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林苗苗+王豐+孫飛+李放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幾次修改釋放了鼓勵大家見義勇為的明確信號。
馬路邊,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不扶?水庫旁,發現溺水的孩子,救不救?地鐵上,看到他按著心臟掙扎倒下,敢不敢去做點什么?
你的心中,是否曾經出現以下天使與惡魔的小劇場呢?
“我要是過去,她會不會訛上我?”“是應該趕緊心臟按壓吧,但萬一沒救活怎么辦?”“前兩天有個新聞……人搶救過來了,家屬竟沖回來要大夫賠剪開衣服的錢”“怎么還沒人救他?我可擔不起這責任……”
生活中,當你遭遇別人危難之時,你的選擇是仗義相助還是能躲就躲呢?
但是你曾經想過嗎?如果,人們都“小心”地收起善良,如果,在“生死關頭”,還要停下來計算責任風險,那我們這個社會所付出的代價,絕不僅僅是生命。
當然,敢于伸出援手,只是緊急救助的第一步。解決“沒人敢救”的問題后,也要解決“沒人會救”狀況。
為好人“撐腰”
從2016年12月到今年3月,民法總則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保護善行,鼓勵善舉,其中被譽為“好人法”的第184條經歷了三次修改。最初的版本是“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害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經過三次修改,大會表決稿刪除了前幾次審議稿中的“重大過失”字樣,僅規定“因自愿實施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幾次修改釋放了鼓勵大家見義勇為的明確信號。
“第184條回應了近幾年老人倒地不敢扶等社會熱點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突發狀況,一旦倒地不起,大家面臨三種選擇,一是等待公力救援,這種救援很難做到非常及時;二是親友來救助,但很多時候也無法第一時間聯系到親友;常態是發生意外后身邊的人能夠進行幫助。第184條填補了此前的法律空白,規范了這類行為,從法律層面鼓勵更多人勇敢伸出援手?!北本┐髮W法學院教授王成說。
“從國外的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情況看,也都有類似的‘好人法,旨在鼓勵見義勇為。立法的目的在于鼓勵見義勇為,保護熱心救助人,免除其后顧之憂,倡導和培育樂于助人的良好道德風尚,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程新文說。
王成告訴記者,除了第184條,民法總則第121條規范了沒有法定義務或約定義務的情況下,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進行管理的行為,幫助他人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支付為此產生的費用。
王成舉例說,比如受益人心臟病摔倒被好人送到醫院,他應該支付打車費。第183條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情況,如果好人因為救人行為受到損害,侵權人要承擔損失,受益人可以自愿給予適當的補償。如果沒有侵權人,或者侵權人逃逸、沒有能力承擔損失時,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的補償。
見義勇為需要“正確姿勢”
但是,如果施救人有重大過失、特別粗心甚至故意造成受益人損害,是不是也不承擔責任?王成認為,第184條并不意味著可以免除所有一切可能的責任,實際應用中還是應該排除特殊情況。
程新文認為,從理論上分析,對因好意施救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受助人及其近親屬向施救人提起侵權損害賠償之訴,要求施救人賠償受助人所受損害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據具體案件情況,分析認定是否可以適用該條規定,對施救人給予免責。在施救人的救助行為確實符合本條規定的免責要件時,將依法獲得民事責任的豁免。
“第184條的緊急救助行為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救助人的緊急救助行為是基于自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行為,而不是專業救助行為?!背绦挛恼f?!岸蔷戎l生在緊急情勢之下,即受助人的人身健康等處于緊急情況需要獲得立即救助。三是受助人所受損害與緊急救助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如果損害的發生是因緊急救助之前或之后的救助人行為造成的,則不能適用本條法律規定予以免責?!?/p>
幫忙不添亂
如何像專業人員一樣迅速判斷出倒地不起的人需要什么幫助?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急診室主任楊艷敏告訴記者,第一時間對需要施救的人進行心臟按壓復蘇是不需要猶豫的。
“人一旦發生心臟驟停,通常10秒左右意識喪失,30秒呼吸停止,4分鐘后發生腦死亡,心臟按壓可以手動幫助被施救者恢復血液流動。即便被施救者并不是心臟驟停,心臟按壓的動作也不會對其造成損害?!睏钇G敏說。
不少專業人員還提到,對心臟驟?;颊?,只做心肺復蘇有時難以搶救過來,需要使用除顫儀,建議在機場、體育場、地鐵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配備除顫儀。
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了解除顫儀使用方法的普通人寥寥。深圳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組數字,目前深圳市市民急救知識和技能普及率僅為1%,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普及率多數超過10%,在日本的中學生中甚至達到92%。
王成說,民法總則第184條通過法律形式讓好人出手沒了后顧之憂,但要做到有效及時的幫助,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應該加強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才能讓更多好人出手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