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袁躍
中大檢測的“云平臺”建設規劃,短期著眼于運營改善,長期則著眼于全新競爭力的培育。
全力營造工程質量檢測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隨著中國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進一步融合,到2018年,基于互聯網新業態的增長動力,通過云平臺信息化的點睛之筆,推進資源利用效率和精細化管理,中國檢測業會全面駛入提升檢測行業的服務品質和科學治理能力的快速轉型期。
作為國內行業中的領先企業,湖南中大建設工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大檢測)將繼續主打檢測業務,形成品牌優勢,大力發展重金屬污染治理、環境監測、食品檢測等相關領域,做大做強數字化、智能化檢測儀器生產制造等實體產業,以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檢測”等模式為驅動,將合力打造“中國大檢測服務平臺”。
2017年3月24日下午,由湖南中大建設工程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甲骨文公司和《首席財務官》雜志聯合舉辦的“云行天下 走進中大——甲骨文企業核心管理數字化轉型研討會”在中大檢測公司會議室隆重舉行,參加會議的有中大董事長尹小波教授、甲骨文華東及華西區總經理許正岡、《首席財務官》雜志總編輯田茂永、上海今日在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超以及湖南當地數十家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共同探尋數字化轉型面臨的多種挑戰與轉型路徑。
在國內各個行業走向精益化運行的大趨勢下,作為保障行業運營底線的檢測認證認可領域,同樣面臨著全新的轉型挑戰。據悉,國家認監委2017年將實施包括“同線同標同質”(簡稱“三同”)工程、高端品質認證等在內的一批先導性質量提升行動。從整個檢測的角度來看,伴隨國家政策的引導以及大環境的要求,檢測這個新興的行業,特別是服務業和檢測,2017年是第一次被列入國家發展綱要。
在市場面臨全方位轉型的壓力之下中大檢測2016年合同額達到2.45億元,同期逆勢上漲82%,總計服務工程項目1450個。而且去年年底,中大成為進入湖南省水利廳2016年—2018年水利建設市場主體信用紅名單的唯一檢測單位。
“我們這個領域也是典型的大數據行業,2017年短短三個月,中大檢測發出的報告就是幾十萬份報告,面對海量數據,如何安全、平穩駕馭如此龐大的數據庫?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實實在在的挑戰。”學者出身、率領中大檢測打拼20年的中大檢測董事長尹小波對《首席財務官》表示,“傳統概念看待檢測,原來主要是在人工以及利用簡單的儀器,這方面人工檢測的數量占比大一點。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現代檢測今非昔比。我們提出來一個大的概念,叫互聯網+檢測,就是我們檢測的手段、檢測的儀器如何由人工實現智能化,實時的、在線的監控檢測,這是我們以后檢測大的方向,特別是我們智能化的檢測,怎樣在全國引爆質的飛躍,也就是贏得我們下一個檢測市場轉型的藍海。”
伴隨數字化浪潮的席卷,據麥肯錫報告測算,數字化經營普及后,中小企業對GDP的貢獻將增加10%至15%。但是隨著眾多企業轉型期的到來,在互聯網安全、風險與之劇增的挑戰下,可能在未來的五年、十年內會有50%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會失敗。面對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驅動與風險挑戰,尹小波認為,從檢測公司自身安全的出發點有所不同,不可能是隨心所欲,自己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對于長期發展的公司,數字化安全轉型很有必要,轉型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內或者幾年,甚至十幾年,面對失敗的風險,更要有信心經營好規范化的管理。“未來五年中大檢測要實現數字化轉型,透過此次和甲骨文云平臺的全面合作,我們希望能使公司實現安全數字化轉型和大平臺下的精兵作戰,在研發、檢測的藍海里突破現有的商業模式框架,捕捉更多機遇。”
在尹小波看來,檢測這樣一個傳統上對人依賴較強的行業,恰恰存在著巨大的基于云平臺的管理改善空間。
早在2011年中大便開始檢測業務數字化轉型的探索,2013年又著手湖南中大第三方檢測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旨在整合現有檢驗檢測機構,提供全面系統的檢驗檢測服務,此平臺遵循“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原則,采用平臺網站和實體窗口進行全面建設,增強網站與實體窗口的互動服務功能,滿足企業和檢驗檢測機構以開展業務為核心的各類需求。2016年,嘗到管理“云圖”甜頭的中大檢測又與美國甲骨文、今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云計算、“互聯網+”等模式為驅動,借助Oracle ERP云解決方案中的財務管理云、合同管理云以及項目管理云打造先進的運營及財務管理云平臺,,目前建設第一階段已基本完成,正處于試運行階段,已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及財務管理,建立了以項目為主線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
作為一家有著20年發展歷程的地處華南腹地的傳統行業領軍者,基于云平臺的這場全范圍的運營轉型,的確是尹小波的一場“豪賭”。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一線業務人員的接受。中大檢測下設有海南、青海、貴州、廣州、長沙河東分部等19個分支機構,第三方檢測(監測)項目部更是遍布全國各地,包括海南三亞繞城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改造工程、國道318線西藏林芝至拉薩公路改造檢測項目、海南三沙永興島綜合碼頭、臺山核電站、柬埔寨巴薩河哥通大橋荷載檢測等上萬個工程的檢測工作。對于中大檢測總部來說,面對數以千計的駐外項目,一直以來基本上都是統一管理。這幾年隨著分公司平臺的紛紛建立,分公司平臺如何與總部的運營體系高效對接,就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包括財務的銜接、員工的管理等等。尹小波坦言:“在我們這個行業,實驗檢測技術人員基本對財務不了解,對業務運營中的法律保護某些方面也不是很了解,由此帶來了很多財務不規范方面的衍生問題。甚至有的時候,有些招投標項目已經完成,但是我們的相應的保證金還沒有履行退回的程序。那么我們這次的云平臺轉型的推進,第一個就是要解決規范運營的問題;第二,我們也要著眼于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第三是財務規范性的改善。畢竟我們的人員構成上還是以一線技術人員為主,透過云平臺的功能不斷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讓我們的管理能力跟得上業務的擴張。”
從遠期來看,中大檢測“云平臺”的著眼點將從內部運營的關注點向行業級應用的方向不斷延伸,從大土木到環保、農業、生物、通訊、石油、化工到商機巨大的“中國大檢測數據平臺”,從而實現這樣一個傳統行業在“大智移云”時代的華麗轉身。
最后,尹小波清醒地表示,目前中大檢測這次云平臺的建設規劃,應該還只是第一步,總體應用規模和深度上都可能還是小頭,未來的進展更使得期待。“從發展趨勢來看,整個檢測報告的數據如何進行深度的開發和應用,將是未來決勝的關鍵。這方面德國做得很好,他們每一座大型的建筑物、橋梁都有檢測的服務單位,定期會給業主發郵件,表明這個建筑什么時候檢測的,存在哪些問題,已經使用多少年了,這個問題需要回訪。目前國內在這個方面基本上還沒有做到,只是做完了,錢收走了,檢測單位走了,就什么都不管了,這樣也造成了大量的寶貴數據流失。為了長久地為客戶維護,必須要有一個安全的、有效率的大數據庫,這樣才能真正打造持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未來我們可能走向IPO上市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