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立??
摘要:國家提出武術進課堂,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的重要媒介和載體,發揮著“繼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課堂實踐法等研究方法,針對高職院校體育課開設武術項目進行實踐研究。研究發現:在高職院校開設武術課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和好評;開設武術課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來開設;男女生性別差異,對武術項目的內容要求不同;需豐富形式,增強趣味性。
關鍵詞:體育;武術;課程;職業院校
近年來,各類高職院校在國家教育政策的積極倡導下蓬勃開展。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成為廣大教育研究者的重點研究對象。筆者通過文獻資料的收集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采用的是大學體育課的學習模式。在新形勢下,教育政策的改變和高職院校的突起,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也應當與大學體育有所區分。根據高職院校開設的各類專業不同,開設不同類別、不同種類的體育項目,從而滿足特殊行業中對身體素質的不同需求。基于該種學習思想,筆者通過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的教學,將武術項目納入五年制大專學生課外體育課堂,進行基礎實踐。武術以“習身修德”為主旨,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和肢體語言,符合職業學院的教育方針政策。在高職院校中,五年制大專學生的特殊性,武術教學在德育過程中更是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 高職院校武術課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武術是中國的文化標志之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作為中華民族龍的傳人,武術在人們心目中不僅只是肢體的動作,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中國武術凝聚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底蘊,蘊含有深刻的人文價值、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隨著社會的變革與文化思想的不斷豐富,武術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富有藝術氣息和文化情懷的身體文化體系。武術對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要求很高。通過武術學習不僅僅能鍛煉學生身體,更能促進學生意志力的培養。
體育項目種類繁多,武術項目如何在其中別樹一幟是許多武術教育家長期研究的問題。傳統武術項目受到來自外來體育項目,例如跆拳道、泰拳等同類體育項目的沖擊,更有開展廣泛的籃球、足球、排球等其他類別的體育項目媲美,讓武術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地位岌岌可危。學校本身對體育課中開設武術項目的盲目性,沒有武術理論講解,導致學生無法深刻理解武術文化內涵。
對武術歷史、發展、作用、現狀的講解會讓學生了解到不同層面的武術,改變武術在學生心目中只是“花拳繡腿”或“飛檐走壁”的印象,了解真正的武術,以及武術動作所包含的攻防含義、文化含義等,能讓學生產生對祖國的自豪感、榮譽感,增強學生對武術實戰意義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武術過程中都會遇到累、傷痛、枯燥乏味、長時間訓練得不到成功感等問題。所以應該將武術理論與技術一起傳授,不同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適當運用,是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二、 高職院校武術課內容選擇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同的武術教學內容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存在巨大差異。因此,筆者根據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所開設專業,以發放問卷、專家訪談等方式,決定在工程技術學院汽修專業(男生班)開設武術長拳實戰技術,在外語航空學院空中乘務專業(女生班)開設太極功夫扇。
1. 學生沒有學習武術基礎的考慮。
所開設武術項目的內容以徒手為主,女生有輔助道具。學生在小學、初中甚至高中階段,接觸到的體育課內容基本上以田徑、球類運動為主,對武術項目知之甚少,對武術的了解僅限于電視與電影,也有極個別少數民族同學掌握的民族武術動作,例如景頗族刀術等,僅占學生的0.4%。
2. 學生對項目的興趣和學生自身發展考慮。
五年制大專男生由于年齡相對較小、自控能力稍弱,容易互相有沖突和摩擦。通過問卷調查后與各專家討論研究,開設的為長拳項目,兼顧學生興趣(攻防技擊性)與學生發展(道德教育),以少年拳為主,學習基本動作、練習武術基本功的同時,輔助以武術文化教育和武術動作攻防技擊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入領悟武術中“尚武崇德”的武德思想,借以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將武術獨特的德育教育價值融入到教學細節中,使學生在感知武術道德教育現代意義的同時,將其內化為自身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女生班開設的是以身體姿態鍛煉為主的太極功夫扇。該女生班為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對身體姿態要求很高。因此選擇運動強度不大,但是又極具柔美氣質的太極功夫扇。太極基本動作簡單優美,動作徐緩有致,輔助以功夫扇,既擁有武術動作的韌性與力度,又具有舞蹈的優雅與柔美,符合女生的審美要求。
三、 高職院校武術課需豐富形式,增強趣味性
學校武術要遵循“傳承中華文化、教育功能至上”的原則,凸顯出武術中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禮儀教育。但是傳統武術套路復雜,學生認為枯燥乏味,極易失去學習興趣。另外,武術運動是一項長期積累訓練才能收到明顯成果的過程,高難度動作還有可能導致受傷。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武術課學習效果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武術的開展形式多樣。舉行學生武術講堂,讓特別有積極性的同學組織武術理論授課,教師從旁協助補充,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主干力量,減輕教師教授負擔,減少學生學習壓力;開展武術展示活動,個人展示難度高,由武術骨干成員參加,團體展示難度小但整齊度高,讓大多數學生可以參與其中;開展武術競技比賽,簡化比賽規則,降低比賽要求,突出武術骨干力量;播功夫電影,用明星效應來喚起學生對武術的熱愛等等。將武術與實際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相聯系,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以及學生該年齡段的心理需求,這是解決武術課枯燥、防止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好辦法。
四、 結論
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的重要媒介和載體,在體育教學中選用武術項目,既能豐富體育課堂內容,又具有繼承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在高職院校開展武術課程,需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武術理論教育,培養學生武德修養,領閱中華武術文化;內容選擇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性別差異,專業區別,不能“一視同仁”,讓學生苦不堪言;需豐富形式,增強趣味性,采用多方法、多手段教學,引發學生興趣,滿足終身體育鍛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