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調研的信貸機構,都經歷了拉美經濟周期的波動并已經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更具抗周期性的運營、風控和盈利模式,完成了自身的轉型和升級,始終堅持著普惠金融的愿景和理念。
1、秘魯小貸銀行(Financiera Confianza)
成立于2007年,由民眾儲蓄所(民眾儲蓄所由北秘魯農業儲蓄所、南方農業儲蓄所和塔克納中小企業創造合并后建立)和小貸銀行合并而成。目前注冊資本1.2億美元,主要股東為BBVA大陸銀行(67%)和國際金融公司(17%)。貸款余額4.5億美元,客戶近50萬。戶均貸款僅有1000多美元,平均每月發放26000筆貸款,平均利率32%。
秘魯小貸銀行是該國唯一一家微貸銀行,客戶數居秘魯微貸領域第三名。該行專門向不能納入常規金融體系的企業及個人進行可靠且持續的信用評級,并提供信貸服務,改善低收入家庭的融資環境,幫助他們發展生產、擺脫貧困。該行在其全部發放的貸款中,按照用途分,85%以上為個人經營貸款,普遍采用等額本息還款方式。按照客戶區域分,約有83%在城市,17%分布在農村地區。銀行非常注重貸款效率,因為山區和雨林較多,其信貸員在全國各地大多騎著摩托車跑客戶,通過平板電腦提交信息給風控部門,實行在線審批。
2、秘魯銀行和保險監管局(SBS)
秘魯銀行和保險監管局對小額貸款監管的目標是通過培養健全的機構來保障小額貸款機構的長期穩定。此外,監管框架還包含分享最佳國際做法,促使業務復雜性與機構風控水平相匹配,制定報告要求,使監管者能夠監督貸款人風險狀況,并給予監管者足夠的權力。
在秘魯,對小貸和微貸有明確的區分,目前7000美元以內視為微貸,10萬美元以內視為小貸。近年來,有些小貸產品造成了市場的扭曲問題,諸如還款期長的不合理消費貸款。秘魯銀行和保險監管局通過創建新規則,諸如要求此類貸款加大資本儲備金,降低系統性風險。
3、印加信貸(CredInka)
印加信貸在1994年成立于庫斯科,專門為農村地區提供方便、可靠、持續的金融產品與服務,以期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區域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之后擴展到秘魯南部地區。2013年至2014年與丹麥的投資基金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繼續專注于秘魯更加邊緣的農村地區,共同推動小微金融發展,將更多原本無法獲得金融服務的農村居民納入正規金融系統。2015年8月,印加信貸得到更多金融許可,可為小型企業和個人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
印加信貸在全國12個地區都設有分支機構,擁有80個辦事處,尤其在一些偏遠的,其他金融機構不愿進入的地區,甚至是疾病多發的農村地區都可以找到印加信貸的服務點。
4、庫斯科城市儲蓄貸款公司(Caja Municipal Cusco)
秘魯有一種獨特的公私合營非銀行機構,即儲蓄貸款公司(Caja),這類公司注冊資本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公共資金,受到秘魯銀行和保險監管局、中央銀行、評級機構、協會等8類機構共同監管,主要為微型企業和農戶提供借款等金融服務。各地區擁有獨立的儲蓄貸款公司,根據經營情況,被允許在其他地區異地設立分支機構。根據其區位屬性,分為城市儲蓄貸款公司和農村儲蓄貸款公司,分屬設在首都利馬的兩個協會(CMAC和CRAC)。這兩個協會不參與各家公司的日常經營,分別向各個城市儲蓄貸款公司和農村儲蓄貸款公司收取會費,通過咨詢等服務來幫助相對困難的會員,同時對機構進行各項業務排名。
庫斯科城市儲蓄貸款公司就是這類機構,其致力于將金融服務深入到小企業和農村,尤其是沒有信用記錄的貧窮人口。該公司從1988年起開展抵押放貸業務,初始額度僅為50-100索爾,目前最大額度達到600萬索爾,貸款規模從2005年的8000萬美元上升到2015年底的5億美元,借款客戶從2006年的4萬人發展到2015年的12萬人,戶均貸款余額4000美元。客戶可以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四大類,其中40%的貸款結存均為小型客戶。銀行采取市場化定價模式,平均利率在22%左右,利潤率為17%,不良率控制在5%以內。
1、玻利維亞小微金融協會(ASOFIN, the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Entities Specialized in Microfinance)
小微金融協會成立于1999年,目前其7名會員包括由ASFI監管的費耶銀行等4家多元化銀行和Banco Ecofuturo等3家中小企業發展銀行(Banco PyMEs),都是國內參與微型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協會性質是非營利性的民間非政府組織,其宗旨是在幫助社會發展、推動小微金融的基礎上,為7家銀行爭取共同利益。
該協會有5名工作人員,日常運營經費來自于會員單位根據自身規模每月上繳2000到7000美元不等的會費。該協會日常主要開展自選及定制的課題研究、編制報告、業務培訓、對外交流、宣傳推廣、接受監管質詢、自律規范、內部合作等工作,根據會員共同訴求,與監管機構溝通聯絡,爭取優化監管政策,形成有利發展環境。
2、玻利維亞金融發展機構協會(Finrural)
該協會成立于1993年9月,服務對象主要是提供小微金融服務的非營利金融發展機構(IFD),目前擁有10家會員。這10家會員機構擁有自有資金10億美元,截至2016年3月31日,擁有6.2億美元的貸款余額,45萬客戶,壞賬率從2004年的7.97%降到了到2016年3月31日的2.14%,平均利息為21.92%。按照2008年頒布的“銀行及金融機構法”規定,這些農村金融發展機構于今年起,可以轉型成為受監管的正式金融機構——中小企業發展銀行。
玻利維亞金融發展機構協會的工作重點是擴大和加強金融服務渠道,致力于促進為農村、城市和郊區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務,作為國家扶貧的一種可持續發展方式,力求減少經濟、社會、性別之間的差距,并優先為國內生產性行業(農業、住房等)提供融資。
3、費耶銀行(Banco FIE)
費耶銀行成立于1985年,是玻利維亞目前排名第二的小微銀行。費耶銀行的前身是由5位不同職業的女士建立起來的非營利性非政府組織,前期專注于對貧困人士尤其是失業婦女的扶持。1998年轉型為一家私人基金,擴大了資金規模,2010年轉變成小貸銀行后,開始深入農村地區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其中包括小額貸款、農村信貸、存款和電子銀行等,2014年轉變成為綜合性銀行。費耶銀行在過去10多年不斷擴大,堅持為客戶提供公平、優質和透明的金融服務,現在是玻利維亞發展最快的小額貸款銀行。
4、陽光銀行(Banco Sol)
陽光銀行是第一個轉變為商業銀行的非政府組織,通過提供貸款幫助微小企業和低收入客戶發展生意。同時還是第一家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獲得資金的小額貸款銀行。
其前身非政府組織PRODEM主要為城市小企業或自我雇傭者提供小額貸款。為準確服務貧困人口,它規定新借款人借款規模不得超過100美元,以避免非貧困人口獲得貸款,并且只要借款人按時還貸就可以逐漸增加貸款規模。早期貸款要求3-8人的小組聯合擔保,任何成員的貸款拖欠將使整個小組喪失貸款權利。與之前孟加拉格萊珉銀行模式所不同的是,這種小組是一種嚴格相互的擔保人制度(如果小組中任何人的貸款拖欠,其他人將聯合承擔償還責任),另外其目標群體不是單純的貧困人口,而主要是城市的小微企業(一般指10人以下的企業)或自我雇傭者。由于玻利維亞大量的城市小企業或自我雇傭者的存在,因此小額貸款業務發展迅速。1992年,PRODEM進行了分化,把商業化運作部分單獨分離出來,在玻利維亞銀行和金融實體監管處的批準下成立了玻利維亞陽光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