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紳是英國傳統憲政權力結構保持平衡的重要力量。在英國經由17世紀憲政革命建立起現代憲政的過程中,鄉紳的傳統權力與自由受到直接的沖擊。內戰的爆發引起鄉紳內部前所未有的政治分化,內戰、共和國與護國政治時期,王黨鄉紳的財產被扣押、沒收,王黨治安法官被撤換、清洗。鄉紳通過支持君主復辟與“光榮革命”來恢復權力與影響,反映了鄉紳抵制專制統治,恢復古老的憲政傳統,保持傳統意義上的憲政平衡的政治主張與利益訴求。17世紀英國憲政革命期間,鄉紳既受到影響也發揮作用,透過鄉紳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英國憲政發展的漸進性。
17世紀英國憲政革命中,郡鄉紳所尋求的是英國傳統意義上的憲政平衡,恢復古老的憲政傳統,他們是王權的擁護者,也是專制王權的抵制者。鄉紳內部是存在差別和分層的,以地位和財產劃分,有騎士、從騎士、普通紳士,大鄉紳、中等鄉紳和小鄉紳;以政治派別劃分有王黨鄉紳、議會黨鄉紳、中立的鄉紳等;以宗教派別劃分有國教派鄉紳、非國教派鄉紳等,不過對破壞自由憲政傳統,實行專制的統治者,他們持近乎一致的反對立場。鄉紳堅信他們的權力和自由來源于古老的憲政傳統,不能被任意地剝奪。依照傳統,議會下院應由郡的土地主精英主導,郡的治理權應由治安法官和治安法官組成的治安委員會來掌握,鄉紳是擔任治安法官的不二人選,這是他們在17世紀憲政革命各階段中保持立場、 改變立場的根本原因。然而,他們的立場和權力訴求是否在上述各階段中產生足夠的影響,在復辟的“光榮革命”后是否能長期保持“勝利”,這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經過17世紀憲政革命英國走向了現代憲政,應該說,相比在19世紀改革時代鄉紳面臨的危機和走向衰落而言,17、18世紀鄉紳的權力和地位未受到根本性的挑戰,也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摘編自《社會科學戰線》2017年第3期,作者:顧榮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