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娜
摘要:指出了借助互聯網技術平臺,進行農業創新發展模式—農業眾籌,是現階段農業現代化發展又一進階。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農業眾籌的發展也遇到很多的瓶頸問題。就農業眾籌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為今后完善發展農業眾籌項目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眾籌;發展;運營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2016602
1 引言
農業眾籌作為大型農戶及家庭農場等農業主體進行融資的創新方式,為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促動作用。但是,農業眾籌在進行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和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構建風險監控體系,提高終端進行農業眾籌的消費者對農戶和眾籌平臺的信任,是當前農業眾籌模式進一步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我國農業眾籌發展現狀
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國農業也在不斷尋求新的發展模式,農業眾籌的運作模式的提出,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我國,現行的農業眾籌的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消費型農業眾籌。這種農業眾籌模式是先由消費者選擇農業眾籌的經營者,農業經營主體推薦自己進行農業眾籌的項目,消費者選擇后,通過眾籌平臺,雙方簽訂協議。這種農業眾籌模式是一種雙向經營的模式。在現今,比較典型的農業眾籌平臺就是“大家種”。消費型農業眾籌模式在進行過程中,消費者要通過具體的手段和方法監督農產品的質量,常見的一是通過24 h監控生產現場,建立監督組織等措施。二是權益型農業眾籌。權益型農業眾籌是農業眾籌項目的發起者,將愿意進行該項目的投資者的資金聚集在一起,投資者獲得相應的股權,也可通過購買土地獲得收益,項目到期,投資者可以獲得股權收益或者也可以獲得無公害的農產品以及免費農家樂旅游。三是平臺型農業眾籌。這種農業眾籌平臺,將農業眾籌項目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回報型的農業眾籌項目,另一類是股權型的農業眾籌項目。
根據有關統計,去年全國農業眾籌累計完成項目4400個,完成眾籌金額4.68億元。在全部眾籌項目中,農業眾籌項目數及成功項目數均位于第二位,成功項目投資人次也僅次于科技眾籌,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3 我國農業眾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 農業眾籌項目失敗率較高
不管哪種類型的農業眾籌項目,絕大部分的眾籌標的物都是各類農產品或各類加工農產品,亦或農業生態項目。這些項目在進行的過程中受不可控風險因素影響較大,項目的發起者面臨種植農產品產量過低及氣候條件的風險因素的影響。投資者對于投資的項目參與度較低。同時,也承擔自然災害的風險,投資者在不能對農業眾籌項目進行終極溯源及不能通過專業機構進行認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時,就會對農業眾籌項目失去信心。所以,導致很多農業眾籌項目失敗、流產的幾率較高。據統計,在我國農業眾籌項目的成功率僅為50%左右。
3.2 信用體系不健全
雖然在現行的農業眾籌項目中,農業眾籌平臺都要對項目進行層層審核和評價。同時也建立了專門的用戶信用保障體系。但是,因為農業眾籌項目在我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資者對眾籌項目的發起人的了解比較少。投資人及消費者在判斷眾籌項目的過程中,對于各項目的真實性很難做出判斷,一旦發生信用風險,追回投資的程序也過于繁瑣。同時,我國現在尚未出臺完備的法律法制來進行約束,這些都會讓消費者和投資者擔憂項目的風險系數。
3.3 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
農村物流體系不完善,尤其是冷鏈物流體系還存在著很多弊端。雖然,農業眾籌項目減少了農產品流通的環節,但是,在農產品流通的過程中,因眾籌農產品流通的規模小,多數有機農產品又需要冷鏈物流體系?,F有的農村冷鏈物流的設施和設備并不能完全滿足農業眾籌項目的需求。同時,第三方物流受成本的影響,也不能完全實現及時的運輸。這樣造成農產品損失較嚴重,農戶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消費者也不能拿到完全滿意的有機農產品。
4 完善我國農業眾籌的發展對策
4.1 加強農業眾籌項目宣傳
農業眾籌項目對于投資者來說還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鏈,了解的人并不多。同時,因農業眾籌項目存在的風險較多,投資者很多都持觀望的態度。為了讓投資者更加了解和信任農業眾籌項目,可以通過農業眾籌平臺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項目宣傳;也可通過政府的農業辦公平臺進行農業眾籌知識的普及,讓更多的投資者了解農業眾籌的專業知識,了解農業眾籌存在的一些合理風險,讓投資者在能夠接受這些風險的存在,也讓投資者能夠充分了解農業眾籌市場的特點和法律風險等情況下,理智地進行投資,也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農業眾籌項目中來,從而提高農業眾籌項目的成功率。
4.2 構建風險監控體系
農業眾籌項目在我國還屬于新興產業,需要政府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業眾籌的行業準入和監管制度等給予明確規定。同時,成立政策性農業眾籌項目保險或擔保基金,在項目發生相應風險時,投資者及發起人可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農業眾籌項目發起人,要對所發起的項目,從實際出發,對項目現場進行標準化、可視化、可追溯體系的操作流程和規劃進行精細化管理,從而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完善農業眾籌項目監管補償機制,建立完善的信任農業眾籌的信用體系。
4.3 進行聯合物流
農村物流配送體系還不十分完善,并沒有實現冷鏈物流網絡的全覆蓋。這樣就不能滿足鮮活農產品對冷鏈物流的需求。如果單純的依靠第三方物流也很難實現,畢竟第三方物流公司單獨運營的成本較高。同時,農村物流服務區域相對比較分散,很難實現規模效應。所以,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與眾籌平臺共同構建農業眾籌配送供應鏈體系,進行聯合配送。由農業眾籌平臺主導,將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業務進行合理區域規劃和分配,使每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負責的業務區域更加集中,統一實現規模化冷鏈運輸。從而提高農產品的配送效率,優化物流運輸線路的規劃,整合需求相同、距離相近的投資者來共同分攤成本。同時聯合農場、合作社等主體整合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從而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5 我國農業眾籌發展趨勢
農業眾籌將是中國農業轉型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怎樣促進農業眾籌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如何更好地實現農業現代化仍然需要繼續努力進行探索。眾所周知,農業是大投資,經營的周期也較長,在經營過程中存在較高的風險。所以,農業創新的風險系數也就更高。但是,農業眾籌的發展前景是光明的,只不過發展道路存在一定的艱辛,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李銳藝.我國農業眾籌發展現狀與機遇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6(14).
[2]孫晶晶.“互聯網+”背景下我國農業眾籌發展研究[J].工作論壇,2016(10).
[3]陳 衍.基于農村電商的農業眾籌現狀及發展探究[J].現代商業,2016(8).
[4]史瑩娟,邱 峰,蒯慶梅.聚焦農業眾籌:效應、困境及推進策略[J].農村金融研究,2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