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潔慧
基層衛生監督的困境及突破
◎方潔慧
自2005年公共衛生體制改革以來,各級衛生監督機關克服困難,同心協力,不斷增強機構建設能力,提升日常監管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繁重的工作壓力,以及經費緊張,一些基層衛生監督機構人心浮動,發展前景不容樂觀。鑒于此,本文從基層衛生監督的困境入手,深入分析破解基層衛生監督困境的有效方法,以為我國基層衛生監督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權力過分集中。目前,基層衛生監督部門權力過分集中,形成了集管理、監督、審查、辦證、驗收、行政處罰等權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張口規定”和“人情許可”的情況,以及隨意使用自由裁量權,原則性不強,隨意更改行政處罰決定等情況,嚴重減弱了行政執法工作的嚴肅性、公正性和權威性,損害了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形象。
監督體制不健全。衛生監督體制改革不深入、不徹底,造成了監督體制不健全。近年來,各地區的衛生監督體制改革都在不斷深化,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地方的衛生監督機構改革不是很成功,改革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門。從表面上看衛生監管的隊伍是“壯大”了,但人員還是原來干什么工作的繼續干什么工作,衛生監管的力量并沒有因部門的合并而增強。同時,在體制改革過程中,缺乏國家的頂層設計,作為衛生監督部門上下體制不一致,不貫通,造成監督的體制不健全,這樣以來反而嚴重削弱了衛生監督執法的力度。
監督人員數量少、素質偏低。與繁重的基層衛生監督工作不相適應的是衛生監督人員編制嚴重不足。面對超負荷的執法監督工作,監督人員少勢必就會減少監督巡查的次數,造成監督工作缺失,出現監督松懈現象。其次,基層衛生監督人員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并且普遍偏低。基層的衛生監督工作人員中達到中專學歷的不到50%,有專科、大學本科學歷并且學習預防醫學專業的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監督管理人員都沒有熟練、全面掌握法律、法規,缺乏監管技能,監督執法文書制作不規范。
偏遠地區監督力度薄弱。在一些偏遠的地區衛生監督的力度非常薄弱,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緩慢,交通不方面,同時各種信息相對較為閉塞。一方面剛畢業的優秀大學生、公務員都不愿意在這些偏遠地區工作,很多在考試的時候,不填報這些偏遠地區,有的即使來這些偏遠地區工作了,面對當地落后的經濟發展狀況,沒有多長時間就都調走或者干脆改行了,造成這些地區監管人員缺乏,留不住人才,因此監督的力度相對薄弱;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地區較為偏遠,在職的監管人員由于交通不便,也不愿意經常來回跑,有的甚至半年、一年的才能巡查一次,檢查的頻次就會減少,因此監管的力度就會很弱。
理順監督體制。首先,應改革市、縣(市、區)兩級衛生監督體制,設區的市不設立獨立的區級衛生監督機構,由市級衛生監督局在各城區設立派出機構,使其像公安、工商、稅務、技監等行政執法部門的派出機構那樣,對區人、財、物實行垂直領導、一體化管理。其次,統一衛生監督機構的名稱,行政級別,明確執法人員的身份,不能各行其事、五花八門。同時,地方政府財政應保證其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和衛生執法專項工作經費。最后,各監督機構要進一步明確監督者及被監督者的信息,響應上級指示,積極補充和完善衛生監督對象庫與衛生監督人員名錄庫,并就監督工作中的不足進行開會討論,及時予以改進和完善。
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基層衛生監督工作,就必須要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通過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衛生監督法律法規培訓的方式,增強監督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政治素質,可以讓系統內部挑選優秀的監管工作骨干,根據自己多年豐富的衛生監督管理經驗進行“現身說法”式的講解,也可以從各專業授課單位、各部門聘請某一行業的專家、學者進行授課,還可以在單位內部按照老、中、青的年齡進行搭配分工,實行老傳小、發揮“傳”、“幫”、“帶”的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全面提升整個衛生監督隊伍的綜合素質。與此同時,還要構建嚴格的績效考核機制和人才競爭機制,實行擇優上崗、競爭上崗制度,產生“能者上、中者讓、庸者下”的良性用人機制,不斷提高監督工作人員的執法能力和工作積極性,建立一支業務能力硬、綜合素質高、工作水平強的衛生監督隊伍。
加強輿論宣傳。注重宣傳動員工作,增強輿論宣傳工作力度。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強宣傳,向全社會廣泛宣傳衛生法律、法規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對衛生監督工作的認識,形成人人關心衛生監督、人人參與衛生監督,全員行動,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對從業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工作,使其明白自己該做的事情,積極承擔社會、國家的責任,從而使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各項規定,強化自身衛生安全自律意識。
完善監督網絡。一是實行衛生監督“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監管模式,建立市、縣、村三級監督監管網絡,把衛生監督的網絡延伸到農村基層,減少衛生監督的盲點和盲區,擴大衛生監管的覆蓋范圍。二是在每個行政村聘請衛生監督協管員,充分發揮他們對轄區衛生狀況底子清、情況明、消息靈的優勢,將各種衛生安全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充分發揮他們在衛生監管中“千里眼”和“順風耳”的作用。另外,也可以發揮他們在衛生監督和聯系群眾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協助衛生監督部門做好衛生監管工作,不斷提高執法辦案的質量,提升服務的質量和辦事的效率,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
落實“雙隨機”監管機制。對基層衛生監督人員建立“監管人員信息數據庫”,在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時,采取隨機抽取監管人員和隨機抽取檢查對象的“雙隨機”形式,按照日常監管標準進行現場檢查打分,對從業場所衛生、監管覆蓋率等情況進行全面的監督檢查。“雙隨機”檢查考核模式作為日常監管手段,可以很好地解決監管效率低、監管走過場、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有效地提高了監管效率,夯實了監管工作基礎。
要想增強基層衛生監督力度,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就應當建立完善的、科學的衛生監督工作體制,提升衛生監督執法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支執法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執法隊伍,營造良好的衛生監督執法外部環境,全力守護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作者單位:蒼南縣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