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玥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際交流不斷深入,飲食文化也是對外開放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把中國的美食準確而又完美地翻譯出來,呈現在外國人面前,這其間也有不少規律可循,本文總結了一些美食的翻譯技巧,根據一些美食的翻譯規則,我們可以把大部分的宿遷美食比較完美的呈現出來,以達到傳播宿遷美食文化的目的。
【關鍵詞】宿遷 美食 翻譯
一、引言
飲食文化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國際交流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希望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其中,美食文化備受關注。外國朋友在品嘗中國美食的同時,也想了解每道菜名的含義,使用原料,烹調方法等。因此,中式菜肴的準確英譯在傳播中華飲食文化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宿遷特色美食為例,淺析宿遷美食的翻譯策略,以達到宣傳宿遷美食文化,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宿遷的目的。宿遷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于此,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宿遷美食也是歷史悠久,兼具東西南北口味,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可目前有關宿遷特色美食的文獻屈指可數。有關宿遷特色美食的英文介紹以及英文翻譯,更是泛善可陳。筆者搜集到為數不多的英譯版本,但某些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不敢恭維。所以譯者在英譯特色美食時必須考慮中式菜肴的翻譯原則與策略,可令外國游客聞之即垂涎三尺,無法自拔。特別是宿遷的風味小吃,英譯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翻譯法則,才不至于英譯出諸如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一臉雀斑的女人做的豆
腐)——“麻婆豆腐”;Wood mustache meat(術頭胡須肉)——“木須肉”此類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翻譯。總結來看,特色美食的英譯名與實物完全風馬牛不相及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此混亂的翻譯,只會令外國游客望而卻步,難以產生想去了解和品嘗的興趣。所以為了讓外賓在美餐一頓的同時,深入了解到宿遷特色美食的文化內涵,當務之急便是為這些美食提供合理的英譯名。
二、中式菜肴英譯原則
2012年,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出版的《美食譯苑一一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2158道中餐飯菜“正名”,基本涵蓋了八大菜系的主流菜品。經研讀,發現其對宿遷傳統美食的翻譯也具有極大的借鑒與指導意義。以下總結了書中各種類型的菜名翻譯原則。
1.直譯加意譯。一般而言,直譯是比較遵照原文結構的譯法,而脫離原文語言結構的束縛,只譯意思的譯法可稱為意譯。直譯可以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卻讓譯文讀起來較為費力,而意譯可以自由施展,但是若超出限度就會扭曲原文的意思。直譯與意譯常常可以交替使用,相互取長補短。在翻譯特色美食時,譯者要注意將這兩種力法相結合,讓譯文既保持通順,詞可達意,又兼具形式之美。
做法(動詞過去分詞) +主料(名稱、形狀) + with/in + 湯汁
注:如主料是浸在湯汁或配料中時,使用in連接。
如湯汁或蘸料和主料是分開的,或者后澆在主菜上的,則用with連接。
2.直譯+注釋。以地名命名的菜式在英譯的過程中要保留本土化能反映地方特色烹飪技藝和風味。此類菜名可有三種譯法。
1)介紹菜肴的發源地或創始人和主料,通常是地名/人名+主料。
2)菜名反映地方風味時,英譯時可在地名后加 style(風
味)。通常是地名/人名+(in) style。
3)菜名中的原料為地方特產時,可譯為:烹飪方法+地名+原料或地名。
3.英譯法+注釋法。中國獨有的特色食品的英譯,音譯法是得到普遍的認可的。先按中文用拼音譯出,然后再加以解釋性的英譯,使英譯文保留點“中國味”。
4.直接拼音譯法。
5.烹飪的方法主要有:炒—stir-frying;煎—pan-frying;爆—quick-frying;炸—deep-frying;燒—braising;煮—boiling;蒸—steaming;燉/喂/燜—simmering/stewing;熏—smoking;烘/烤—baking/roasting/basting;白灼—scalding 等。烹飪中國菜,掌握火候至關重要。中國烹飪的火候有文火—slow fire;武火—high heat和文武火—moderate temperature。調料主要有:各種醬—soy sauce;醋—vinegar;辣椒油—chili oil;辣椒—hot pepper;蔥姜—onion/ginger;麻油—sesame oil;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 等。口味主要有:辣味—chilly;麻辣—spicy and hot;酸醋—sour and sweet。
宿遷特色美食是構成宿遷當地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反映了宿遷地區人民的民族心理與人文內涵,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探討了美食翻譯時的典型方法,我們在翻譯宿遷特色美食時,可以直接套用常用的翻譯規則,以求特色美食英文釋譯達到“信、達、雅”,實現形式對等、動態對等及功能對等。以期促進宿遷特色美食走出國門及宿遷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翻譯工作者不但要了解菜肴特色,還要從文化的內涵了解命名的依據,這樣才能對菜式名稱有正確譯法,才能對中國文化的傳播和促進世界烹飪文化的交流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任靜生.也談中菜與主食的英譯問題[J].中國翻譯,2001,(6).
[2]劉清波.中式菜名英譯的技巧和原則[J].中國科技翻譯,2003, (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