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清
我國“營改增”稅改制度下關于“公平與效率”價值的法理分析
◎韋清
根據當前“營改增”在各省市試點的狀況來說,前景并不樂觀,且充滿非議。來自于一些企業家的肺腑之言,他們認為理論上營改增降低了稅收,可是實際上經過匯總,近年的稅費跟往年相比,沒有任何下降,有些還增加了。“營改增”作為我國當前稅收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若在制度設計上能夠以“公平與效率”為價值取向,制定新的財稅法,不僅不會與經濟政策目標的實現相沖突,反而更有利于實現改革整體效益的最大化,促進我國經濟有效率的發展。
適用原則
公平原則。我國“營改增”的稅收改革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然而并未真正的達到結構性減稅質和量的要求。主要表現在,首先,稅制設計不合理致使部分企業的稅負不減反而增,這沒有體現出“營改增”稅制改革所要達到的“公平”的價值效果。其次,“營改增”因為涉及的行業與地域的差異性,存在著企業與個人之間稅負不公的現象。最后,“營改增”的稅制改革,涉及到中央與地方財稅權的公平配置的問題,我國增值稅主要由中央征管,營業稅由地稅局征管,“營改增”之后,如何堅持公平原則,合理處理財權與事權的公平配置,成為國家應當關注的重點。
效率原則。“營改增”的背景下,是為了有效的促進稅收征管效率及促進經濟發展的效率,在此過程中應當正確地選擇稅制體制,要健全和強化對國家財產和公共利益的約束機制,要充分關注“營改增”稅制改革自身運行的效率目標,即充分考慮稅收制度自身的創制和運行成本以及效率損失。最后實現社會效率價值和經濟效率價值的雙重目標,達到價值目標與實現結果比值的最大化,實現效益最大化。
公平與效率動態均衡原則。作為個人而言,對公平與正義的渴望未必會大于對其他事物的渴望,但是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而言,效率固然重要,在立法層面更應當注重追求公平性。公平是司法的最終和最高目標,效率是通過司法實現公正的最佳狀態,即“有效率的司法公正”。“效率盡其所能,公平跟蹤效率,效率反哺公平”,公平與效率是不可分的,在我國“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下,應將公平與效率置于同等重要位置,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均衡需要采取積極措施解決,進行體制改革,優化社會結構;完善稅收征管機制,解決稅收征收不公及效率低下的問題。
立法實現
立法中實現“公平與效率”價值的必要性。我國傳統的法學并沒有將“效率”等富含經濟含義的社會價值目標加入法學理論中,隨著更多法學家探討用經濟學的方法解決法學問題,經濟法學在法學領域也愈加活躍。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轉變和社會發展的多樣性,立法的形式及內容也有所改變,立法的數量隨之增加。在這樣的立法背景下,立法中的各種問題也開始暴露。只有把立法效益與立法成本對比,才能清楚我國在立法過程中的立法效率,建立好立法過程的監督機制,減少成本及相關費用的浪費,促進立法的高效。
“公平與效率”在立法中實現的途徑。(1)促進“營改增”財稅立法的革新。建立正常的立法程序,加快“營改增”稅法立法進程。融入改革所要追求的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推動稅收法治,保證稅收征收的公平。在新改革的稅收法中做到合理設計稅負水平,以切實降低納稅人的稅收負擔,這體現在合理設計征稅的稅率。同樣地,因地域、行業和規模差異導致的企業稅負不公,要消除這種稅負不公的現象,就需要合理設計“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域、行業和規模間的稅收制度,減少不公平的現象,增加市場主體的積極性。(2)遵循市場經濟發展基本規律。立法效率是指立法過程中制定法律所需要消耗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與法律實現帶來效益之比,為了更好地保證在立法過程中效率的實現,減少相應的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市場各主體根據自己所需從事各項經濟活動,政府無需過分干預市場經濟活動,國家應當通過立法加強宏觀調控或間接誘導,采取宏觀經濟管理的立法,減少干預市場微觀經濟活動的法律,減少立法成本,提高社會效益與效率。
完善優惠措施
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措施,以此緩解“營改增”引起的稅負不公的問題。我國增值稅的優惠措施方式較多,優惠項目也繁多復雜,對于“營改增”之后兩稅合并之后的優惠政策,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盡管我國“營改增”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稅率有17%、13%、11%、6%、零稅率;小規模的納稅人的稅率為3%,但是稅率的級次較為復雜,應當減少稅率的級次以及對稅收減免的范圍要縮小,增值稅采取對一切法定范圍內的產品和勞務實施單一稅率,這樣才能有效地減輕相關的成本,減少費用的浪費并保證稅負公平。
建立健全稅收征收的監督體制
建立健全“營改增”稅收的監督體制,以此實現征稅過程中的效率問題。便捷、公平、效率的稅收征納體系減少了征納雙方的遵從與執行成本,這就增強了納稅人對稅制的認可,同時,納稅人也起到了監督稅制的作用。國家與公民各司其職,公平與高效的稅收制度體系不但會維護納稅者的利益,也會促進稅收收入的增長。我國長期以來都是由國家機關履行監督稅務征收的職責,賦予了相關機關很大的權力,在這過程中不免一些執法者,仰仗著權力做出有違公平之事,然而監督體制的不完善和落后,讓這些不公平之事“永無天日”,侵害到納稅人的利益,有損社會的公序良俗。建立健全稅收征收監督體制,主張更多納稅人權利,這種做法值得我國在“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中思考并革新。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