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官容
怎樣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是我們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和認真研究的問題。小學階段小學數學產生差生的原因主要體現在生源復雜,差異懸殊、興趣不濃,積極性低、學法不當,缺乏信心、貪玩好動,自控力差、復習預習,遇難不究、師生情感,不夠融洽和家庭教育,重視不足等方面,僅管如此,但是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差生要用辨證的觀點來看待。一是要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差生。二是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同時,我們要積極采取一些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差生的一些措施,幫助差生克服困難,提高學習成績,為提高整體素質服務。
一、注意情感交流
學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是純真無邪的。老師對他們如何,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反饋過來,不掩飾,不偽裝,好就是好,惡就是惡。你對他們好他們也對你好。愛的回報是學生聽你的,信你的,積極地按你的意見辦。我對班上的學生積極地給予關愛,遇到做得好的地方,經常給予好的評價,和他們親切地交流。記得我班有個學生,天天遲交作業,上課打嗑睡,成績特別差,但很喜歡踢球。起初,我對這位學生進行個人談話,課后與他談論與學習無關的事,在適當的時候滲透做人的道理,講講學習的重要性。有一次,我和他談話,談到中國足球失利,球員真差勁,怎么也跑不起來,最大原因是懶,訓練不認真。他很認同,并且說他對不努力做事表示反感,如果是他去踢,一定比他們好。我說不見得,你也不比他們勤奮啊。一句話點中他的要害,“我會比他們勤奮的”。以后他果然不再遲交作業了。對于這樣的“差生”,我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發現其優點,經過三年的教育,這位同學逐漸成為一個主動維護班集體利益,勤學好問的學生。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時機。在學生正待奮起時,及時送去鼓勵;在學生迷惑不解時,及時給予指點;學生深感孤獨時,及時給予關懷,送去溫暖,從情感上與后進生建立起交融的基地。
二、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1、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布置的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注意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如對后進生加大、加重作業量的做法。對待后進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
2、大部分后進生學習被動,依賴性強。往往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死記硬背,不愿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應用,逐步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3、應該用辯證的觀點教育后進生,對后進生不僅要關心愛護和耐心細致地輔導,而且還要與嚴格要求相結合,不少后進生之所以成為后進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學習意志不強,生活懶惰,上課遲到或逃學,自習課不來,上課思想經常不集中、開小差,作業不及時完成或抄襲,根本沒有預習、復習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檢查后進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在教學過程中,要對他們提出嚴格的要求,督促他們認真學習。
三、借助集體力量,潛移默化獲感染。
馬卡連柯認為:教師在集體中以集體為教育對象,通過集體來要求個人,在教育集體的同時教育個人,并對個人產生影響。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我發現一個具有一定學習目的和團結一致的學習集體,能有效地約束差生的行為,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差生的轉變產生奇跡般的效果。例如,我的一個教學班上約有8個差生,我從計算入手,應用題一兩步教學循序漸進,科學系統地教學,使班上絕大部的學生走上正確的學習數學的軌道。班級的學數學、用數學氣氛濃,數學成績理想,這對那8位差生也是一種很大的教育力量。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常常會不知不覺感受到集體的壓力。別人的數學都能學得好,
四、后進生轉化工作要常抓不懈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長期抓,反復抓才見效。轉化過程中反復的情況時有發生,有的需要多次的努力才會有好轉,教師如果采用訓斥、體罰等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數學后進生,認為“朽木不可雕”,就此放棄幫教工作,必然會導致前功盡棄。所以,在轉化數學后進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堅定的信心、真情的愛心、足夠的耐心面對數學后進生,誨人不倦,盡最大努力做好數學后進生的轉化工作。相信,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后進生也會轉變成優秀生。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學習也是一樣的,后進生之所以學習不好就是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他們這邊失一點數學概念,那邊丟一個定理、公式,從而越來越跟不上,越來越厭煩學習,也就越來越差。但只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那么我們的汗水定會得到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