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要:學生是有思想、有心智、有見地的主動進取的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允許和容納一切錯誤的存在。班級管理千頭萬緒,但并不麻煩,一個小小的“冬至丸”也能起到神奇的管理效果。
關鍵詞:冬至丸;班級;情感
所謂的冬至丸,是由糯米做成的丸子,又稱做“米丸”。其制作方法是將糯米送到加工作坊磨成漿,回家后晾干水分,經過太陽曬過兩三天,便成了粘稠的糯米粉。食用時加適量水將它搓成丸子的形狀下鍋煮熟,或者加入花生白糖餡,冬至丸子便大功告成了。福建閩南地區認為“冬至大如年”,因此當地百姓又把冬至叫做“冬節”。每到這一天,在泉州等地,冬至是一年中除佛誕以外的盛大節日,當天便會舉辦各種活動,在閩南乃至整個福建地區,搓丸子便是冬至一項非常重要的活動內容。
近兩年的冬至,學生都是在學校度過,多數學生沒有辦法和家人一起過冬至。在高二時,因為文理分科,學生剛剛組建班級,對班級并不是很熟悉,對周圍同學也不是很熟悉,班級猶如一盤散沙。雖然學校、班級制定了形形色色的規范,但總有人遲到、曠課、集體活動溜號……那年的冬至,為了增強班級凝聚力,我特地按照閩南的風俗準備了“冬至丸”,在冬至當天的晚自習休息間隙,拿到教室和同學們一起品嘗。我看到了同學們感動的眼神和寫滿了幸福的臉龐。從那之后,班級慢慢有了凝聚力,我慢慢看到了團結與奉獻。
進入高三,又是冬至前夕,我一直糾結要不要再次為孩子們準備冬至丸?因為剛好那一周面臨全校的大型測驗性考試——月考。在11月份的期中考試,同學們經過努力拼搏,認真復習,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相比于高二時進步較大。期中考試之后,同學們的學習狀態下滑明顯,驕傲自滿的氛圍在班級蔓延,在月考前夕仍然沒有消散的跡象。本次月考之后就是1月中旬的福建省單科質檢,期中考試的良好狀態能否在月考中繼續延續,關系到省單科質檢最終成績,取得好的成績有助于同學們建立足夠的學習自信心,為6月份高考奠定堅實基礎。結合同學的狀態、還有月考的重要性,最終我沒有為班級同學準備“冬至丸”。我以為過了一年,學生會忘記曾經班級一起吃冬至丸的場景。冬至后的次日,早讀,我來到教室,同學們幾乎一致性地要求老師補吃冬至丸。這次我看到了同學們期待和失望的眼神。我極力跟同學們解釋原因,盡最大努力告訴他們要月考了,第一輪復習到了最關鍵時候,不能讓不良的狀態毀了前半程的努力。
最終,同學們在高三的冬至沒有品嘗到班主任準備的冬至丸,而那次月考全班平均成績也事與愿違,退了好幾名。月考之后,我一直在反思,如果冬至當天我如高二時一樣,為他們準備冬至丸,說不定還能幫助他們調整好學習狀態,進而在月考中發揮出好的水平。
回想起一則偉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真實事例。某天,陶行知先生受邀請到某學院做教育教學演講。一進講堂,他就把一只大公雞放在講臺上,臺下一片嘩然!他不緊不慢地抓起一把玉米讓公雞吃。但是,公雞并不配合,似乎受到驚嚇不敢吃。見到公雞不肯吃,他就強按雞頭讓公雞吃,公雞拼命掙扎,不停撲騰著翅膀,還是不肯吃。陶行知先生就故作氣憤樣用力掰開公雞的嘴,往里面塞玉米,公雞撲騰得更厲害了,有些視死如歸的樣子。接下來,陶先生放開了公雞并且后退數米。大公雞慢慢安靜了,臺下觀眾也都鴉雀無聲,慢慢地大公雞靠近玉米,不緊不慢地啄食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雖然我們是班級的直接管理者,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雖然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作為管理者,如果不懂得尊重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觀念,那管理結果必定是走向失敗?!皬姲措u頭不吃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得不說,在班級管理中,情感教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形式。教育學家馬可連有這樣的觀點:“我們認為整個集體就是我們教育對象,我們應當把有組織的教育影響針對著集體,同時我們相信,對個人最實際的工作方式是把個人保留在集體內?!痹诂F實生活中,各行各業都制定從業標準,規范從業者行為,強調利用各種精細入微的考核辦法來約束個人的行為,這本身是社會的進步,社會文明的標志。在教育界也是如此,不斷提倡量化管理,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品行表現進行等級量化。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體會,制度趕不上變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時有發生,被動管理,越精細的制度化,只會招來抵觸情緒。
沒有情感的教育是蒼白的教育。的確,“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本質上就是有情感的動物。在班集體的建設過程中,情感的激勵勝于單純的制度約束、勝于金錢和物質的刺激,它能促使學生自覺養成習慣,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曾有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異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班主任是班級的引路人,帶著孩子們成長,播種的應該是情感的種子,培養的是有情感的晚輩后生。
在班級管理中,建立班規班紀,從組建班級就開始形成一定條例的班級制度,從宏觀上約束學生行為,賞罰分明。同時,作為班主任還需結合情感教育,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用情感約束和感化,比如建立班級學生生日生日卡,每月進行一次班級生日聚會,認同班級的大家庭;再如,設立春游、秋游計劃,在假期安排班級集體出游,等等。這些活動都是制度、條例無法代替的,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最終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同時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信任感,才會對教師的意見和要求愉快地接受。
“冬至丸”,一件小事,讓我收獲了不少。情感教育與制度規范同等重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學會靈活使用情感教育和制度規范,使兩者達到和諧、達到平衡,方能在班級管理中如魚得水,順風順水。
參考文獻:
[1]吳長榮.談班級情感管理,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7):33.
[2]邱梅.淺談班級中的情感管理,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6,(7).
[3]李小紅,徐玉雙.情感管理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中國電力教育.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