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廣明+++鮑紅梅
【摘要】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和開放式問卷發放,對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進行要素分析,采用德爾菲法,從大學生移動學習的行為參與、認知參與、情感參與3個維度建立了《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移動學習行為參與維度分為“專心”、“鉆研”2個層面共6個調查項目,移動學習認知參與維度包括深層和淺層認知策略2個層面共8個調查項目,移動學習情感參與維度表現為積極情感參與和消極情感參與2個層面共7個調查項目。該指標體系可用于測量大學生移動學習的參與度狀況。
【關鍵詞】大學生 移動學習 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移動學習力的測評與發展研究》(編號:B-b/2016/01/19)。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90-02
引言
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創新成果與教育領域的深度融合以及便攜式移動通訊設備的完善,人們的學習逐漸擺脫時空的局限,移動學習即在“互聯網+”背景下,基于便攜式的移動設備進行的數字學習,已成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和重要的學習方式。大學生對新的技術接受能力較強,也具有強烈興趣。在大學校園里,有很多校本的學習資源和優秀的虛擬課堂,學生們可以借助互聯網、智能手機終端、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移動學習,知識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更加便捷。但是現實中很多大學生熱衷于把移動設備用于娛樂,并沒有充分將其運用于學習上,也沒有充分重視在線課程、虛擬課堂的作用。因此,研究“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的移動學習參與度具有現實意義。本研究擬采用德爾菲法,建立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
1.移動學習參與度
移動學習是在“互聯網+”背景下,基于便攜式的移動設備進行的數字學習。移動學習中學習者與學習情境都是移動的。移動學習的學習方式不是一種單一的學習方式,而是與其他學習方式相結合的更為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移動學習的特點: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學習的自主性,學習的交互性,學習時空的自由性。
移動學習參與度是學生進行移動學習時的學習參與程度,包括學生對“互聯網+”背景下,移動學習以及對與教師、同學等群體之間的交往并促進自身發展的活動進行認知、情感、行為方面的身心投入程度。移動學習參與度包括三個層面:移動學習行為參與、移動學習認知參與、移動學習情感參與。
移動學習行為參與是指學習者的努力程度,包括移動學習時學習者表現出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挑戰問題的難度、堅持學習的時間長度等方面。移動學習認知參與是學習者在移動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學習策略及其引發的相應思維水平。移動學習情感參與是指伴隨移動學習進程,學習者內心可能產生的一些情感體驗。
2.基于德爾菲法的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2.1制作德爾菲問卷咨詢調查表
本研究采用專家開放式問卷調查法相結合的方法設計制作德爾菲問卷咨詢調查表。首先,通過查閱文獻[1-4]預設計一份開放式調查問卷,選擇教育管理部門負責人(也從事教學研究),從事教育管理研究、教育技術研究、教學研究的高校教師以及有移動學習經驗的本科生共5 人,對該開放式方式調查問卷進行作答,請他們就“‘互聯網+背景下移動學習參與度的要素構成”自由發表意見。主要詢問移動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移動學習中采用的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以及移動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在開放性問卷后,把他們所回答的調查問卷匯總整理,并參考了李冉的《大學生網絡學習參與度量表》[5]的表述方式,設計《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調查問卷》。問卷采用五級記分制,根據各調查項目的重要程度設置“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五個檔次,分別賦予5、4、3、2、1的分值,并另設專家意見和建議欄。
2.2專家組成及專家咨詢方式
根據德爾菲法及本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選取教育技術研究、教育教學研究及相關領域的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理論專業水平的專家作為德爾菲法專家小組,進行咨詢,共發放問卷20份,回收問卷17份,有效問卷17份。專家專業、職稱、學歷組成如下:(1)專業——教育技術6人(35.3%),教育教學6人(35.3%),其他5人(9.4%);(2)職稱——教授4人(23.5%),副教授6人(35.3%),講師7人(41.2%);(3)學歷——博士9人(52.9%),碩士7人(41.2%),學士1人(5.9%)。
經過征求專家的意見,確定以電子郵件形式將《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調查問卷》和《關于問卷調查項目內容的解釋說明》發送給各位專家。邀請專家們以匿名方式獨自對擬定的調查項目進行重要性評判,并針對調查項目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提出修改和調整意見。
2.3咨詢調查結果統計分析
根據專家對《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的評判情況進行匯總和分析。以專家的咨詢意見相對集中程度來衡量項目設置合理性。
Ej=■■Cij
其中,Ej為第j個(j=1,2…,n)方案全部加權評價后的算術平均值,mj為參加第j方案評價的專家數,Cij第i(i=1,2,…,mj)個專家對第j方案的評分值。
一般情況下,調查項目的專家意見相對集中程度Ei的值在3以上,即可認為項目設置合理。
2.3.1一輪咨詢結果
經過一輪咨詢后保留的調查項目按隨機方式編排:(1)當檢索、搜集與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時,是否被彈框廣告干擾;(2)在移動學習時,總是努力去記住資料中的內容;(3)當通過移動學習解決了難題時有成就感;(4)在參與移動學習討論時,能提取他人言論中的主要觀點;(5)當移動學習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感到很郁悶;(6)對移動學習的課程內容很感興趣;(7)在遇到學習問題時,會借助網絡不斷嘗試,直到圓滿解決問題;(8)擔心數字技術掌握不夠,操作不當影響移動學習進程;(9)在學習網上定期推出的學習資源時,能持之以恒;(10)在移動學習中,經常對學習資料深入分析,并進行歸納、總結;(11)對移動學習資料能夠鑒別優劣和合理篩選;(12)能集中注意力觀看移動學習的教學視頻;(13)當發布有關學習的帖子有人瀏覽或回復時,感到很滿足;(14)常煩惱于太多的優劣難辨的移動學習資料;(15)在移動學習中,經常能得出創新性觀點或作品;(16)覺得豐富的移動學習資源很有吸引力;(17)移動學習交流時,能對他人的觀點進行價值判斷;(18)在做課程作業時,會借助移動學習堅持不懈地把它圓滿完成;(19)當學習遇到問題時,積極通過微信、QQ求助于教師或同學;(20)對移動學習資料,經常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21)對在線課程內容,提不起精神來學習;(22)移動學習時擔心不能很好的完成線上課程的學習任務;(23)經常關注在線課程平臺上的最新信息動態;(24)在移動學習中,能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反思和評價;(25)經常將移動學習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其他學習領域中;(26)只學習教師推薦的移動學習資源;(27)通過網絡與教師或同學交流,感到很興奮;(28)在移動學習過程中,經常對學習的資料做標注;(29)在進行移動學習討論交流時,會感到很緊張;(30)能深入思考,認真總結利用的與課程相關的網絡資源。endprint
2.3.2二輪專家問卷咨詢結果分析
將一輪咨詢調查結果作為二輪咨詢問卷,進行二輪專家問卷咨詢。將專家評判情況進行匯總(表1)。
從表1中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的項目重要程度Ei值可以看出大多數指標的專家咨詢意見相對集中程度較高,說明專家意見趨于一致,但對某個項目的重要程度每個專家的評判存在差異。依據咨詢結果,刪除一些重要程度Ei值低于3的指標:5、25、27;對一些專家提出的意見或建議進行仔細斟酌,并修改指標體系:指標1和12 為合并“能集中注意力進行相關學習資源的檢索、搜集和觀看教學視頻”,指標10、20和30合并為“在移動學習時,經常對學習資料深入分析,并進行歸納、總結”;指標21與6、16項內容重疊,專家建議刪除。進一步依據專家意見,從專心與鉆研兩個層面對移動學習行為參與、從深層次認知策略和淺層次認知策略對移動學習者的認知參與、從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兩個方面對移動學習者的情感參與進行要素分析,將指標順序進行歸類調整。
2.4研究結果
本研究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經過兩輪專家咨詢得到了《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定稿),表述如下:
(1)移動學習行為參與維度2個層面。專心層面設3個調查項目:能集中注意力進行相關學習資源的檢索、搜集和觀看教學視頻;能經常關注在線課程平臺上的最新信息動態;當移動學習時,能積極通過網絡、QQ、微信與教師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鉆研層面設3個調查項目:能借助網絡和移動設備不斷嘗試,力求圓滿解決遇到的學習問題;能借助網絡堅持不懈地把它圓滿完成課程作業;能持之以恒地參與定期推出的移動學習資源的學習。
(2)移動學習認知參與維度2個層面。淺層次認知策略層面設4個調查項目:在移動學習過程中,堅持對閱讀的資料做標注;在移動學習過程中,能努力記憶學習資料中的內容;在參與移動學習討論時,能善于提取他人的主要觀點;在移動學習中,只學習教師推薦的移動學習資源。深層次認知策略層面設4個調查項目:對移動學習資料能夠鑒別優劣和合理篩選;能夠深入分析移動學習資料,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在移動學習中,能經常提出創新性觀點或作品;能對移動學習交流中自己的學習表現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價值判斷。
(3)移動學習情感參與維度2個層面。消極情感層面設3個調查項目:擔心數字技術掌握不夠,操作不當影響移動學習進程;移動學習時擔心不能很好的完成線上課程的學習任務;在進行移動學習討論交流時,會感到很緊張。積極情感層面設4個調查項目:認為網上豐富的移動學習資源很有吸引力;對移動學習課程內容很感興趣;當通過移動學習解決了難題時,感到很成功;當發布的帖子有人瀏覽或回復時,感到很滿足。
結論
本研究通過文獻研究和開放式問卷發放,對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進行要素分析,采用德爾菲法,從大學生移動學習的行為參與、認知參與、情感參與3個維度建立了“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移動學習參與度評估指標體系。移動學習行為參與維度分為2個層面:“專心”層面包括移動學習時學習者具有抗干擾能力、能集中注意力保持學習的良好狀態,并能積極主動尋求幫助等因素指標;“鉆研”層面包括能努力克服問題、對任務的堅持、并在學習過程中認真思考總結等因素指標。移動學習認知參與維度包括深層和淺層認知策略2個層面:深層認知策略指對學習資料的概括、觀點價值的判斷以及能提出創新性觀點等指標因素,淺層次認知策略由學習中對他人依賴、對學習資料的記憶和標注等指標因素來體現。移動學習情感參與維度表現為積極情感參與和消極情感參與兩個層面:積極情感參與層面指移動學習時,課程對學習者的吸引、學習者對移動學習的興趣以及移動學習帶來的成功感等因素指標,消極情感參與層面表現出擔心操作不當、害怕學習任務、討論時緊張等因素指標。該指標體系可用于測量大學生移動學習的參與度狀況。
參考文獻:
[1]李文昊等.反思型異步學習模式中的學生參與度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1(03)
[2]彭敏軍等.基于數量和質量的在線學習參與度考量方法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01)
[3]張麗霞等.影響虛擬課堂學習參與度的因素與提高策略[J]. 現代教育技術,2012(06)
[4]沈欣憶.如何提升MOOCs的學生參與度與學習效果——來自BOOC的經驗[J].開放教育研究,2014(03)
[5]李冉.大學生網絡學習參與度量表編制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左廣明(1966-),男,江蘇沭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語言學,教育經濟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