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明
物資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孫景明
長客股份集團化管控、跨國經營需要。公司的客戶需求已經從單一結構化產品向復雜系統化的功能產品轉變;客戶群體從國內逐步走向國際,并且業主越來越多提出“本地化”的需求。物資單純外部資源獲取和服務的管理職能已不適應公司掌控全球供應資源,無法支撐國際化經營的需要。
長客股份管理提升、創新創效需要。在公司經營收入中,采購成本占比高達70%以上,采購物資質量、進度、成本直接決定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產品質量和經營效益,物資對全價值鏈的經營管理、對外部價值鏈(供應商)的能力建設已不適應公司發展需要。
圍繞公司“十三五”總體戰略,我們組建團隊,本著“提升物資供應價值鏈核心競爭力”的目標及宗旨,基于企業集團管控及跨國經營需要,基于企業管理提升、創新創效需要,我們深入研究,自主設計,著手構建物資管理體系。
設計目標:建立全球化采購、集團化管控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內、外供應鏈有效銜接和匹配,提升供應鏈核心競爭力。
設計綱領:客戶至上、專業導向、擇優扶強、合作共贏;
設計思想:由“保供降采”向“體系管理、能力建設”的理念轉變;
由“單一性業務執行”向“系統性物流管理”的職能轉變;
由“單一的產品和服務”向“增值的產品和服務”的對象轉變。
定位功能完善,組織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完善采購管理委員會決策機制。采購管理委員會是長客股份物資管理最高決策機構,“十三五”期間,通過采購管理委員會的高層決策,充分發揮采購戰略引領作用,推動物資戰略規劃的實施和戰略目標的達成,重點強化“三個提升”。提升決策問題層次,實現戰略引領;提升決策的執行力,實現戰略落地;提升決策后的評價,實現戰略效果。
機構設置,采購物流整合,成立物資管理部,實現“平臺專業化采購、項目專項化執行”,強化物資管理“八大”職能,增強供應鏈競爭力提升,提高供應鏈運轉效率。
管理流程再造,管理機制更加科學規范
建立功能齊全的業務鏈。涵蓋物資采購需求提出、采購物資采購供應、物資倉儲配送、物資消耗全過程,識別關鍵業務流程,業務鏈條清晰,業務流程規范,實現物資業務鏈科學合理,簡潔受控。
流程制度實現業務全覆蓋。建立公司級、系統級、崗位級三級流程,200余個,實現采購流程的規范與嚴謹;基于業務鏈,實行精細化管理,細化至崗位,業務操作程序簡潔、受控;推進“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表單化”,提升采購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優化采購業務,體系運行逐漸平穩高效
多措并舉,全球化采購、集團化管控初具規模。目前,全球化采購方面,在歐洲(德國)、北美洲(美國)、大洋洲(澳大利亞)、亞洲(長客股份)初步建成全球采購網絡;集團化管控方面,實現總部人員進駐國際子公司進行管理和指導,已近10人進駐澳大利亞、美國子公司。因人員能力及素質等諸多原因,全球化采購、集團化管控主要采取以下三種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充分利用子公司資源;充分利用國際人才實現全球化采購。
試點采購與執行分開,采購專業化能力顯著提升。以前,采購人員從合同談判、簽訂、合同執行、物資配套進度跟蹤、質量問題處理“一竿子插到底”的作業模式。現在,采購與執行分離,在進口制動系統、牽引系統試點實施。
采購與執行分開,采購專業化能力顯著提升。如XX系統(15個項目),實現平均降采4.77%(較預算),采購周期從1.5個月縮短到20天。
全面推行框架協議采購,解決“一單一談”難題。框架協議采購是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推行的一種新型采購管理模式。框架協議約定了雙方合作期限、付款方式等通用合同條款信息,供需雙方簽訂的不再是“一單一談”的商務合同,而是將每一單的交貨數量、物料價格等變量信息在采購訂單中明確,目前,簽訂框架協議供應商的比例達到80%,框架協議的簽訂,節約了人工成本、采購成本,固化了通用條款,有效降低了法律風險。
搭建采購價格數據庫,成本管控能力顯著提升。按照產品類別,參照不同時期、項目、平臺的所有歷史采購價格,結合技術標準、參數、規格型號、供貨范圍、技術配置、采購渠道等關鍵信息,形成定價機制和定價模型,目前,已完成“九大”系統價格庫的搭建。
采購價格數據庫的建立,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信息共享,物資采購價格信息公開透明,為物資采購定價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降低采購定價風險。
全面推動風險管理,物資供應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在原有物資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建立逐級向上匯報機制,將物資風險上升為項目風險進行管理,啟動采購供應風險周落實、月總結和季講評例會制度,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形成閉環的管理模式,提升項目風險管控能力。
2014~2016年,完成物資供應配套任務9000余輛,實現動車組項目月產15列、城鐵項目連續月產過百輛的供應常態,物資風險全面受控,突發生產異常基本杜絕。
推進供應商協同管理,供應鏈反應效率快速提升
2016年,長客股份自主策劃,開發《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目前,已實現到貨信息協同、退貨信息協同、換貨信息協同、結算信息協同(雙向)、質量問題信息(NCR)協同、技術變更信息協同。
經過近一年的運行,供應商普遍反應效果較好,能夠及時了解到貨信息、結算信息,實現信息共享,搭建“供需”雙方溝通交流平臺,增強“供需”雙方合作關系,加快供應鏈反應速度和工作效率。
物資管理體系的持續完善,結合物資管理體系運行情況,及時調整并優化管理體系,確保物資管理體系能夠有效支撐部門運行,促進物資管理健康良好發展,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的“雙提升” 。
全面推行全球采購、集團化管控,全面整合和優化配置全球物資采購資源。依托子公司/分公司或未來境外采購中心,實施全球屬地化授權采購;采取集中采購、授權采購兩種管控方式,實現集團化管控。
強化外部供應鏈(供應商)管控。將供應商視為工序一部分進行管理,協同對供應商的研發過程、質量保證過程以及生產交付過程進行管控,實現對物資的質量、進度、成本和風險的有效管控,滿足公司內外部客戶需求。
(作者單位: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