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所有教學思想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并且從以往的數學教學實踐來看,它對我們的教學指導具有十分重要的幫助意義。通過翻閱我國的數學典籍《九章算術》便可以看到,其實數學這門知識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是與人們的生活實踐分不開的,我國一種古老的數學計算工具——算盤,就是古代人民在不斷的生活、勞動中總結出的數學智慧,應用它可以計算出小型計算器都難以計算出的數據。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深入分析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從生活實際出發,構建橋梁,提升基礎數學教育階段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本文首先是從理論的高度分析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及其滲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然后結合多元化策略,開展了滲透該教學理念的嘗試,并且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上也凸顯了生活化教育的特色,最后本文總結了部分生活教育理念滲透的實踐經驗,反思了存在的些許弊端,期望可以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幫助到各位志同道合者。
一、深入學習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懂得利用生活情境還原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一則,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由來,繼承我國古人優秀的數學知識,更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達到一定的德育效果。二則,通過架構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溝通橋梁,從而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這不僅是響應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號召,更是落實新課程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要想保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在數學課程中得到滲透,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師就應當深入學習該教學理念,將本教學理念研習透徹。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整體教學理論的核心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含義,其一,是生活與教育具有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關系。陶行知認為“過什么樣的生活就受到什么樣的教育”,比如過著健康的生活,就受到健康的教育,家庭生活中有關于科研方面的人才,那么他從小也就受到關于科學知識方面的教育。其二,是教育是和人類的生活相伴而生的。陶先生提出自有了人類開始,有的社會這種性質開始,就誕生了教育,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制度和教育的內容也在不斷的完善。其三,是生活化教育具有終身性。教育伴隨人的一生,這一觀點自古成立,并且在現代化、知識更新速度迅猛的今天尤為重要。因此綜合來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要認真學習“生活即教育”理論,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為了該理論在數學課堂中有效滲透做好重要的思想奠基。
二、結合多元化策略,有效滲透生活教育理念于小學數學課堂
1.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展示生活中數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數學是一門重視人思維能力鍛煉的綜合學科,在內容上它不具備太多的記憶性,而是通過題型、題庫的應用強化人推理、論證、總結等能力,而人的思維是隨著周圍的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比如周圍環境較為開放、活潑、生動,那么人的思維就會高度發散,生物學方面的實驗也證明,人在活躍的氣氛下腦垂體會分泌更多的神經刺激性元素,從而助力學習者取得高效的學習效果,開啟智力的大門。而相反的,如果人身處在相對尷尬、緊張、窘困的狀態下,那么思維就會陷入混亂,那么鍛煉人的數學思維也就無從談起。所以,筆者建議,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踐中,我們可以積極運用如今較為成熟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電算化教學方式,它具有很多的教學有點,如可以將生動的圖片、復雜的文字和趣味性的聲音等信息巧妙地整合在一個多媒體課件中,并通過動畫的形式播放給小學生看,應用它展示生活中的數學情境,讓小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距離我們并不是高不可攀,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成果。
比如,在教學幾何圖形“圓”的周長和面積知識時,教師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傳遞技術,為兒童展示幾幅我們生活中應用圓這種圖形的景象,如圓形的水桶、圓形的車輪、圓形的太陽、圓形的荷葉、圓形的帽子等等,如此,讓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先和生活觸發共通性,這樣我們才便于開展之后的周長和面積教學,具體來講,如設計一種生活建筑情境:學校要建一個圓形的水塔,在確定好水塔的中心位置后,讓學生思考假如圓形水塔的占地面積是50平方米,那么從水塔的中心到水塔的墻面外圍應當是多遠的距離?這樣一個富有生活化的趣味性數學練習題就誕生了,將其表現在多媒體動畫中,就可以有效調動兒童的思考興趣,更培養和提升了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2.組織課堂角色情境模擬,在趣味性生活教學中習得數學新知
俗話說“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親身去實踐。”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表演興趣較濃,他們希望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得到教師和其他學生的肯定。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數學解決情境,我們也可以通過角色的扮演轉移到課堂上,還原真實生活中的數學,更讓小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為數學課堂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提升兒童數學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學一百以內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為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活躍課堂氛圍,筆者在課堂隨機選取了幾名學生進行了生活化情境的再現,讓一名兒童扮演超市生鮮理貨員,一名扮演收銀員,另一名扮演商場顧客,這樣構建出生活中超市購買生鮮的情境,讓兒童在稱量物品重量,通過單價和重量的關系得到最終的總價思維過程,鍛煉兒童的心算能力,也讓數學課堂趣味性橫生,從生活的角度學習到數學新知識,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三、在數學作業設計上,結合生活教育理念
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曾明確提出,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要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強化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的應用,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應用數學基礎知識,從而培養兒童應用這些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我們預定的教學目標,避免純理論性教學。因此,筆者認為,我們不僅要注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生活化教學理念,還應當關注作業設計的生活化,讓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進一步滲透到小學數學實踐中。endprint
比如,設計生活化的實踐操作作業,實踐操作不但可以鍛煉兒童的動手、動腦能力,更能讓作業設計富有趣味探究性,相比較于傳統的書本式、題海式作業設計,更便于調動小學生的作業完成興趣,如在教學完“軸對稱圖形”相關內容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動手用橡皮泥捏塑,捏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當然還要富有軸對稱的美感,在下次上課時,讓每一位小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通過投票選取最優秀的手工作品。這樣的生活化作業設計,也增強了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親子互動,更拓展了兒童的數學綜合能力,達到了我們的素質教育目的。
四、總結生活教育理念滲透小學數學的經驗,反思實踐弊端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要想有效滲透,前提就是取眾家之所長,將各種優秀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結合生活化思想進行有機融合,簡單來說,就是多多參考他人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這樣才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臨場發揮。但是我們在參考他人的教學經驗同時,是否也應當思考和總結自身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不足,一來是提供給其他同仁參考,另一方面,也給自己一個教學反思的機會和參考依據,否則,我們再次回過頭來看自己的教學舊路,也就什么足跡都沒有留下了。古語云“吾日三省吾身”,通過反思自己的得失,從而得到更深刻的教學體會,古人尚且如此,作為后來人的我們是否也應當繼承這一優秀的思想和方法。
如,通過總結自身的生活化數學教學經驗,筆者認為,自身在數學生活化教學中還存在若干弊端,主要集中在其一,自身在生活化理論學習中不夠充分,尤其是對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認識不足,一方面是自身的教學經驗可能不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知識儲備不豐富,所以在教學理念的滲透中往往處于躊躇的境遇,其二,是對于兒童的學習特點把握也不是很準,在一些教學活動如課堂情境創設中表現的有心無力,無法集中兒童的注意力,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活化情境教學的力度,導致教學效率低的現狀。此外,類似的教學弊端還有些許,這些都希望能夠分享給各位同仁,以便避免在之后的教學理念滲透中,再次出現這樣的問題。
概言之,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對我們當前乃至今后的數學教學都影響巨大,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當然也可以并且更應當結合生活來開展教學,讓數學思想在生活情境中得到應用,也讓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中得到再現,在數學和生活中連接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具體的實施方法,各位同仁可以參考以上筆者的嘗試,希望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進一步滲透陶行知教育理論于數學課堂,實現筆者和各位同仁共同描繪的數學教學藍圖。
參考文獻:
[1]彭寶珠.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生活即教育”在數學課堂中的體現[A].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福建省行知實驗校校長論壇論文集[C].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2012.
[2]黃惠蓮.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生活即教育”在數學課堂中的體現[A].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福建省行知實驗校校長論壇論文集[C].福建省陶行知研究會:,2012.
[3]高芳.培養數學講堂小主人——陶行知“小先生制”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02).
[4]林剛.喜新不忘舊,念舊更創新——課堂教學實踐生活教育理念[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