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有麗
從校企合作到產教融合
——商務英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辛有麗
在當下這個市場化時代,教育行業也是市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學校融資等問題突出,校企合作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又一大發展和升級,二者的目的都是以實現人員培訓和市場需求對接,主動靠近企業,企業運行單向過程。生產教育一體化是校企合作的先進階段,是學校企業雙向產出,雙向整合的互動過程。商務英語教學改革應從學校企業合作到生產教育整合,使學生學習適用于具體對外經營的理論知識,實現人員培養的目標。創新創業教育也是當下中國教育部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之一,如何改革教育模式以適應創新創業的潮流,使得高校教育可以更加符合社會和國家建設的需要,就必須要實現生產教育一體化,因此高校應與企業合作,搭建創新型創業團隊,搭建教學整合實踐基地,利用跨境電力交易平臺完成企業英語實踐教學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
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和全球化趨勢的不斷發展,教育也被搬到國際舞臺上,英語作為世界的通用語言,日益受到中國教育的關注,被列入教學計劃主要學科之一。教育為中國的建設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持,商務英語成為一種熱門學科,其專業人才幾乎遍及中國各個行業,高校自二十一世紀以來廣泛地開設商務英語專業,以適應經濟建設和國際化的需要,提高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近年來經濟和教育的聯系不斷加強,一方面學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調整專業教育方式和課程,以求得教育人才適應市場和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與高校的合作提出自己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了解當下高校生的就職需求,提前招募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高校人才。但當前的校企合作是小集體對于小集體的層面上進行合作的,當下校企合作向產教融合轉變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而對于商務英語專業來說產教融合是絕對有利于學校,學生,企業三者的共贏發展的,在李總理的指示下,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一種新形式,產教融合下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是必要的。
校企合作生產教育一體化和產教融合是一個低級到高級的演變過程,校企合作是技術院校探索教育模式以實現靠近企業的人才培養計劃,尋求與企業的共同業務,是一項企業和學校共贏戰略,但是從大學到企業單一的過程,具有暫時性和動蕩性。 培養商業英語人才的重要途徑,是企業間合作的高水平階段,就是企業和學校的雙向融合和發展,具有較強的一體化和穩定性。
校企合作產生于西方國家,是俄國心理學家對于人的認知能力和環境影響之間的聯系進行辯證,然后將學生帶到特定條件下進行教育,讓學生通過實際場合的感受來達到教育的目的,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企業特定時期的用人壓力和財務支出,另一方面可以給專業學生提供較好的時期的場所,鍛煉自己。
產教融合也是起源于西方國家,最早出現這一概念的是美國學者對于大學、政府、企業三者之間的創新型關系的研究,提出三者之間應該有效地互相溝通融合,以求得各自的發展。政府是支持方,學校和企業是教育行業和市場主體的代表,二者之間的有效合作必然可以帶動各自的發展,同時這也是教育和生產統一協調的有效途徑。商務英語專業在產教融合的驅使下會促使教育更加專業化更加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生產與教育的結合是企業與大學互聯互通的結果。 它具有雙重的主觀特征,只有雙方的合作才能實現生產教育一體化的融合狀態。 一是學院要大力發揮積極性,主動進入產業,促進生產教育整合,提高人才培養素質。 二是通過生產教育整合,大學人員可以用于企業,企業也可以為高校提供實用的教學設備,實現資源共享。 可以看出,合作雙方都可以從中受益,這是生產教育一體化的根本原因。
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向高級發展的必然趨勢,“融合”比“合作”范圍更加廣闊,更能體現“生產”和“教學”的聯系、互動、合作與和諧。學校企業合作是大學實現人員培養和市場需求對接,主動接近企業,企業經營學校,從大學到企業單向過程,具有一定的瞬變和動蕩。生產教育一體化是校企合作的先進階段,是雙向產出和雙向一體化的互動過程。它具有高集成度和穩定性。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中,高校是合作的主體,企業是一個配套的角色,只有當高校成為主體時,才能實現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校企合作升級到產教融合更加有利于整合生產和教育。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在這個意義上,產教融合比校企合作更加利于實現這一目的。
前面提到,產教融合理念是起源于西方國家,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探索不是特別成熟,最為關鍵的是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不能夠適應產教融合發展的需要,體現出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現象,例如:實踐教學和業務需求的銜接不恰當; 存在正式的教學實踐形式主義;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機制,不能做到教育一體化等。 這些問題充分反映了課程設計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學和學習。
在商務英語教學改革與實踐整合指導下,教與學一體化是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和業務需求對接的有效途徑。要實現生產教育一體化,高校應與企業合作,搭建創新型企業隊伍;引導企業進入學校,建設教學基礎一體化;配合跨境電力交易平臺,促進商務英語人才培養,實現教學與學習的融合,使教學過程與行業需要無縫對接。學校和企業建立創新和創業團隊的融合為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促進生產教育一體化,培育跨境電商人才的創新和創業導向一體化。教育措施的結合不僅可以讓商務英語學生學習跨境電商業務,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通過創業營銷也可為學生帶來一些經濟效益。為提高商務英語專業的創業能力,聯合企業每月提供多項線上或線下跨境電力營銷培訓。創新創業團隊還可以開展各類商務技能競賽的培訓和演習,代表學校參加國家企業技能競賽和創新創業競賽,優先考慮企業實習和就業機會。為了實現生產教育的整合,高校應引進企業到校園,使企業到生產線或相關業務。為了實現生產教育的整合,應該在學校建立一個使學生以學校生產教學一體化的實踐基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