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艷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核心是品格教育。探究綜合實踐課中的品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全面地總結了綜合實踐活動在品格教育中的具體舉措,分別從課程導入、課程新授、學生實踐和展示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旨在使學生能從綜合實踐活動中受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品格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親身經歷直接經驗品格教育又稱為品德教育,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是孩子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包括教育孩子勇敢、誠實、寬厚、平等、正義和尊敬等。對初中學生開展道德教育,提高學生全面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國學校德育的現狀
我國目前的德育工作是存在著誤區的。包括德育高要求與德育低投入之問的矛盾、道德的要求與不道德的環境的矛盾等,這些矛盾與現象致使部分教師對道德教育喪失了信心。筆者嘗試通過探討綜合實踐活動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具體的舉措,以便使這種方法在德育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
二、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
我校綜合實踐課程是秉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原則,在嘗試、探究、總結、再做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在品格教育中的價值
1.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情境,一種啟迪,使學生更直接地理解人與人交往的責任;通過跟同學的接觸合作,對別人的經驗感同身受,產生對自身反省的意愿,做到取長補短。
2.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熟悉他們需要知道的行為規范,是發展學生品格的自然方式,在實踐活動中,孩子們能夠很輕松地得出結論。從而去塑造良好的品格,創造對善的情感依賴,激發學生對善的渴望。
3.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動手中親身經歷,通過切身體驗感受而非強迫的力量來教育人。每個人都經歷過成功或失敗激起的強烈情感,他們可以總結出自己的感受,其積極的、正面的部分繼續發揚,消極的、負面的部分加以摒棄。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特征。
四、綜合實踐在品格教育中的具體舉措:
我根據學校制定的教育目標開發了資源DIY課程。是為7~9年級學生開發的多元化課程。我上課的形式是集體授課,過程分為四個部分:激發興趣、課程導入;求知探索、課程新授;分工合作、學生實踐;展示交流、激勵評價。
1.基于啟發提問、探討新知的品格教育課程。課程導入部分播放一段變廢為寶的視頻,把一個廢舊酒盒變成了一個抽紙盒,紙上還有淡淡的酒香,其中主持人總結:“只要有頭腦,廢物也能變成寶”。這樣就很自然的引發激起了學生動腦、動手的欲望。新授環節教師精心設計,根據材料的特點巧妙利用,教師提出問題:鐵絲具有什么特點?同學生討論,一般為5分鐘,得出結論:鐵絲具有良好的彈性和柔韌性,可以隨意折彎,還可以用來捆綁;竹簽美觀、可以自由組合。整個過程結合學生日常經驗,情感充盈,具有生活的真實情境性。利用材料的特性引導學生進行材料的變化,可以做出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小窗戶,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動腦帶來的收獲和巨大樂趣,這為學生的終身有益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2.基于動手操作、合作實踐的直接經驗。在動手之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要制作的作品名稱、創意、小組成員分工以及所用材料,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方式,制定好方案后學生開始合作進行操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出現問題同學們一塊兒解決,同時還促進了對自己同伴學習進展的關心。學生們都要想辦法融入到集體中,或者和老師一起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我會時刻參與其中,及時引導、鼓勵、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完成任務。最終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3.實行表揚和鼓勵為主的評價方式。這是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學生完成作品之后:(1)各小組把自己的作品擺放到展示臺上,每組推薦一位同學介紹本組作品的創意、巧用材料等。(2)根據解說,學生進行投票,要求: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不準把紅旗插到自己作品上。形式:插小紅旗,所得小紅旗多者獲勝。(3)挑選學生說出自己投選的理由。(4)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在評選過程中各組同學互相監督通過互評、自評、他評、師評,學生都充分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每件作品都能公平、公正的得到評價,潛移默化的影響了學生的品格,使他們意識到有付出才有收獲,任何問題通過努力都能解決,更培養了學生正直、守信的良好品格。
實踐中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動手的平臺和評述的機會。給他們帶來成功的體驗,帶來滿滿的收獲。實踐活動是一種強調道德發展背景的教育,是一種很好地實施道德教育的途徑。因此,我們應重視綜合實踐活動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雅琴.學校德育實效性的現實挑戰和理論反思[J].深圳大學學報,2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