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相融合的路徑研究
◎張喬
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具體化和深度化的表現,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表現,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將就業指導相融合,就可以更好的探索出更先進的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以解決目前日益嚴峻的就業趨勢。在學生畢業之前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讓學生提前了解創業理念并未畢業后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基礎。
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作“第三本教育護照”,這是“學歷文憑”和“技能證書”之后的,又一深遠的教育改革。在2010年教育部指出要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的專業教育和文化教育并重。但目前高等教育的課程有限,創新創業教育如同“蜻蜓點水式”,難以保證教育質量和教育的時效性。有些學校甚至簡單的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的部分,將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教育分離開來,這樣很容易讓學生誤解為“創業只是有能力的人才能進行的”,這樣無法發揮該課程應該起到的效果。另外,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首創意識,將創新創業能力融入到就業指導課程中,樹立學生們的“大創業”理念,使創新創業項目依附于就業指導的全過程。
當前,全國范圍內的高職院校已經基本普及就業指導課程和創新創業教育,并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學生每個學年必修的課程之一,列入教學計劃。然而,部分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當做就業指導的部分內容進行講解,而有的高校則是應用講座的形式進行的創新創業教育,且大部分學校開展的就業指導課程并沒有達到教育部的課時要求,也沒有起到就業指導課程應該起到的作用。在課程的組織結構上,大多數學校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當然也有學校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課程的混合應用;在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施上,采用的模式多是多班級共同上課的形式。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共同點就是多重視課堂的、理論的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環節,且時效性差,另外在對學生的評測方面,只有少數學校能夠做到對學生的指導評測,但工具和形式比較單一。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廣義上對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定義:培養有創造性個性的學生,包括冒險精神、獨立工作能力、創業精神以及對社交和管理精神以及技術管理技能的培養。其基本特征是創造性、實踐性和創新性。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一批適應基層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實用性高端技術人才,若要達到這一要求,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培養,同樣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培養,即提高學生的冒險精神和首創精神,以及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職業綜合能力。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使其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順利就業定崗,開拓事業。
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融合的必要性。高職院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旨在幫助學生能夠利用在校期間的學習機會發展對學業、對人生和對事業合理規劃,并為之采取應有的行動。就業指導課程在讓學生了解專業就業前景的同時,可以提供一些具體崗在不同時期對員工的不同要求的信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培養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意識,樹立爭取的擇業觀和工作價值觀,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即創新創業和就業指導將結合,可以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與學生今后的擇業價值觀進行完美的融合,對學生個體提高個人的能力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另外對未來的就業規劃將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主體認識上的偏差。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著偏差,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理解也進入了誤區,這種偏差主要在兩方面。一是認為創新創業就是創辦企業,認為學生只有創辦企業才算是完成了創新創業的要求。堅持這種想法的人群認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只是為了那些少數有能力創業的人進行的教育,而對那些沒有創辦企業想法的學生來說,并沒有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沒有必要浪費金錢和人力去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另外一種觀點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必須且只能通過第二課堂進行創業實踐演練,通過企業家講座、設計大賽等形式才能對學生進行較好的創新創業的訓練。這兩種觀點有著根本上的認識錯誤,且如果領導持有這種觀點,那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影響力就會遠遠達不到預設的要求,示范效果不明顯。
實踐環節薄弱,教學形式單一。目前大多數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且教學方法主要是采用教學案例的方法,甚至有些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就是簡單的舉辦幾場創業講座,在實踐環節上有著嚴重的不足。有的學校雖然使用了教學軟件進行企業運作的模式,但是各個環節的指導和實踐只停留在表面。在學校舉辦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比賽中,比如創業設計大賽中,學生的積極性難以保證,只有很少的學生原意投入到創業這個過程中來,絕大多數的學生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
缺乏專業的師資團隊。高職院校創辦的就業指導教師大多為各學院的書記、公共課教師或者是輔導員,由于教師本身的事務較為繁忙,就業指導課程是兼任的職務,由此很難擠出時間去認真從事就業指導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在就業指導課程上和創新創業教育上傳授的知識都是紙上談兵,并沒有實際的內涵,很難具有說服力,因此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實際影響并不明顯。
結合專業特點優化課程內容。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把偶偶擇業創業準備、職業生涯規劃和職場適應和就業政策等課程內容,在課程上通過一般通過介紹就在學生們身邊的優秀畢業生的實例,進行分析,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職業規劃意識,在自我的重新的認識中,挖掘自身的潛能,引導接納真實的自我,澄清自己的擇業觀和價值觀,并學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和批評他人。在職業認識中,時刻對自身相關的專業進行關注,并結合新的形勢發展分析出行業內部的機遇和挑戰。在教育中,要引導學生培養對商機的敏銳度,關注各個領域的企業的組織結構和職業崗位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企業的思維去看待和經營自己的學業。在擇業準備部分可以模擬招聘面試現場,使學生更了解企業的文化和招聘的全過程,了解市場的勞動力需求,并學會整合資源,采集就業信息,廣泛的開拓就業渠道,培養學生的統籌、決策、就按、管理、組織和執行的能力。
以第二課堂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要充分利用學校內的社團資源,例如創業設計大賽、職業訪談和創業市場調查等社團活動鍛煉學生的創業品質和職業規劃能力。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能夠讓學生在參加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自己,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和進取心理;創業設計大賽可以讓學生熟悉組建團隊、確定項目、市場調研和撰寫論文等過程,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語言表達和團隊合作等能力;職場訪談活動可以讓學生近距離的接觸真實的、成功的企業人士,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創業精神。這些活動所帶給學生的往往是課堂教育不能表達的,因此第二課堂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重要保障。就業指導的教師的教育觀念、價值取向以及專業水平都影響著教學的質量,所以師資隊伍的見識是整個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立的保障體系。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中,首先要完善師資結構,要吸收那些不僅有著豐富知識內涵的人,同樣要聘用有著豐富閱歷和企業任職經歷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另外,還可以要求政府機構的人員和業界公認的有成就的人士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出席嘉賓。在構建師資隊伍的過程中,應該對相關的教師進行培訓,開拓教師的視野,提升教學理論的詩人,學會運用企業的眼光去了解企業管理和運作的模式。
創業創新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在教育過程中,學校要加以重視,并號召教師員工全方面的投入到創新教育的各個環節中來,貫徹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就業指導課程是高職院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引導學生創新創業熱情的重要方式,也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必經之路。
(作者單位: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