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強
摘 要:興趣是促進教學有效性的催化劑,在中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八年級數學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八年級數學中實施興趣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學中,利用情景案例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激趣;多鼓勵學生讓其在學習中有愉快的體驗,以保持興趣;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相結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八年級數學;興趣;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3-018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121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八年級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本階段的數學學習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中學數學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比較大,這就導致我們的數學課堂一直以來帶給學生的都是枯燥感,在課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都不高,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率。在筆者看來,數學教學首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我們的教學效率才能隨之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學生也會對學習充滿信心,他們的理性思維也會獲得綜合的發展。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筆者談一些興趣教學的心得。
一、以情景案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景案例就是要將所學的知識融入一些與生活相貼近的例子中來,或是對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延伸,并將其作為一種素材,應用到教學案例中來。這種教學方式的目的是利用案例來激發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如進行勾股定理的學習時,筆者沒有直接向學生講述這一定理的相關知識,而是為他們講了一些與此相關的歷史故事,如,國外將勾股定理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因為這一定理是畢達哥拉斯發現的,為此他還殺了一百頭牛作為慶祝,因此,人們也將這一定理稱為“百牛定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和那種開篇就進入定理和公式的教學方式相比,利用案例進行教學的引入,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欲望。
二、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縱觀八年級的數學知識點,很多都是非常枯燥的內容,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抵觸心理,我們的教學效率就會低下。有些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會在這一階段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要時刻將學生的興趣放在心上,切勿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這樣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變得更為糟糕。當我們在教學中發現了學生某些微小的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從內心認可教師的表揚,如果教師能夠趁熱打鐵,為學生提出一些可行的改進措施,這樣學生的學習心情才會被慢慢地調動起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如果某個學生在某個知識點的學習特別扎實,一般情況下都是接受過教師的肯定,有些學生的興趣是在教師的表揚中形成的,因為他們從中獲得了愉快的體驗。
三、充分地利用教具
教具之所以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主要是因為它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直觀感受,在各個科目的教學中,教具都具有獨特的作用,是教學中常用不衰的工具。八年級數學教學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將一些生活物品融入知識的學習中去,就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如進行一次函數的學習時,筆者將一個彈簧拿到了課堂教學中去,并利用它來對學生進行演示:將彈簧的原長度規定為b,此時不掛任何物品,因此b是一個固定的長度。隨后往彈簧上掛了一些重物,重物的重量是x,將它拉伸后的長度設定為y,此時就可以得出y是x的一次函數。
在這種學習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了課堂教學中來,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更為濃厚。當學生接受了這種函數的理念時,再帶領他們進入函數相關知識的學習,就會變得較為輕松和簡單了。
四、課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
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切不可一成不變,要隨時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調整。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我們還要將第二課堂充分地開展起來,拓寬學生增長知識的渠道。筆者經常讓學生在課下去搜集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素材,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數學在我們的生活和人類歷史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有了這種學習經歷,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所學知識上,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也會得到很好的發揮。
如進行科學計數法的學習時,筆者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一些能夠展現我國悠久的歷史與文明的圖片和視頻,以此來激發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驕傲之情,并為學生布置了一項開放性的家庭作業:在課下搜集一些有關我國的人口、資源等內容的數據,要盡量確切一點,收集好后第二天拿到學校來,在課堂上對自己的收集結果進行展示。等到第二天上課時,筆者發現學生所查到的資料真是內容廣泛,有人查到我國的人口總數大約為1300000000人,我國的陸地面積約為9597000平方千米,我國的石油儲量約為24000000000桶等,這些內容都被學生用數字展示了出來。將學生所得到的數據進行了一番匯總與分析后,筆者將科學計數法引入了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明白了,這些較大的數字是可以用一種較為簡潔的方式進行展示的,如對我國的人口總數進行記錄時,可以寫成1.3×109。學習了科學計數法后,學生明白了數學學習的意義所在,也明白了科學計數法的好處,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對教學思路進行創新,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逐步實現中學數學由灌輸式向興趣式的轉變,不斷地推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這樣做才能使學生自覺地發掘數學中的樂趣,提高他們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使初中數學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理.關于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數學通報,2004(5):2-4.
[2] 傅學順.對我國中學數學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的幾點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3,12(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