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
輔導員思政教育視域下的高校學生焦慮心理問題分析
◎張姝
焦慮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問題,所以要克服這一障礙,打開心扉,才能走出心理陰影。現如今,學生的獨立思想都很強,其希望得到教師和家長的理解和信任以及尊重。可是會因為一些事情處理的不合適,讓其心理面出現焦慮的情況,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應該根據學生的性格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方式,在對學生進行開導時,應該引導學生打開內心的屏障,將正確的觀念樹立在學生的心中,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下文首先對學校應該注意的心理教育進行說明,其次對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對解決學生心理障礙的辦法進行探討。
高校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參與者,也是推動者,其因為外界新思想和市場經濟的改變所帶來的沖擊,并且因為學業之間的競爭也不斷增加,人際交往也非常復雜,就業壓力也會很大等,這些情況會讓心里出現很大壓力。下文就對此詳細分析。
高校思想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首先是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其次才是政治方面的教育,當然道德教育才是重點,心理教育只能是基礎。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內容,其是構成整個思想教育的核心。想要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舉辦談心活動,并且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自己處理健康生活、擇業交友等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認識。輔導員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根據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養和自強、自愛、自尊的良好品德,加強讓學生能夠承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輔導員要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心理教育方案,找到適合學生的方法和內容。
高校學生表現出的心理問題。學生會出現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首先,學生一直都在接受教育,社會方面接觸的非常少,沒有真正的生活經驗和分辨事情的能力。我國大學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其思維非常活躍、智力也非常發達。可是因為每天都在學校里面,和社會上的一些事情接觸得過于少,所以沒有社會經驗,對于一些事情也無法正確分辨,從思想上體現出局限性和片面性,比較容易走到極端上。同時,也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從根本上思想和實際有些出入,容易出現心理矛盾,從而體現出不滿的情緒。
其次,學生有很強的競爭意識,但是意志力卻非常弱,在經歷挫折時,無法承擔。目前學生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經常會將自我價值的實現進行反復強調,并且競爭的是非常強烈,想要成為人才的欲望也很大。可是沒有吃苦耐勞和自控力的精神,并且也沒有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可以說是缺乏接受困難的擔當和能力,學生經常會把關注度放在自己的身上,總是在強調自己的發展和設計。最后,學生的情感非常豐富,可是情緒的轉換也非常快,內心的依賴感非常強烈。高職學生是成長的青少年,所以這個年齡的學生心思都非常的細膩。很多學生在和不同人交往會出現不同的性格,比如他們非常珍惜友誼,又特別喜歡交際,可是又會覺得很孤單,不喜歡和別人去接觸,想要自己獨立又不能脫離依靠,經常將自己封閉在一個自我空間中。并且因為學生的人際關系在不斷增加,不同的心理結合在一起就會體現出來,基于此,這個階段的心理波動會非常大,也會容易得意忘形,或者出現垂頭喪氣等心理問題。
高校學生心理焦慮問題的分類。學生的壓力不斷增加就會讓其發生緊張不安和提心吊膽的情況,也會發生很多焦慮的心理情況:首先,學生會因為學業而出現焦慮的心理。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是專業性的知識,學習方法、內容和人物也都會發生改變。很多學生無法適應這種學習的生活,在日常中學習不夠努力,在考試之前就會出現臨陣磨槍的情況,匆匆忙忙的上陣,結果出現后就會發現成績不夠理想,然后發生自卑、自責、害怕考試等情況。與此同時,一般考試成績是和學生的榮譽進行掛鉤,比如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等。因此,很多學生都對考試過于重視,從而出現考試的壓力,這樣就會出現焦慮的現象。
其次,學生會出現社會焦慮的心理狀態,學校里面的每位學生都可以說是一個個體,不管是感情還是生活中的交際都能夠考驗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隨機應變。并且,伴隨著思想的變化和年齡的增加,希望得到愛和被愛的感覺以及和異性之間的交往想法就會越來越大。可是學生的心理并不是很成熟,面對突然來臨的愛情無法使用成熟的做法,從而就會在人際交往的場合中出現孤立的情況。心理如果無法承擔問題,就會出現很多精神方面的煩惱,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焦慮問題。最后,因為就業出現的焦慮心理,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的教育也在不斷提升,現如今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非常大。學生在面臨就業時沒有充足的準備,讓很多學生擔心自己沒有辦法找到理想的工作從而出現一些比較復雜的情緒,這樣就會出現心理危機,然后陷入到焦慮當中。
高校學生心理焦慮問題的原因。學生因為心理出現焦慮的問題有很多原因,具體有以下幾點:首先,社會因素,目前社會的對外開放和改革不斷激發國民的競爭意識,從而有效推進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可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拜金主義、分配不明確等。這些社會的問題,讓學生的內心得到嚴重的沖擊,從而會出現價值取向不明確,從而在心理上出現分歧。并且,學生在面對競爭和未來的發展也會出現擔憂,很多學生都會有焦躁不安的癥狀,這就是焦慮問題出現的原因。
其次,學校因素,由于高校是給學生傳授技能的地方,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核心,可是,很多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夠關心,讓學生出現焦慮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同時,思想有時也會和現實脫離,從而忽視人文學科的教育等。學生在大學里面,和其他人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摩擦,如果處理得不合適,也會出現焦躁的情況。最后,家庭因素,學生除了在學校的時間比較多,其次就是在家庭中,或者說學生在家庭中更多,這種情況就需要家庭成員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和引導。現如今,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在父母和爺爺奶奶的保護下長大,所以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花錢也沒有做詳細的計劃,在遇到挫折時,無法接受打擊所以就會出現焦慮的情況。
增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選是一樣的,其目標都是學生,目的也是指引學生使用科學的理念對自己進行武裝,指引學生有完整的人格。增加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止學生有焦慮的情況,主要有以下情況:首先,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況,在面對學生所體現出的心理問題,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導,讓學生能夠面對自己的問題,讓學生合理的發泄自己的情緒,幫助其走出困惑,從而讓心理能夠健康。其次,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應該遵守以人為本的原則。
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增強抵抗焦慮心理的能力。首先,學校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情況,所以要盡量幫學生環節這種現狀。校園文化可以說是一種教學力量,其能夠影響學生的良好心理和思想品德的發展。從高校的視角來看,要將這種思想進行貫徹,根據對學生的了解和特點開辦心理教育活動,將校園活動進行豐富能夠讓學生心情更加開朗,從而會走出心理陰影。其次,學校可以幫助學生多開展社會活動,增加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在為學生組織這些活動時,不僅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能夠有效提升其適應能力。基于此,高校可以針對有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主題,將其展開活動讓學生通過鍛煉,完善自己的人格。
采用關懷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難。學校應該通過不同的方式幫助學生走出困惑,學生在學校就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個體,所以其心智也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基于此,幫助學生接觸這種心理,可以減少社會的一些不良影響,幫助學生確保心理健康。同時,學校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措施,比如對于貧困學生學校應該給予資金上的扶持,讓學生可以放下心理負擔。
展開多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學校幫助學生開展關于心理健康方面不同的講座和課程,讓學生可以和心理輔導員近距離面對面地接觸,學生將自己的煩惱告訴輔導員,輔導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比較柔和的言語對學生進行開導。由于學生的心理問題,所以輔導員在指導時要注意言語的使用,以防因為用詞不當,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
高校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所以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教師和學校所研究的問題。學生的心理沒有阻礙了,才能身心更加健康,在以后進入到社會參加工作中,才能適應社會的生活環境,所以思想教育變成特別重要的問題。學校應該為學生專門建立輔導心理健康的部門,想要建立專業的心理健康輔導團體,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心理教師,這樣才能方面對更多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