同時這種培養模式也不是孤立存在,需要將兩者有效的結合,借助專業教育發揮出更大的潛能。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促進了創業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任何一項事物的改變都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競爭殘酷的當今社會,一種具有獨立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受到了強烈的關注。創業教育的開展不僅緩解了社會上就業的嚴重壓力,還有效幫助專業領域的學生實現創新創業的理想。
理念與課程融合。首先要轉變高校的教育理念,特別是在設計課程時,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中。并結合專業教育的特點,突出理念培養+知識培養+實踐能力的多重教學目標,構建專業+創業的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理論滲透到日常的營銷、電子商務、企業管理等專業課程中,并根據學生需求設置必修和輔修內容,組建學習小組去完成實踐課程的內容,真正做到完善不同學生和群體的課堂內容。
師資與項目融合。關注學校的社團活動,根據學生的興趣組建實踐項目體系,每個小組都有一個主題性質的創業方向,教師在其中充當引導成分,并引入企業人員引導學生了解創業實踐內容,搭建導師+創業教練的授課模式,從而提高和鍛煉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能力。
實踐與體驗融合。在日常的實踐課程中,增加角色的扮演內容,通過讓學生親身的演繹,加強學生的分析問題以及整合問題的能力。在完全真實的案例演繹中,讓學生明白市場行情的變化,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入企業,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鞏固和發展學生的知識水平。并借助社會上發展的孵化器等機構,讓學生了解國家的扶持政策,為下一步創業做準備,從而形成學校到社會的完美過渡。
平臺與資源融合。高校要根據自身優勢,構建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平臺,通過對資源的合理配置,成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專有機構,對接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實習內容,建立實習基地,拓展學生的實踐范圍,引導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到企業的課題和項目中去,從而推進地方行業的技術創新。
形態與文化融合。各大高校不僅僅要在理念上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還要在形態上注意結合,特別是在學校的文化建設方面,注意創新創業典型案例的宣傳,以及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體會融合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在校企結合的實踐機構,更是要企業中的企業文化、流程管理和激勵制度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在專業學習和創新創業活動中的自覺規范,塑造符合本校實際的創新創業文化生態,從而進一步彰顯文化軟環境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要做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就需要牢固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只有在注重知識傳授向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轉變的基礎上,才能將具有創新創業意識的學生進行良好的培養。同時還要不斷地強化創新創業實踐,加強推廣和教學資源建設,注重平臺搭建,推進校企聯合的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