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李麗
談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
◎周李麗
現階段,我國的大多數民辦高校沒有正確認識到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意義,高校在教育上遠遠落后于國際化提出的需求。為了加快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朝著國際化發展的腳步,明確好國際化的教育觀念尤為重要,與此同時還要大力倡導民辦高校的教育堅持國際化發展,完善相關教育體制。
隨著世界一體化跟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教育國際化可以說是民辦高校教育的大勢所需,同時教育國際化也是我國發展教育事業的主要措施。隨著教育國際化的逐漸普及,國內的部分民辦高校也將它們的目光放在了國際化交流跟合作上,在校內展開了各式各樣的與之相關的活動內容。
通過分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高校教育國際化做出的判定可知,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主要指的是民辦高校將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跟自己國家的科研工作等充分相結合在一起的一個時期。我國的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產生于特定環境中,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充分反映出了我國對高校教育國際化的態度,對于民辦高校來講這是使他們自身得到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通過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可有效拓展民辦高校的辦學空間。我國的民辦高校發展的較晚,在發展時一直存在著生源危機的問題。由于我國近年來高校教育人群在逐年縮減,民辦高校的生源開始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問題。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民辦高校完全可以通過收納留學生的方法來拓展辦學空間。另外,就那些擁有較高辦學質量的民辦學校來說,還可以在國外進行辦學,進一步加大教育市場。
通過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可幫助民辦高校進行跨越式發展。跨越式發展主要指的就是處在特定歷史條件之下,居于后方者對領先者經歷的某一發展時期有違常規的趕超方式。而民辦高校恰好可以通過教育國際化來培養“國際化”,籌集國際辦學費用,向畢業生推薦去境外從事工作的機會,做到真正的跨越式發展。
通過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可利于提高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教育國際化的概念尤其繁多,不僅包含有尊重國外的辦學觀念和管理制度,同時還包括享用國際上優秀的上課資源。對于民辦高校來講這些都是支持他們進一步前行和發展的重大支柱。在教育國際化的基礎上,民辦高校要盡可能的通過不同種方式來引進國外各種優秀的教育資源,同時要做到為自己所用,進而提高辦學的質量。
民辦高校的教育國際化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它涉及到民辦高校今后的發展方向。可從現階段來看,我們發現在民辦高校具體實行教育國際化時,其中儼然存著諸多的問題有待我們解決,而正是這些問題阻礙了我國民辦高校在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沒有正確認識民辦高校教育的國際化。由于我國的民辦高校正走在教育國際化的初期階段,一些民辦高校尚未完全正確意識到國際化的概念,致使在實行國際化的過程中通常沒有做到深入研究。而有一些的民辦高校僅是因為“國際化”才實行的“國際化”,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將國際化當成是一項措施來進行教育規劃,從這一角度上來看這些高校并沒有做到足夠積極和主動。另外其他的部分高校的校長則持這樣的態度:國內事情在處理起來就已經足夠費心,更不要說國際上的事情了。
關于民辦高校教育的國際化這一認識層面上,通常存在下面幾點問題。
錯誤將國際化當成是西方化。由于近代時期一段時間以來的閉關鎖國,我國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教育方面都跟西方的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自從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才開始真正地跟國際展開了互動和交流,教育上也是如此。一直到現在為止,依然有一些民辦高校內部的管理人員錯誤地將國際化想成是西方化,他們覺得只要我們將西方教材跟資源都引入到國內,也就等于我國的民辦高校在教育上做到了國際化。
錯誤將國際化理解成雙語化。發展民辦高校的國際化主要是為了在我國創建出一支視野廣闊、知曉國際的全能型國際化人才。正是由于此,大多數民辦高校中的管理者就會想當然的將國際化理解成雙語化,他們認為我們只要通過雙語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就能達到培養學生國際化思維的目的。所以他們通常根據運用雙語進行教學的模式來展現自己學校的國際化。
民辦教育通常都是以社會組織進行捐資的形式進行辦學的,不同于公辦教育,其中經費不充足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民辦教育的主要問題。經費是確保高校教育朝著國際化順利開展的主要基礎。民辦高校要想實行國際化就一定會需要足夠的資金做準備無論是聘用優秀外籍教師還是安排國內的教師去國外進行考察和訪問,這都需要很多資金做準備。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國民辦高校尚未達到國際化需求。
關于國際化教育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首先要正確認識教育國際化的概念,此外還要在空間方面盡可能的做到開放化,不僅要保證能在我國濟進行辦學,還要盡可能的將辦學場地開拓到國外中去;其次要提倡資源共享,要緊密的跟世界各國教育相關群體展開交流,從內容和方式等諸多方面都進行相應的整頓來更好的接洽國際。
完善我國的國際化教育制度。我國各大民辦高校要在管理和制度以及人員等方面逐一深入國際化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設立國際交流管理部門,定制各種相關的規章制度。在該機構中要設立專門的人員進行嚴格把關,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采集國際信息和管理外籍教師與留學生情況等。
在完善的國際化的教育制度基礎上,民辦高校可將國際化當成是一種機遇,培養“國際化”特征。首先,民辦高校要跟自己情況相結合,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定位,從部分特色上做到吸引生源;其次,民辦高校完全可以根據促使目標達到國際化這一目的的基礎上來把國際化轉變為自己學校發展基因,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以及國際化視野來創辦“國際化”。
就民辦高校來說,國際化雖然是一種機遇,但與此同時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國際化也是一種挑戰。身為各大民辦高校一定要在教育理念上做到足夠正確,進而創建出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強化國際化能力,根據頻繁進行國際化合作和交流等方式來提升自身能力,尋求更大的發展;另外,政府在此方面也要起到一定的作用,要把民辦高校教育的國際化當成是一項職責,要對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持認可和支持態度。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