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大城市還是小城鎮
——我國城鎮化道路再探討

2017-12-27 09:28:20段祿峰
理論月刊 2017年12期
關鍵詞:城鎮化

□ 段祿峰 ,魏 明

(西安郵電大學 產業經濟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1)

大城市還是小城鎮
——我國城鎮化道路再探討

□ 段祿峰 ,魏 明

(西安郵電大學 產業經濟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1)

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流向城市,經濟活動空間日益集中。以提高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益為目的,構建城市勞動力規模均衡模型,采用文獻統計、政策解讀和比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討城市的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提出促進人口向城鎮集聚,大城市率先發展、小城鎮適度培育的城鎮化發展等對策。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多數人進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致力于終止僅夠糊口的小農經濟,才能有效防止貧困的繼承,鄉村才能休養生息,生態文明才能傳承。

城鎮化道路;大城市;小城鎮;規模經濟;集聚效應

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流向城市,經濟活動空間日益集中。城鎮化與人均收入之間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幾乎所有國家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城鎮化率都超過了50%[1]。改革開放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動農村經濟迅速發展;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城市改革拉開序幕,城市經濟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主體[2]。不同城市的勞動生產率差異較大,大城市通過倍增人口規模,能更好地發揮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外來人口并非均勻地流向各級城市,大城市較高的工資水平、完善的公共服務、更多的財政補貼等,對人口產生鎖入效應,并激發人口和就業增長的自循環機制,成為產業集聚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3]。但人口與產業的過于集中,給城市帶來巨大壓力,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環境污染、公共產品短缺等“城市病”普遍出現,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尤為嚴重。城市政府基于保護本地居民的利益,不斷提高落戶門檻,控制人口規模和城市邊界,流動人口不得不支付額外的傭金收入,用于購買與戶籍掛鉤的各種福利,以換取在大城市居住和就業的機會。為什么在考慮了負面效應后,勞動力尤其是高端勞動力依然向大城市流動?一些學者基于集聚經濟效應,主張優先發展大城市,如王小魯、童大煥等。也有學者認為發展小城鎮,可較好融合城鄉兩種文化、兩個市場,降低城鎮化建設和心理成本,更符合中國鄉村人口過多的國情,如費孝通、肖金成等。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物質匱乏,鄉鎮企業蓬勃發展,農村工業化與小城鎮戰略相輔相承,易于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產業格局。隨著“短缺經濟”的結束,缺乏創新的鄉鎮企業經營困難。面對國內、國外的激烈競爭,鄉鎮企業逐步向機制靈活、更有效率的民營企業轉型,需要更廣闊的地域空間,即大城市來承擔產業發展[4]。總體而言,我國多年的城市發展政策并未與時俱進,主旨依然是“嚴控大城市人口規模”——盡管控制并未成功[5]、“全面發展小城市和建制鎮”。2016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4%,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1.2%,人戶分離人口2.92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45億人[6]。在未來城鎮化進程中,還將有數億人口背井離鄉,徹底告別貧困的小農經濟,進入更加自由、文明、集約、低碳、富裕的城市生活行列。小城鎮缺乏集聚效應和就業能力,大城市又易產生“城市病”。我國究竟走什么樣的城鎮化道路?是發展大城市,還是發展小城鎮?城市有沒有最佳的人口規模?這些問題急需從理論與實踐上進行探討。

1 城市經濟的規模均衡分析

1.1 城市的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

早期的城市多數集中在河流、湖泊、沿海及交通樞紐附近,便利的交通條件降低了人口遷移、商品交易和知識傳播的成本。古代的雅典成為知識輸出門戶,巴格達成為智慧之城;近代的佛羅倫薩帶來了文藝復興,伯明翰、曼徹斯特推動了工業革命;現代的班加羅爾和硅谷激發了天才創意。城市的生機和多樣性,產生更多的生機和多樣性,城市成為新思想和新企業的孵化器[7]。群體居住為人類智力的演化奠定了基礎,從圖書、存儲器到搜索引擎,新的技術從沒改變人的社會屬性[8]。交通、通訊技術的發展,使距離引發的交易成本逐漸下降,但人與人之間的接近卻變得更有價值。

大城市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員工薪資收入,有利于需求集中、技術創新、分工和專業化、降低市場風險[9]。具體包括:(1)能夠分享專業化和多樣化帶來的收益。許多產業不可能出現在小城鎮,汽車、鋼鐵、化工、新材料、機械制造等行業,規模越大,效率越高;會展、會計、法律咨詢、產權保護、文化創意等專業服務業更易在大城市發展;民航、醫院、劇院、電影院、博物館、運動場、軌道交通等公共服務業,需要消費人數達到一定閾值,才能保證設施在經濟上的可行性[10]。(2)能夠有效降低市場風險,體現大數法則效應。大城市雇主和雇員眾多,可降低企業招聘人才和工人尋求工作的搜索成本,實現具體工作崗位和特殊技術人員的理想匹配,并通過競爭和選擇機制使人們努力工作;即使工人失業了,眾多的企業也增加了他們被再次雇傭的可能性,有效防范了勞動力市場的波動。相似的市場因素也在企業家和金融家、項目合作伙伴、買家和賣家之間提供一種大概率的自然保險。(3)更好地促進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及知識溢出。人口集聚方便了更高頻率的思想交換,促進了創新所需要的頭腦風暴,知識在不同人、不同企業之間被傳播、復制、分享,形成技術創新的正反饋機制。企業、行業內部及其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和模仿,能夠改造傳統組織結構,使之變得更有效率[11]。

1.2 城市勞動力規模均衡模型

1.2.1 工資曲線。如圖1所示,根據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工人工資隨著勞動力規模(N)的增大而增加,工資曲線的形狀取決于行業特征、城市的自然環境及工資增長強度[12]。大城市→高勞動生產率→高工資→吸引優秀人才→城市更大,因而大城市總是優先發展,經濟活動并非在空間均衡傳播,而是發生在少數具有初始優勢的地方,并通過極化效應放大這種優勢,吸引人口等生產要素持續流入。

圖1:城市勞動力規模均衡狀態

1.2.2 生活成本曲線。生活成本包括吃穿住行及其他消費開銷。人口增多帶來擁堵效應,生活成本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張而增長[13]。大城市土地稀缺,住房價格不斷攀升,催生了部分中青年群體的“蟻族”生活和多數農民工“兩棲化”的生存狀態;商務場所租金高企,商品及服務價格水漲船高;人口過多,意味著擁擠的道路和更長的通勤時間,增加了機會成本;更多的人口,也導致資源緊張、街頭暴力、環境臟亂、疾病傳播等問題。生活成本曲線形狀因風俗習慣、土地屬性、自然環境的不同而不同(見圖1)。生活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人口的過快增長。

1.2.3 凈工資曲線。規模經濟、集聚效應使工人工資不斷上升,擁擠效應使生活成本不斷上漲,二者相互對抗,即工資曲線與生活成本曲線對應的差值,構成倒“U”型的凈工資曲線。在B點前(見圖1),工資曲線斜率大于生活成本曲線斜率,集聚效應大于擁擠效應,工資增長速度超過生活成本增長速度,工人凈工資呈上升態勢,城市運營處于規模經濟狀態;在B點之后,則恰恰相反,由于擁擠效應凸顯,城市運營處于規模不經濟狀態,工人凈工資不斷下降。B點城市工人凈工資最高,社會福利最優,對于原有居民來說,意味著最優的勞動力數量,因而總是排斥外來人口進入。

1.2.4 勞動力供給曲線。對應于任何凈工資,城市所擁有的勞動力數量,即為勞動力的供給曲線。由于存在轉移障礙,如我國城鄉分割的二元戶籍制度等,曲線形狀一般向上傾斜(見圖1),轉移障礙越大,曲線越陡峭,水平的供給曲線意味著完美的勞動力流動性。供給曲線的起始位置主要取決于區際工資差,即工資差距越大,起始位置越低,反之亦然。另外,特殊的城市效應,如清新的空氣、濃郁的文化等可降低勞動力供給曲線,人們愿意享受安全、文化,而接受相對較低的凈工資,本質上相當于間接擴大了區際工資差。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還未完全城鎮化,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成為勞動力流動的主體形態;而發達國家則意味著城與城之間的勞動力轉移。人口流動模型,如成本收益理論、期望收入理論、推拉模型給出了相關理論闡釋。

1.2.5 城市勞動力規模均衡狀態。城市作為自組織系統,在一定的外部環境下,將會從“混沌”向“有序”演化。凈工資曲線與勞動力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城市均衡狀態下的勞動力數量。如圖1所示,交點A并不穩定,因為人口稍微增長會大大強化規模效應,而此時擁擠效應并不突出,凈工資提升明顯,吸引更多勞動力進入;而A點人口稍微地下降,將導致凈工資顯著降低,甚至趨向于0,這也說明缺乏規模效應的小城市人口極不穩定,存在向大城市遷移的沖動。凈工資在B點達到極值,但較大的區際工資差驅動人口持續流入,直到C點。C點是城市穩定的均衡狀態點,勞動力增加,凈工資持續下降,阻礙人口進入;勞動力減少,凈工資不斷上升,吸引人口進入。城市作為一個開放系統,更高的凈工資曲線和較低、平緩的勞動力供給曲線,意味著更大的勞動力均衡規模。

2 推動新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2.1 促進人口向城鎮集聚

人口向城鎮集聚和大城市優先發展,體現了市場效率和規律。只有讓更多農民進入城鎮,提高鄉村人均耕地面積,土地規模經營才能展開,農業現代化才能實現,“三農”問題才能破解。面對洶涌的城鎮化大潮,政府應充分尊重農民的選擇遷徙權,讓農民自由選擇進入大城市還是小城鎮。影響勞動力流動的因素除心理、交通和信息成本外,還包括城市體系及戶籍制度安排。中國政府對勞動力遷移施加的強大壁壘,約束了城市人口擴張,使得勞動力供給曲線陡峭,多數城市較小,缺少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14]。城鎮化能夠擴大投資、促進內需,但其演化進程并不總是受到所有民眾歡迎。城市原居民對外來人口持有的疏離乃至排斥態度,戶籍制度在住房、就業、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歧視,降低了社會信任水平,引發各種沖突和矛盾。

發展城市經濟,就要消除流動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促進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人口過多是農村貧困的根本原因,國家要積極推進農業土地“三權分置”進程,開放宅基地及住宅自由交易市場,盤活農村閑置資產,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和勞動力分化與轉移。進城農民雖然實現了空間轉移和職業轉化,但由于戶籍原因并未真正成為市民。城市在賺取剩余價值、工業利潤和地產收益,實現低成本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擴張后,如果企圖把耄耋之年的農民工趕回鄉村,就會嚴重背離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觀。政府需要制度創新,剝離戶籍上的附加價值,打破外來人口通向中產階級的天花板,使他們成為新生代的財富創造和消費群體[15-16]。消除流動性障礙的任務只能由中央政府統一實行,任何城市單方面增加流動性,都會使該城市人口增長過快,導致基礎設施供給不足,擁擠效應凸顯,原居民福利降低。空間流動性障礙充分消除后,城市也不會無限擴大,市場機制下的凈工資曲線和勞動力供給曲線,可以調節并實現城市人口規模的均衡[17]。

2.2 加快大城市發展

人口的增多、缺乏公共設施和清新的空氣、定義不清的產權等,意味著城市生活的高成本、低效率。出于對“城市病”的擔憂,許多學者聚焦于根據資源環境、經濟就業等因素,來測算城市的人口承載力[18-19]。近年來,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常住人口屢屢打破規劃中的“預期人口總量”,并據此得出其“常住人口總量已接近或超出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判斷。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消費水準及資源環境約束下,人口承載力的閾值區間是存在的。但承載力是時間維度上的一個動態概念,不僅取決于當地的資源稟賦,還受技術進步、管理水平、產業轉型、生活方式、公共服務、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另外,作為全球化的節點,城市是一個開放、復雜、動態的自組織系統,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彌補自身發展的不足[20]。生機盎然的以色列節水農業、欣欣向榮的沙漠之城拉斯維加斯和迪拜、缺少飲用水的香港,成為打破資源環境約束、提升人口承載力的典型例證。

雖然理論上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城鎮化率超過60%后,擁擠效應凸顯會驅使城鎮化進入 “新城市出現、多中心擴散與城市體系均衡化”的新階段。但現實中多數大城市仍然頑強地單中心擴張,人口規模持續增長,預期中的理論圖景并未出現。城市規模不足比規模過大的成本更為高昂,當試圖減少擁擠效應而分散城市的生產功能時,謹慎、系統、科學地評估是必要的。城市的成功發展會導致低收入人群涌入,加劇擁擠效應;但相對于向競爭對手轉移生產要素,一個城市更容易應對擁擠成本。為了控制城市過度膨脹,政府通常在大城市周邊設立衛星城鎮,以達到分散功能、疏散人口的目的,但多數事與愿違。小城鎮就業機會匱乏,往往淪為“睡城”,汽車普及下的職住分離增大了通勤距離,強化了城市的擁擠效應,影響了整體經濟的發展。2001年,倫敦市長在新一輪空間規劃中指出,過去倫敦實施的功能分散政策,損害了英國經濟;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建設更好的基礎設施,促進人口集聚和城市功能再集中。日本于1987年實施的首都功能分散政策,不僅嚴重削弱了東京的全球競爭力,而且造成整個日本“損失的10年”。

“城市病”固然受到城市規模的影響,但管理水平落后和規劃不足才是根本原因。中國多數城市規模仍然不足,即使北京和上海,其人口密度仍遠遠低于東京、紐約,而東京、紐約是全球生產效率最高的城市。中國城市規模擴張依然會提升勞動生產率,如果能夠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管控來抑制生活成本,居民福利仍會增加。城市政府要合理規劃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通過建設高層建筑節約土地,增加綠地面積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密疏相間、功能互補、職住匹配的空間職能,防止城市低密度水平蔓延。發展數字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海綿城市以及安全城市,通過大數據系統管控人流、物流和交通流,避免違法犯罪行為和交通事故,降低擁擠效應。

2.3 有選擇地培育小城鎮

自1978年中國城鎮化進程重啟以來,寧靜、悠閑、空氣清新、住房寬敞的小城鎮,一直備受政府青睞,幾度成為國家基本戰略。但以小城鎮為代表的空間均衡發展戰略卻是失敗的,除去大都市圈(群)周邊的小城鎮,其他多數效益不佳。大城市是多樣性的發動機,人口集聚本身就是經濟繁榮和創造就業機會的源泉。中國有2.77億農民工,沒有“計劃”中的就業崗位,但他們卻在城市中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并向家鄉源源不斷地輸送現金流,使老人得到贍養、孩子受到教育、家鄉得以建設。單人經營的雜貨店、五金店和酒吧,可以在大城市的某個街區良好經營,但在小城鎮卻可能因人流不足而“關門大吉”。中國城鎮化雖然起始于小城鎮承載的鄉鎮企業,但多數鄉鎮企業因科技水平低、污染環境、產權不清、過度競爭而紛紛倒閉。外出農民及大學畢業生寧愿到充滿霧霾、擁擠不堪的大城市,居住在地下室,成為“蟻族”一員,而不去明月風清的小城鎮,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城鎮缺少就業和上升空間。2015年底,中國建制鎮共有20 515個,但人口超過10萬的不超過100個,且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帶。由于人口太少,生產、生活設施不完善,小城鎮缺乏規模效益,導致凈工資曲線過低,難以吸引優秀人才。人有多樣性的需求,白領階層尤其如此。如果大企業遷往小城鎮,除提供工作場所、休息室外,還要修建原本由社會提供的醫療室、美容院、餐廳、劇院、游戲廳、球館等,這部分設施注定在大部分時間內是空閑的,需要企業盈利來補貼。而背靠一個活躍的大城市,卻可以近乎免費地享受各種方便和需求。因而,小城鎮的生存成本可能更高,傳說中的大公司由大城市遷往小城鎮,多數僅僅流于空談而已。

發展小城鎮,讓農民“離土不離鄉”“就地城鎮化”,一步進入環境優美、能耗低廉、效率很高的后城鎮化時代,不符合城鎮化演化的內在規律。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歷程表明,只有進入工業化后期和逆城鎮化時代,城市充分發展并產生“涓滴效應”時,才能真正有美麗、富饒、生態、文明的鄉村和小城鎮。一個梭羅可以詩意盎然地棲居,千萬個梭羅圍繞瓦爾登湖生活,將會造成“千山鳥飛絕,湖里魚蹤滅”的生態和景觀災難。現階段,房地產驅動發展模式,寬馬路、大廣場等政績工程,使“鬼城”“空城”的幽靈正徘徊在小城鎮的上空,超過需求的投資導致巨大的資源浪費。分散發展的鄉鎮企業、內卷化的土地經營模式,使鄉村生態環境更加脆弱、治理難度更大。但對于一些具有獨特區位和特殊資源的小城鎮,卻可以大力推進:(1)大城市周邊的小城鎮。可以為大城市居民提供旅游、休閑、觀光農業、安全食品等服務,比如北京小湯山鎮、上海朱家角鎮、重慶雙江鎮、貴州板橋鎮、四川黃龍溪鎮等。(2)具有獨特旅游、氣候、人文資源的小城鎮。比如湖南鳳凰城、安徽宏村鎮、山西大寨鎮、云南和順鎮、黑龍江北極鎮等。(3)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交通樞紐小城鎮。

一般而言,當物流成本較低時,地方進行專業化生產,能夠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并通過交易獲得貿易性收入;當物流成本較高時,地方開始多元化經營,自給自足降低物流成本。小城鎮人口基數小,支撐不了多元化經營,只能進行專業化生產,依托快遞物流及電子商務發展特色經濟。因此,加快信息網絡及交通設施建設,完善城城、城鄉之間的要素及商品流通渠道非常重要。當人口規模低于5萬,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缺乏效益的。小城鎮可通過優美的自然風光,吸引鄉村及追求安逸、寧靜的城市人口流入。

2.4 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產業是城市繁榮的物質屬性,城市是產業發展的空間載體,產業集聚下的產城融合是城市空間優化的動態過程。推動產城融合發展、保證人口增長與就業崗位一致,是產業轉型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于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國民充分就業具有重要意義[21]。一方面,壟斷、限制性進入、不完善的產權制度等市場失靈現象,帶來了生產上的不完全競爭,社會盈余創造不足,城市整體工資水平上升緩慢。另一方面,在“經營城市”的沖動下,政府大搞高新區、大學城、商務區建設,但多數由于配套不足、產業薄弱、交通不便,沒有形成新、老城區功能互補和良性互動格局,卻帶來了投資與消費的失衡、人與城市的對立,“鬼城”“空城”現象凸顯。

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著重城鎮化質量而非速度、增進居民福祉而非“GDP主義”、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而非社會兩極分化。因此,未來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綠化等社會型投資,將逐步取代鋼鐵、水泥等地產型投資。城市要明確功能定位,從人口管理、產業轉型、設施布局、績效考核等方面形成合力,通過強化監管、提高稅收等約束盲目投資和投機行為,遏制造城運動和樓市泡沫,減少經濟發展對土地出讓、房產開發的路徑依賴。我國面臨經濟增速放緩,工業產能過剩、資本有機構成提升、技術進步替代勞動等問題,就業彈性不斷下降。要提升工資曲線,就要放松行業管制,保護知識產權,增加社會盈余。城市政府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環境容量,結合國家戰略,吸引高端人才,強化職業培訓,培育企業家精神,統籌發展勞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注重引進項目與原有產業的關聯性,千方百計解決百姓生計問題,避免城市內部出現新的“二元社會”;倡導協同、創新、綠色、共享理念,建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機制,促進人口有序流動與經濟良性循環;以產業布局、規模和結構來調控人口分布,實現布局與功能統一、生產與服務互動、產業結構與勞動力素質契合的產城融合目的。

3 結語

城鎮化是經濟自由和公民自由的自然結果。人口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代表了豐富無比的差異性和可能性。鄉村的命運取決于國家如何經營大城市,以及為移民提供什么樣的權利與自由。城市發展政策,也多被視為城市之間、城鄉之間爭奪財政補貼的零和博弈,造成城鄉二元結構顯著,社會矛盾不斷激化。鄉村人口心懷城市夢想,規劃未來、精細儲蓄、賭注一生,執著于在城市謀取一片立足之地。農民工多數在條件差的非正規部門就業,在推動經濟繁榮的同時,并未對當地市民的就業產生大的影響。相比多數城市原有居民,流入人口更有毅力和進取精神,他們為城市貢獻一生,卻屢遇排擠、備受漠視。一個有底蘊的城市,應彬彬有禮地接受初來乍到者,而不是視為“洪水猛獸”。任何城市以承載力為借口,漠視外來人員的福利和權利,都將被拋棄在幸福之城、和諧之城、人文之城之外。大城市帶來了優質的公共服務、多樣化的生活方式、更低的交易成本、公平的上升空間等正外部性,促進了經濟繁榮;但經濟成功的副作用——“城市病”,卻招致部分市民乃至官員、學者的厭惡及恐懼。這種“成長的煩惱”,是現代化進程的組成部分。雖然現在城市中一些條件較差的社區中居住著許多貧困人口,但不是城市讓人們變得更貧困,而是城市吸引了更多的貧困人口。用行政手段限制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犧牲經濟發展的正外部性和人口遷徙自由,來維護原有市民及固有階層的利益,無疑是因噎廢食。

城市工作者不能只“仰望星空”,為既得利益者做“頂層設計”,更應“腳踏實地”,為底層百姓發聲。“城市病”的治理,易疏不易堵。大城市是資源節約、效率提升、自由與夢想充分施展的地方,不能以與集聚效應相伴共生的“城市病”為由,人為限制城市規模。過分強調城市失業率、忽視鄉村隱性失業的現實,使國家城市政策帶有強烈的“傲慢與偏見”。市場失靈造成的“城市病”,使最優的經濟效益很難達到,但并不意味著大城市比小城鎮和農村的效率更低。在多數城市尚處于集聚階段,政府出于區域均衡發展的烏托邦夢想,盲目出臺政策限制人口向大城市流動,吸引人才、資金和企業落戶缺乏集聚效應的小城鎮,將會導致更大的經濟損失、資源浪費和生態災難。決策部門要科學評估城鎮化帶來的負面效應,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城市病”會導致城市衰退,但因為疏解人口而使城市競爭力下降的例子卻枚不勝舉。人們不顧生活成本高企而紛紛涌入大城市,是因為可以獲得期望較高的凈工資。充滿活力、多樣化和用途集中的大城市,孕育著自我更新的種子,有足夠的力量解決自身發展問題。國家把巨額財政資金投入大城市,卻指望人際關系復雜、沒有經濟效益和就業機會的小城鎮來承載新型城鎮化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妄想。因此,大城市率先發展、小城鎮適度培育,可滿足經濟建設和生活美好的雙重愿望。政府要通過科學規劃和精細管理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使城市成為健康、綠色、富裕、宜居的地方。也只有多數人進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致力于終止僅夠糊口的小農經濟,才能防止貧困的繼承,鄉村才能休養生息,生態文明才能傳承,才能天更藍、水更清,人與自然更和諧。

[1]周一星.城市化與國民生產總值關系的規律性探討[J].人口與經濟,1982,3(1):28-33.

[2]鄭鑫.城鎮化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及其實現途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4,30(6):4-15.

[3]蹤家峰,周亮.大城市支付了更高的工資嗎? [J].經濟學(季刊),2015,14(4):1467-1496.

[4]吳宇哲.小城鎮建設的空間集聚:與大城市的比較[J].現代城市研究,2013,28(5):7-13.

[5]王桂新.國外大城市人口規模控制問題的經驗與啟示[J].南京社會科學,2016,27(5):42-47.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7.

[7]簡·雅各布斯.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M].金衡山,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99.

[8]愛德化·格萊澤.城市的勝利[M].劉潤澤,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247.

[9]CICCONE A, HALL R E.Productivity and the density of economic activity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86(1):54-70.

[10]蔡之兵,張可云.大城市還是小城鎮:我國城鎮化戰略實施路徑研究[J].天府新論,2015,31(2):89-96.

[11]GLAESER E L, RESSEGER M G.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ities and skills [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0,50 (1):221-244.

[12]HENDERSON J V.The sizes and types of cit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4,64(4):64-76.

[13]RICHARDSON, HARRY W.The costs of urbanization:a Four-country comparison [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87,35(3):61-80.

[14]AU C C, HENDERSON J V.Are Chinese cities too small? [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6,73(3):59-76.

[15]段祿峰,魏明.都市村莊與城鎮化耦合發展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7,38(4):131-135.

[16]石憶邵.中國新型城鎮化與大城市發展[J].城市規劃學刊,2013,57(4):114-119.

[17]王建國,李實.大城市的農民工工資水平高嗎[J].管理世界,2015,31(1):51-62.

[18]Segal D.Are there returns to scale in city siz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6,58(9):339-350.

[19]王小魯,夏小林.優化城市規模 推動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1999,45(9):22-29.

[20]羅源昆,王大偉,等.大城市的人口只能主要靠行政手段調控嗎:基于區域人口承載力研究[J].人口與經濟,2013,34(1):52-60.

[21]劉欣英.產城融合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J].經濟問題,2016,38(8):26-29.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12.020

F291.1

A

]1004-0544(2017)12-0118-06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BJL124);陜西省社會科學重點基金項目(2016D002);陜西省教育廳基金項目(16JZ064)。

段祿峰(1974-),男,山東棗莊人,管理學博士,西安郵電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魏明(1971-),女,陜西西安人,管理學博士,西安郵電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教授。

責任編輯 李利克

猜你喜歡
城鎮化
關于“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批復
上海建材(2022年3期)2022-11-04 02:25:30
家鄉的城鎮化
且看,堆溝港的城鎮化之路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農家書屋(2016年9期)2016-05-14 03:43:36
讓老年農民挑起城鎮化的重擔?
不能搞讓農民拔根的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03:53:00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學習月刊(2015年14期)2015-07-09 03:37:50
城鎮化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應對之道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5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須走出三個誤區
城鎮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夜操天天摸|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九九久久99精品|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av在线手机播放|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天堂| 91 九色视频丝袜|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国产成人免费|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一级黄色片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内毛片视频|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91一级片|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看看一级毛片|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免费亚洲成人|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久久男人资源站|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色爽网免费视频| 色综合天天娱乐综合网|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久久特级毛片| 日韩天堂视频| 色有码无码视频|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九一九色国产|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中文无码日韩精品|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国产无码在线调教|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有专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中国毛片网|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国产亚洲第一页|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