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思??
摘要:班主任和家長都是應該從孩子的立場進行出發思考問題,在雙方進行溝通的時候需要一些溝通技巧,這樣才能確保雙方之間有良好的溝通,一起結合起來才能形成教育合力的效果,雙方都從孩子身上出發去進行溝通。
關鍵詞:溝通藝術;教育;相關交流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是學生和家長之間進行溝通的紐帶,班主任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進行溝通,這樣才能推動教育的不斷前進。
一、 溝通的方式
現在網絡這么發達,很多溝通不再需要面對面的交流,但是溝通的時間和次數是不能減少的,良好的溝通能夠讓老師和家長都對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老師和家長最方便的溝通還是面對面的交流,這樣能夠更加直觀明確的清楚孩子的問題,還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在假期進行家訪,但是現在也可以借助較為發達的網絡進行溝通,老師可以和家長之間進行電話溝通,網絡溝通,視頻溝通等,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
(一) 定期召開家長會
我們能夠看到現在很多學校都會定期召開家長會,家長會上家長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孩子現在在班級的情況以及最近發生的事情,可以在老師設置的特定情節下和孩子進行溝通,幫助孩子更好的認清自己,還可以在家長會之后和其他家長和老師進行溝通,在溝通中學習教育經驗,幫助自己更好的教育孩子。
定期召開家長會也會讓家長了解老師的教育方式,對于不同意的地方進行指出,幫助老師采取更合適的方法教育學生。定期召開家長會是對學生的督促,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雙方的關注,更好的進行學習。
(二) 定期進行家訪
學生的行為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很多老師對于問題學生較為吃力,不知道這些學生應該如何教育,但是深知和家庭教育有密切聯系。所以老師應該定期進行家訪。老師去實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于一些家庭較為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學業,對于問題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雙方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進步,找到問題學生的問題根源所在,徹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 定期和家長進行電話聯系
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的局限不能定期去學校和老師進行溝通,老師可以定期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和家長進行電話聯系,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于成績有所下滑的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定期和家長進行電話聯系,也能督促家長加強對于學生的關注,讓家長和學校一起幫助學生進行進步。
二、 溝通藝術
(一) 老師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很多家長比較抵觸和老師進行溝通,認為老師高高在上,只要和老師進行溝通都是在責備孩子,讓家長感覺沒有面子。老師在和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能像責備學生一樣和家長進行交流,這樣家長的抵觸會讓話題不能持續進行。
老師在溝通的時候要放下架子,面帶微笑,心平氣和。老師將家長請到學校之后應該較為和氣的和家長進行交流,微笑的接待每一位家長,禮貌耐心地回答和處理家長提出的問題,對于需要討論的話題要和家長進行親切的討論,在談話中拉近和家長的距離,這樣對于工作的進展有較大的幫助。
(二) 多肯定少責難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很多錯誤,我們不能因為學生犯錯就在家長面前否定學生,應該在家長面前先肯定學生的優點,然后適當的時候提出學生的問題,和家長一起討論解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循序漸進,不能一針見血的提出學生的問題,畢竟學生都是在家長的教育下成長的,否定學生也是對于家長的一種否定,既不利于談話的開展,對于家長也是一種不尊重。
(三) 班主任要掌握溝通技巧
由于班主任接觸的家長性格不同,不能使用相同的溝通技巧對待所有的家長,所以班主任要掌握溝通技巧,對于明事理的家長可以將溝通進行的較為深入,對于學歷較低的家長說話的時候要極可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詞語,對于外向的家長要在溝通中掌握重點,對于內向的家長要善于引導對話。班主任接觸不同的家長要掌握不同的技巧,這樣才能和家長有一個較好的談話效果。
(四) 善于聆聽
由于所有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有不同的見解,班主任在和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不能一味的將自己的方式施加在家長的身上,還需要善于聆聽家長的教育方式,適當的時候還可以指出家長教育的不足,幫助家長更新教育的理念,還可以在聆聽中找到家長教育的優點,將這些優點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運用。
任何時候班主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教育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足,家長的教育方式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值得借鑒的東西,班主任可以在聆聽的時候找到家長對于自己的建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好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中,這樣也可以讓家長感覺老師可親可信,從而誠心誠意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這樣也維護了教師的威信。
(五) 以誠相待,和家長以心換心
無論是網絡交流還是面對面的交流,班主任都要轉化自己的角色,不能還把自己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幫助家長解決問題的朋友,和家長進行談心,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在進行來訪的時候要對家長禮貌,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起身示意家長,讓家長感覺到相互之間的尊重,這樣也能夠幫助對話更加順利的進行。
在進行溝通之前對于學生和家長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這樣在進行溝通的時候可以找到適合的話題,在交流的時候可以讓家長感覺到班主任對于孩子的重視,這樣會讓家長對于班主任有較好的印象,感受到班主任的負責。
在進行溝通的時候注意班主任的用詞,盡量需用謙詞,認真傾聽家長的傾訴,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眼神的互動和交流,同時還需要表達自己對于家長的認同,這樣才能更加全面的對于學生進行了解。
良好的溝通需要一定的溝通方式和班主任較為用心的準備,溝通能夠幫助班主任更好的教育學生,在溝通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班主任需要解決問題,與家長較好的溝通,找到屬于自己的溝通方式。
參考文獻:
[1]李春林.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探微[J].科學咨詢,2015,(32):141.
[2]裘美芳.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藝術[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1,(3):65-66.
[3]李秀吉.淺談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藝術[J].新課程導學,201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