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華??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的要素除了考慮教師、學生和教材之外,越來越多的還要考慮教學媒體的選擇。本文就如何合理選用教學媒體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展開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生物;教學
知識的傳授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如何讓學生愉快地接納知識,正如廚師如何讓食客欣喜地享受食物。教師“廚藝”的高低不但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就需要運用各種能為課堂大餐增色提味的“調料”。隨著信息化發展,當今社會已進入富媒體(RichMedia)時代,人們獲取信息和資訊的速度越來越快,內容越來越充實,文字、圖片、聲音和動畫等各種媒體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調料”來源。那么如何將各種“調料”有機結合來豐富我們的課堂大餐呢?
一、 吸引從導入開始
成功的課堂開頭,是師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也是活躍整個課堂氣氛的第一道關卡。導入精彩,既能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又能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當學生懷著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課的到來時,就能預示著隨后的課堂教學的高潮與結局。
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結構與復制》一節的教學中,關于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如果單純的用數學的形式推導出來,就會顯得枯燥無味。嘗試將其設計成具體的一組情境放在導入部分,再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來,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益。情境一:一個媽媽抱著孩子來到醫院:“醫生,給孩子找一下爹吧!”情境二:一個嫌疑人在被抓住時喊道:“我在現場沒留下任何證據,你們不能抓我!”警察回答他:“你的DNA檢驗鑒定可以證明一切!”通過這組情境學生就能體會到:每個人的DNA有所不同,并急于想知道DNA的結構究竟是什么?怎么保證不同人的DNA不同?
二、 抽象知識具體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對于教學內容的講授完全是借助了教師的口頭表達及板書完成。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有限,有些知識的講述他們完全不能理解,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動畫模擬可以簡化知識信息在學生頭腦中從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過程。
如高中生物教材中關于“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的過程講解,學生對著老師繪制的靜態圖片,始終無法理解分裂是個連續、動態的過程,不能從整體上理解染色體的動態變化。而播放了分裂過程的動畫之后,學生很容易接受,并且能迅速記住各時期的動態變化。再如,“胚胎的早期發育”的知識點,單靠教師的描述,學生無法理解“囊胚腔是怎樣形成的?”“三胚層怎樣形成的?”這些難點借助于動畫模擬都可以輕松突破。
三、 仿真實驗優化實驗教學
生物學的形成來源于實驗,而其學習和研究更加離不開實驗。中學生的天性:好奇、好動,通過做實驗可以激發出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學習動機。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
1. 實驗現象不明顯,學生看不清楚;如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學生在認真操作之后,得到的濾紙條上可能四條色素帶都不明晰。
2. 學校的實驗器材不全,無法做實驗;如DNA的粗提取與鑒定,單單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并不能形成深刻印象。親手做又不可能,利用多媒體播放仿真實驗,就可以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3. 有些實驗耗時過長,在課堂內無法完成;如腐乳的制作,這個實驗耗時較長,短期內無法看到結果。若是直接講解或板書實驗過程,必然流于枯燥無味。對學生來說既無法體驗實驗的過程,又無法獲得直觀的印象。如果借助多媒體資源,播放仿真實驗就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使實驗教學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 及時反饋,輕松學生物
生物在高中階段屬于選修科目,將來成績是以等級計算。因此在教學中分配的時間相當有限。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遵循“精講多練”的教學原則。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許多知識都需要學生課后去鞏固。不但教師無法及時檢查教學效果,而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是不牢固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在每個知識點后輔以配套問題,及時鞏固,不僅使學生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也能使得記憶更加明晰,真正做到輕松學習生物!
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講授的目的之一,在于打破學生提取和理解單一信息時存在的消極態度,希望以更加豐富的媒體表現手段和多元化的信息方式幫助學生識別教學內容,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在運用多媒體時,有時會發現弄巧成拙。那么,多媒體課件在設計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是信息量要適中,多媒體課件展示的教學內容更新頻繁,學生在上課時一個走神,就會錯過很多內容,并且不像傳統的板書那樣,錯過了可以回看。但是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5分鐘都高度集中的。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注意控制好每一張幻燈片上的內容,不能過多。其次是色彩搭配符合視覺要求,多媒體課件中色彩不能太多,一張幻燈片上文字不能超過3種顏色。顏色太多,反而會造成干擾。同時課件背景最好選擇清新的綠色,不要用白色或其他刺目的色彩,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又保護了眼睛。最后要把握應用尺度,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雖然有其優勢,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教學手段。環球時報的一篇短文《板書教學:給思考多些咀嚼》中就提到,教師板書的時間實際上就是給學生思考、咀嚼回味知識的時間。所以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一味的用課件而忽視了板書等傳統手段的重要性。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是與教學改革的創新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先進的教育理論使多媒體的優越性得以充分地發揮,多媒體的優越性對于探討新的教改思路,培養新的教與學的模式,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多媒體課件是課堂的一味美味的“調料”。適時、適量地用好它,就能使我們的課堂大餐美味無比,就能提高課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對教學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寧艷香.高中生物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問題及對策[D].[碩士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3.
[2]李雅麗.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資訊,2010,(35).
[3]趙艷,楊琳.試論多媒體課件設計元素對學生認知的影響[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
[4]田月仙.如何運用多媒體資源優化化學教學[J].學周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