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利 王浩霖
[摘要]針對河南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加速,以及互聯網與農業產業鏈融合度逐步加深的形勢,本文通過對近年來河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指出河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并提出發展河南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性建議。
[關鍵詞]農村 電子商務 互聯網
1.河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問題
1.1農民知識水平較低、網絡知識有限:信息化專業人才缺失
河南農村經濟受河南總體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農村經濟總體較弱,消費能力有限。農村人口結構也多以老人、婦女、兒童為主,青壯年大都外出打工;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數農民知識水平有限:受傳統營銷方式的影響,部分農民都沒有從陳舊的觀念中跳脫出來。對于互聯網,農民沒有正規的技能培訓,缺乏最基本的認識及操作能力;無法認識電子商務巨大商機。沒有相應的互聯網應用知識,無法意識到互聯網的優勢,直接降低了農民對電腦及互聯網設備的消費意愿。對新事物的缺乏好奇心,對互聯網和新型銷售模式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比較差利用互聯網科學技術,卻無法負擔電子商務中較高的費用。這就更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信息化專業人才方面,河南大部分縣域工作條件較差,醫療和教育水平等與城市相比整體偏弱,較低薪酬及生活配套設施導致電商畢業生人才不愿到農村發展。雖然互聯網基礎上的電子商務的興起,農產品電子商務逐漸發展,即使極個別農民利用建設起來的網絡,從事電子商務的農產品銷售。但因網上農產品市場規模小,缺乏現代的服務觀念,很多優質的農產品無法走向市場,無法吸引客源,難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造成發展動力不足。
1.2河南農村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物流冷鏈建設滯后
方便快捷的物流體系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力后盾,而物流體系發展水平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特別在農村電商創建初期,物流基礎設施水平普遍較低。在中國農村,除中國郵政外的其它快遞公司配送區域覆蓋率不足,倉儲設施少,且現代化程度低,立體倉庫、自動分揀等現代化設備尚未普及。同時快遞行業服務能力嚴重不能滿足需求,造成農村用戶對“物流不能送上門”狀況的不滿率較高。近年河南物流業取得了改善,但發展程度不高。河南省作為糧食生產及農產品生產大省,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卻非常薄弱,在倉儲和運輸上尤為明顯,很多物流網點只能覆蓋到縣一級的地區。物流配送效率較低,
其次,農產品由于季節性強,易損壞腐爛、易質變、易霉變的特性,需要完備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然而冷鏈物流技術含量較高,作業難度較大,預冷、制冷系統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運輸和倉儲成本是一般貨品的2~3倍。然而河南省農產品冷鏈物流起步晚,冷鏈技術較低下。全省現有冷凍冷藏設施陳舊,其中平堆冷庫約為90%,而立體貨架冷庫不到10%,冷庫能力嚴重不足;全省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平均冷藏運輸率僅為10%~20%,無法滿足生鮮農產品的快速檢測、低溫儲存及生鮮農產品的流通需求,更難以普及預冷技術及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造成農產品流通高成本,嚴重制約河南省農村電商發展。
2.河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策
2.1加強河南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
發展農村信息化水平,加快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產品網絡信息推廣、加強農業產業化數據庫建設是當前河南轉變農業現代生產方式的必然選擇。基礎設施是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前提。借助網絡,利用現有道路體系,農民及時、全面、高效地了解市場需求,為農產品的流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避免供過于求,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情況。
加強政府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擴大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高效率利用互聯網、移動網絡、手機通訊等現有網絡資源,建立和不斷完善新農村的信息網絡。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要與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力圖實現部分經濟基礎較好農村的電子商務的逐級轉變。關于基層的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農民在與企業合作生產綠色天然農產品過程中,借助第三方平臺打造農產品的網絡銷售模式。即選擇與企業及第三方平臺合作的方式,充分發揮農民、企業和第三方平臺的優勢,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共贏”。
2.2完善電商法律法規,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為確保農村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正當的網絡交易,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政府在完善政策扶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電商企業或品牌代理商入駐農村市場的同時,要建立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配套的法律制度,主動營造電子商務的安全環境。制定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涵蓋個人隱私保護、電子交易、電子支付、物流配送、售后服務及消費者權益保障等全方位的操作性強的法律法規,為網絡安全問題及電子商務糾紛的解決等提供法律基礎。
同時社會有關組織和政府部門要支持農民建設電子商務行為,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及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比如說政府就幫助農民負擔發展電子商務所需要的部分費用,減小農民的經濟壓力。
2.3健全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首先,加大倉儲和運送等環節的資源投入力度,發展冷鏈技術保障生鮮產品的流通。可以在各個縣域內設立由電商巨頭牽頭的大型物流中轉站,主要負責將各個物流企業的快遞集中:由縣城的物流中轉站為各個鄉村配送點即農家店進行配送。物流中轉站建成后也可向其他物流企業提供有償服務。新建的農家店選址可依托鄉村超市或者家庭便利店。這樣可以降低配送點的運營成本,有效地實現配送范圍整個鄉村地區全覆蓋。
其次,提升物流業的管理水平。河南省的物流行業需要樹立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理念,把客戶服務作為中心,通過集成化的生產和流通,根據市場的需求合理地安排物流活動,優化物流和信息流,以最快的速度來響應市場的需求。同時,行業協會也可以發揮對企業的指導監督作用。
再次,搭建物流信息平臺,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信息化作為現代物流生存的靈魂,在實現對貨物流動的全程監控,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方面起著支柱作用。搭建物流信息平臺以方便與客戶交流并縮短自己的貨物運轉周期。河南省可以充分利用國家“十二五”期重點扶持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及發展的有利條件,促進省內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使信息的交換、分享更加方便、快捷。從根本上解決河南省農民使用農村電子商務,解決農副產品滯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