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鄭玉彬
現代學徒制在園林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實踐探索
——以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王海 鄭玉彬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變革和職業教育領域改革的深化發展,在如何培養適應經濟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各高職院校都在不斷探索。在職業教育發展道路上,現代學徒制的探索研究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課題。在校企合作、雙元制導師、工學結合的理念下,必須要研究現代學徒制目前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結合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的現狀,探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園林專業校企合作平臺“生產性實習”為基礎建立“雙導師制”,學校教師與行業師傅相互合作,聯合傳授技能知識,通過工學結合模式,加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推進園林專業現代學徒制模式,提升園林專業人才輸出的質量。
學徒制就是師傅帶徒弟,在師傅的示范下,徒弟按要求跟著學、照著做,最后師傅考核。真正意義上將學徒制進行制度化的時間出現在中世紀。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傳統意義上的學徒制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伴隨著學校教育蓬勃興起傳統學徒制最終走向沒落了。然而學徒制與生產實踐高度融合的優勢正是學校教育發展難以突破的瓶頸,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德國雙元制的誕生,學徒制在傳統基礎上進行了優化,現代學徒制也就出現了。各個國家針對自己的現代學徒制的著地結合點都在探索。2014年,教育部首次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度”。 2015年人社部出臺了《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2015年新疆啟動現代學徒制試點。今年主題為 “支撐中國制造 成就出彩人生”的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李克強總理批示“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實現新跨越,進一步培養形成高素質的勞動大軍”。從學者的呼吁倡議到政府的親力親為,現代學徒制的探索實踐已活躍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改革中。但現實中仍有很多亟待解決問題和困難。靈活,遇到突發問題處理慢,這種傳統模式大大影響了問題處理效率, 校企合作初衷美好,但落實難以到位。
校企合作的利益平衡點不易平衡。現代學徒制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在這過程中企業除了完成生產任務,也是在培養自己企業的后備力量。園林專業屬于涉農專業,往往是戶外露天作業,條件艱苦,對學生的體力和毅力都有較高要求。通過磨煉篩選出來的學生會認為自己已掌握了專業技術,會向往待遇更好,平臺更高的企業。最后使企業成了練兵場,企業沒有得到原來設想的回報,嚴重打擊了企業參與現代學徒制的積極性。
培養模式不成熟。現代學徒制在我國還處在探索研究階段,各個專業的具體情況也是千差萬別的,各自都有各自的適用性。國外的學徒制、雙元制都無法在我國照搬套用。探索一條適合園林專業的現代學徒制可操作性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還需社會各方積極探索。
參與各方對現代學徒制的認識程度不一致。校企合作的另一方——企業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的。企業與學校合作就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完成生產任務,并不會為了培養學生而增加額外工作,對于培養水平及培養方法的總結沒有積極主動性,甚至缺乏經驗,培養質量不盡人意;學生與家長對現代學徒制的培養模式也不理解,甚至認為學校聯合企業使他們成為廉價勞動力,而且還給學校交學費。不配合企業的生產管理,消極怠工,完成不了生產任務;學校的校本機制未能脫離傳統模式,運行機制不夠
深化校企合作,服務社會生產。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在每年新生入學前都會制定新一級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前都會深入相關園林企業進行調研,還要把企業里的專家請到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專家論證,學生的培養要和區域經濟需求相適應。根據企業所需、生產所需調整課程設置,調整教學進度。一年級學生在學年末到企業進行認知實習;二年級學生會在下學期4月中旬到5月中旬到企業進行一個月的生產實踐,因為在每年4月到5月是當地園林企業最繁忙的時間,種苗繁育、樹木修剪、工程施工都需要大量人員。二年級暑假到三年級的10月份,到企業進行三個月參與生產實踐,三年級下學期頂崗實習。生產實習與企業需求對接,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承擔市場化的綠化工程養護任務。學校教師、企業師傅、企業、學生均在實際生產中相互合作并推進實際項目,以實際工作代替教學,該模式將人才培養更好地與企業及市場需求緊密聯系,實現校企深度融合。
雙導師培養模式。園林企業都有自己的作業班班長,班長對自己專業范圍的操作技術都是很熟悉的。將學生安插在不同的作業班里,一定時間各班學生交叉輪換,跟隨作業班進行生產,企業按照自己員工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有企業導師(作業班長)進行具體指導、監督。在學校經過專業教師采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等教學方法傳授基礎知識或單一內容實踐后,生產實習則由企業有經驗的師傅與學校教師共同參與,以任務驅動形式開展實踐學習。以崗位核心工作過程為導向,采取做中教、做中學,融合崗位職業標準,強化崗位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培育。
開辟校企雙方供需雙選通道,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舉辦實習供需見面會、以往實踐單位留用、家長推薦和學生自找等方式,為學生落實頂崗實習單位,下達頂崗實習任務書。學校要求實習單位提供師傅人選,明確師傅的工作要求;要求學生邊干邊學,虛心向師傅請教,并按要求認真填寫《師徒學習手冊》,至少完成20篇頂崗實習周記,每篇實習周記300 字以上,實習周記須有企業師傅的簽字;學生還要撰寫 3000 字以上的實習總結報告并答辯,集中實習的學生由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答辯,分散實習的學生回學校集中答辯。
建立多方的考核評價方式。由企業、學校共同參與制定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標準,制訂時,要堅持以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程度作為質量評價標準,將學生自我評價、企業評價、學校教師評價、企業師傅評價綜合考量,對學生崗位技能進行考核,以評代考。企業也要對師傅給予相應評價,對指導成績突出的給予一定獎勵,如在年終考核時適當加分等。
現代學徒制模式經過近些年政府、企業、學校、專家學者的研究探索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政策基礎和實踐基礎,但涉及學生、學校、企業、政府等諸多的利益主體,所以學院在實施中也遇到很多困難。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也在圍繞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不斷實踐探索,雖然教學質量在逐步提升,但制度模式也需逐步完善。建議由政府、企業、學校上下聯動,總結先行經驗,制訂出現代學徒制改革的系統機制、模式和實施辦法,建立政、校、企多元參與的利益相關者機制,以保障現代學徒制教育改革有序推進。
(作者單位: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校企合作下“現代學徒制”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JG2016Z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