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力吉胡他嘎+王明宇
摘要:內蒙古東部地區作為以蒙古族為主的主要少數民族地區,蒙語授課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對于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實現國家“人才強國”和“科教興國”戰略具有深遠意義。蒙語授課大學生作為大學生群體的一個特殊群體,同樣面臨就業難問題,并且由于其自身少數民族的語言、風俗習慣、綜合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就業問題更為嚴峻。因此,做好蒙語授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全面發展,而且關乎少數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穩定和人才培養及文化傳承都有重要深遠意義。
關鍵詞: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措施
通過調查問卷及相關資料的統計分析,當前蒙古語授課大學生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初次就業率低且低于漢生的現象依然存在,就業過程中仍然存在性別或語言歧視問題,初次就業收入低,很難維持其正常生活,總體來說,蒙古語授課大學生的整體就業態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一、蒙語授課學生就業現狀
(一)就業需求與崗位提供不匹配
由于擴招導致畢業人數逐年遞增,僅以通遼職業學院為例,2010屆蒙語授課畢業生數為398人,2011屆蒙語授課畢業生數為405人,2012屆蒙語授課畢業生數為410人,2013屆蒙語授課畢業生數為421人,2014屆蒙語授課畢業生數為453人,2015屆蒙語授課畢業生數為468人,對于全區來說蒙古語授課大學生面臨著更為嚴峻的就業壓力及更具有挑戰性的就業機遇。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大眾化教育的推進,提供給蒙語授課大學生的就業崗位數量少。政府行政、事業單位為蒙古語授課大學生提供的公共崗位數量少、比例低。很多大型企業公司需要的人才是高端技術人才或是最底層的從事體力勞動者,針對中間力量的大學生的需求量越來越少。尤其對蒙古語授課大學生而言就業空間更加狹小,很多外企及大型公司企業對外語成績、計算機成績差甚至普通話水平不過關的蒙古語授課大學生更是不感興趣。
(二)一次就業率偏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的用人理念也在發生變化。用人單位除了要求畢業生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外,還對畢業生的非專業能力提出明確要求。例如: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同能力、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由于蒙語授課學生受到環境,語言等因素的影響,綜合能力的發展收到了一定的限制,從而導致就業率相比漢授學生低。
(三)學科專業就業分布不均等
隨著經濟迅猛發展,蒙古語授課各類專業在就業市場中逐漸出現了不匹配現象,在就業中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理工類的畢業生就業率比文科類專業的畢業生高,伴隨著內蒙古支柱產業的發展,煤、電、化工等產業的對理工科類畢業生需求旺盛,特別是對工科畢業生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但蒙古語授課專業理工科較少。如果蒙古語授課學生要想進入就業率高的其他理工類專業,因此,學校招生方面,專業設置還有待進一步調整適應市場改革。
(四)就業過程存在歧視
通過調查發現蒙古語授課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著性別歧視和語種歧視。在同等學歷條件下,蒙古語授課學生在就業競爭過程中,因為性別歧視而成為弱勢群體。內蒙古區雖然是少數民族地區,但是很多單位、企業當中普遍存在日常工作的開展都是用漢語來主持完成,對于從小用自己母語來授課的蒙語授課畢業生來說,雖然是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地區,但由于漢語水平、尤其是普通話標準不達標導致求職不成功的經歷。
二、提高蒙語授課學生就業率的應對措施
解決好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問題是關乎著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和民族地區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好高職院校蒙語授課大學生的就業工作與大學生個人價值、家庭理想的實現,民族教育的未來以及社會的協調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有其緊迫性和必要性。
(一)提高綜合素質是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率的關鍵。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對求職者要求不斷提升。蒙語授課大學生應端正學習態度,熟練掌握計算機、英語等基礎應用能力,提高語言交流、蒙漢雙語書寫能力等有助于縮短其適應崗位,更快的融入工作環境,應對復雜多變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彌補與漢語授課大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同時,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提升自身組織協調能力,發現自身不足并加以完善,提高競爭能力。轉變落后就業觀念,正確認識自我,更新就業觀念,拓展就業地域范圍,理性選擇職業,提倡“先就業,再擇業”,鼓勵蒙語授課大學生到基層、中小企業就業以及自主創業,積累經驗,適合自身的發展空間。
(二)學校應該適應地區經濟發展要求,改革專業設置結構、加強蒙語授課教師師資力量建設。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一些蒙古語授課專業已經與市場需求相脫節,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這種不合理的專業設置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就業。適應市場需求多開設蒙授理工類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有利于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率。目前蒙語授課教師出現高齡化、斷檔現象,應該引進高技術蒙語授課人才,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三)政府應該,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特殊照顧、加大就業指導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就業政策。
要從根本上解決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問題,就必須與地區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加快經濟發展、加強經濟監管調控,擴大就業規模,增加就業容納能力,從而促進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
內蒙古東部地區作為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地之一,政府已經認識到蒙古族在社會發展各方面的存在著諸多差異,也為蒙語授課學生就業做出了很多工作,但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作為就業弱勢群體的蒙語授課學生,已經阻礙了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蒙語授課大學生能否及時、充分就業,直接關系著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民族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龐志華,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及教育途徑[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
[2]額爾敦,海明.蒙語授課班畢業生就業困難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