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影
摘 要: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是困擾我國企業健康發展的大問題。這其中由于國家政策層面、企業核算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中小企業對外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頗為嚴重。本文將從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內涵談起,繼而提出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最終提出解決存在問題的相關對策及建議。希冀通過本文較為淺顯的論述,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合理性、完整性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從而促進其更好的向前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建議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總規模已達到5000萬,占國內全部企業數量的99%,所解決的就業人口占到了全國的7成以上,上繳的稅費總額占國內稅收收入的53%。可見,中小企業無論是在就業、稅收、經濟規模上都是不可小覷的。然而,出于宏觀及微觀方面的原因,我國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會計信息披露依舊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企業現實及潛在的投資人、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嚴重的會羈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解決國內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較為適合的土壤,才能更加有效的保障企業投資人及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內涵
1.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企業會計信息是為企業為開展會計活動而系統處理的數據資料,會計信息是企業正確做出各類決策的基礎。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企業將準確、無誤的會計信息按照相關規定,以公開財務報告的方式將相應的會計資料供給信息使用者的一項制度。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尤對當今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非常適用。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產生,主要是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后,證券監管部門為保護投資者、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而要求上市公司定期發布相關財務報告。
2.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特征
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主要不同之處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如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嚴重統一、市場資源短缺、與大企業的競爭過程中處于弱勢的地位。因此,面對這種客觀存在的事實,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設計方面,應遵循下述幾點。
(1)權威性。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應當遵循客觀、真實、有效的特性,否則其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也缺乏了相應的效能。權威性主要是強制要求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公開、透明、具有可使用性,從而可以有效的保護企業投資人及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2)簡潔有用。中小企業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一般其針對性較強,如企業準備從金融機構融資,則就可以按金融機構的要求出具相應的財務報告,并提供一些其他的財務資料,如合同、抵押物清單、倉單等。之所以這樣操作,是因為企業會計信息的歸集、整理、匯總以及審計單位的審核都需要一個過程,這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還要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這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可能是耽誤不起的。如果,采用簡潔有用的特征,則可以有效的縮小披露范圍,有的甚至可以做到點對點披露,這樣可以大幅度降低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費用支出,并為中小企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3)保密性。企業的會計信息大都屬于“絕密級”,中小企業對外披露的相關信息,如果不能很好的做到保密,則有可能使其在較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因而,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充分披露的程度上,還要體現所謂的保密性、私密性,從而為保護中小企業的核心利益服好務。否則,有可能使本就得來不易的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付之東流。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實性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不真實性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阻礙相關制度建立、執行的一個頑疾,之所以存在不真實性是與企業的自身管理、投資人的個人私利、存在一定關系的。
(1)中小企業自身管理問題。中小企業所處的行業中競爭都較為激烈,降低相關成本費用成了投資人、經營者首要考慮的問題。企業為了占領市場,籠絡客戶,需要保證產品質量,因而同等技術水平下,降低產品成本顯得頗為困難。那么只能在人力成本上想些辦法。比如,企業可以招聘一些工資較低的管理人員從事日常生產管理,一些企業甚至雇傭一些代賬會計來進行日常核算,一名代賬會計大多都為幾家甚至幾十家企業服務,這種狀態,怎么能對企業的會計信息真實性負責呢?其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也就難以稱得上準確、無誤了。
(2)投資人的個人私利。中小企業的投資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如對外融資借款、申請財政部門撥款,為了符合相應的財務指標,很自然的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對于資產、利潤、產值、合同額等方面造假;另外,中小企業的投資人為了實現少繳稅款甚至偷稅的目的,隱瞞收入、利潤,虛增成本費用的事情也是實有發生的,這也就會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性的產生留有了一定空間。
2.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不合理性
為了增加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我國的會計準則對于會計報表都規定了固有格式,但這有時對于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中小企業在其會計信息披露中,應該結合其自身生產經營特點,設置較為合理的會計科目,對相關會計科目進行有效的整合,以合理地反映企業的真實會計信息。歷史成本原則下,傳統的會計信息披露只注重歷史信息,會計報表中提供的信息都是已發生的、對于報表信息者的各類經營決策,容易產生一定的誤導。所以,對于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應過于單一,提高其合理性。
三、解決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建議
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有制度性的、有企業自身的問題,因此不能將問題簡單的推給企業自身,這樣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不公平的,應該從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兩方面著手來應對存在的問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1.政府部門應起到的作用
(1)建立、健全各項法規制度。政府應該為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搭建一個較好的政策平臺,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會計準則。同時,還可借鑒國外會計信息披露較為完整、真實的國家的經驗,加大對于會計信息造假企業的處罰力度,從而有效地提高其犯罪成本,使其由不能造假、不敢造假到最終的不想造假,從而有效的遏制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不實的現象。endprint
(2)運用互聯網技術,使得會計造假無處遁形。政府應利用當前較為發達的互聯網技術,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平臺,以及各類支付平臺對中小企業對外披露的會計信息真實性加以有效識別。這種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的造假行為。從而在技術上保證會計信息的客觀性、有效性。
(3)增加國內優秀財務人員的數量。據統計,我國目前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數量為1600萬人,但是至2016年底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來看,具有初級職稱以上的人員為586萬人。
從會計人員職稱分布上來看,中、高級職稱人員僅有不到200萬,并且其還大多在一些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以及一型較為正規的大型企業,因此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中、高級人員是可遇而又不可求的。面對上述問題,建議我國的人事部門、財政部門加大對于國內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只有具備相應職稱的人員數量增多了,才能使得中小企業可以有機會聘請到更多專業素質強的會計人員來到企業,從而有效的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
2.企業應采取的措施
(1)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不準確,與企業財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有著一定的關系。企業財務人員在參與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不僅要熟練的掌握會計核算技能,還要具備一名財務人員應有的職業操守,要敢于向企業主、投資人說不。同時,還應該建立財務人員誠信檔案制度,對于那些中小企業會計信息不實的財務人員也要進行披露,還可以借鑒交管部門管理駕駛員的扣分制度,對于會計信息造假的財務人員進行相應的扣分、罰款,超過一定的標準,則需要進行崗位再教育培訓,經考核合格后再使其重新上崗,這樣可以在源頭控制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中的不規范之處。
(2)改進企業業績評價方式。企業的業績評價中,改革過去的利潤、產值、資產等硬性指標模式,因為這些都屬于企業的“硬環境建設”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人為達到的,有其一定的不真實性。因而,將來可以將誠信問題,擺在突出位置,這不僅會使得中小企業會計造假問題得以控制,還能為我國誠信社會的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謝冰冰.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與對策分析[J].黑河學院學報,2017,8(4):54-55.
[2]郭丹,姚余.我國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J].當代會計,2017(8).
[3]熊詩麗.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J].中國市場,20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