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娜
摘要: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內容,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差,而且缺乏對古文詩詞的累積,所以,在學習古詩詞時存在一定難度。古詩詞包含著深遠的意境,其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對我國歷史文化有著傳承的作用。所以,學習古詩詞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以及歷史,這也是語文教學最大的目的。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對策
古典詩詞意境深遠,內涵深刻,耐人尋味,道難道之景,抒難抒之情,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哲理,是小學生學習古典文學的最佳啟蒙教材。很多語文教師都能充分認識到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往往方法較簡單:如傾
盆大雨式的背誦或囫圇吞棗式的翻譯等。這些方法僅僅滿足于語義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學生難以從根本上體會詩歌所蘊藏的最美情感。要想使小學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學生只有對古詩產生濃厚的興趣,發自內心的喜歡,才會使思維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才會不斷產生積極的情感、強烈的行為,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成功。
1.用畫面烘托。小學生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比起枯燥靜止的文字,直觀的畫面、形象的圖片更加富有吸引力。我們可以利用課本插圖、多媒體等來將古詩轉換成畫面,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這樣更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古詩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如在學習枟春曉枠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形象展現相關的圖片,這樣更能使學生從畫面中獲得直觀信息,使教學更加富有活力,而且更利于學生的理解。
2.用音樂渲染。音樂是一門訴諸于聽覺的藝術,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將音樂引入語文教學,更能突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引發學生的主體參與。在古詩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播放相關的背景音樂,用音樂來渲染氛圍,將古詩所包含的特定情感訴諸于學生的聽覺,使學生“未讀其文先悟其情”,從而使學生帶著特定的情感來參與教學,這樣的學習更加富有激情與動力。
二、創設體驗情境
科學以明晰的思辨和嚴密的邏輯力量折服人,文學卻以它具體細微的感性形象來打動人,這種感性形象不是直觀教學式的模型,而是滿溢著生命的情感載體。古詩詞有它自身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擴展和想象的空間。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體驗,讓他們領悟詩句中蘊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從中受封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絕不只是水天渾然的空曠寥闊中漸漸遠去的一葉孤舟的純粹畫面,而是深深地寄托著作者目送友人遠行的那種依依不舍的悵然若失之情。只有對作品的意境有所感受,才能體悟到作者將對好朋友之情寓于一江春水、綿綿不絕的情感。在小學階段,有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
三、加強朗讀領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讀懂文意、體驗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古詩的教學中朗讀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說讀是帶領學生進入古詩意境的主要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要只是講解與分析,要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1.讓學生學會朗讀。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富有感情。小學生年紀小,在讀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此時就需要教師親身示范。通過教師的親身示范,把握好節奏、韻律,讀出音韻美、節奏美,體會語言美,這樣通過學生的模仿,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模仿,從而真正地走進古詩所描述的意境。
2.讓學生學會思考。古詩所包含的情感與意境,并不是簡單的讀就可以體會的,同時還需要學生的主動思考、積極思維與充分想象。因此,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加強指導,讓學生展開想象與聯想,以此來理解古詩的意境,體會情感,從而達對古詩的深刻理解。在學生讀春曉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來想象古詩所描述的情景。這樣學生身臨其境,入其境、觀其形、聞其聲、感其情,浮現在學生眼前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幅形象的畫面、逼真的場景,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古詩的掌握,而且可以讓學生領會古詩的精練,體會文字的魅力,這更加利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
四、聯系生活運用
中國的古詩詞都來源于詩人的真實生活,能夠體現詩人當時的真實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詩詞的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充滿欲望。在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這是一篇描寫詩人回故鄉的情景的詩。可以聯系生活中的具體實例,理解詩詞的寫作佳境。“少小離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具體理解這句詩,是什么原因促使離開家鄉的?為什么回來?回來做什么?如今回來的情形又是什么樣?當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樣和詩人打招呼的?說明了什么?鄉音和鬢毛都說明了什么?這樣激發學生對生活經歷的回顧,回顧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詩詞意境。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小學是一個關鍵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尤其對于古詩詞教學來說,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學生的小學語文成績得到提升。
總之,優秀古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只要我們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正確把握作品閑情、鄉情、友情、親情、愛國情的詠嘆主題,以情感點燃情感,實現作者、教師、學生三情共振,定會給古詩詞教學帶來一片艷陽天,使祖國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5):99-99.
[2]單永貴.淺談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版,20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