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洪盛
摘 要: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教學藝術化的體現,是教師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展的必要做法。本文從幾個方面同大家進行探討,希望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多姿多彩;情歌體驗
語文教學是一種情感豐富的教學,她應該是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語文活動過程。她不僅是借助接近生活實際的作品向學生傳授知識,也是每一位教師通過自己對學生真摯的愛心,借助作者的情感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契機,創設“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精心適時地引導,并努力使自己的語言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然而,怎樣才能讓學生自然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呢?
一、 加強小組合作,促進學習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不算新的學習方式出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已經被許多教師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靈活實用,也是對傳統教學形式的一種突破和補充。但是,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要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教師就應該教給學生更多的合作技能。比如要教會學生學會課前材料收集分類,制定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方案或者計劃,科學分工合理安排,善于負責小結,并且能夠根據不同意見不同情況,作代表性發言;還要在平時合作學習中教學生學會尊重對方,傾聽對方不同的意見和建議,自己充分了解情況以后再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提出反對意見或者補充意見;教師還要使學生懂得闡述問題時條理清晰,盡量使用流暢的語句,抓住文中的材料來表達。當然,教學過程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要讓多一些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讓每個同學在新課教學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能夠擔任自己喜歡的一個角色。例如,在教學《生物入侵者》時,我組織了一個“研討會專題”:閱讀巴西龜的有關材料,說說從哪些角度說明巴西龜是生物入侵者?然后把班級分成六個小組,由小組長負責主持開始小組交流討論。問題不難,氣氛熱烈,12分鐘左右就基本解決了問題,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完成了一個教學目標。
二、 引導爭論疑難,啟發深刻理解
在小組學習或者小組之間互動對話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許多意見分歧的爭論。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及時把握課堂契機,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各種不同的聲音在爭辯中進行多方的碰撞并產生融合。例如,在教學《親愛的爸爸媽媽》一文時,有個學生就提出了問題:“我覺得課文的題目不能很好地表達主題,用《悼念克拉庫耶伐次慘案》更加明確。”課堂馬上熱鬧起來,各小組展開了熱烈的辯論。怎么引導呢?我讓學生們不要急于回答,重新回到課文,找出文中相關的信息,找出敘寫當年大屠殺的慘狀,找出作家對待戰爭的兩種態度。帶著目標閱讀,結合課文的討論,學生很快明白了,這是對親人的呼喚,更是對納粹暴行的強烈控訴!要和平,不要戰爭,歷史的教訓需銘記于心,要防止歷史悲劇的重演。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珍惜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維護祖國的榮譽和人民的安定!學生回歸文本,在爭辯交流中深入思考,在矛盾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 點撥精彩時刻,挖掘教學創新
語文教學是一種情感非常豐富的教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利用典范的作品向學生傳授各種各樣的語文知識,更要求每一位教師以自己對學生的關愛和期待,借助作者及作品的情感與學生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當然,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用自己生動有趣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表達,來激發出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語文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是當前新課程背景下關注的焦點,也是很多語文老師困惑的問題之一,課堂應該走預設的路還是走生成的路?只要是生成的都好嗎?帶著這些問題我認真閱讀了《精彩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一書,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書中概括,隨著新時期課改的深入,“預設”和“生成”這有點相互對立的概念已經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融會貫通。我們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統死”,大多數是按照先前固有的模式路線來實施,結果顯而易見,往往事與愿違無法進行。新課程實施后廣大教師更多地思考課堂的功能與作用,把目光轉向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在教學內容的組織安排、教學過程與方法上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和創新,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受到沖擊甚至完全性的更新。但是,對這些現象的冷靜分析,你就會發現,許多課堂特別是一些公開課示范課師生互動非常好,有問有答有操作,生動有趣吸引人,而就其實質來說,師生共同演戲的成分太多。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既要深入研讀文本,又要博覽群書提高文化素養,精心預設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要提出的問題,還要善于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結合實情因材施教,才能使語文課堂煥發出更多的生機活力。以期在身臨課堂“意外”之際,能從容不迫,化“意外”為“不期而遇的精彩”。
四、 教師角色轉變,評價鼓勵為主
學生在課堂上合作學習是否有效,教師的因素非常重要。課堂上的變革首先需要教師角色的一系列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才能成就課堂的變化,才能落實新課程理念。作為教師,首先必須明確,課程改革不只是教材,動搖的不只是傳統的知識體系,它需要我們在角色上重新調整,要以與新課程相適應的角色出現在課堂上,出現在與學生活動的交往中,否則的話,就如同再好的經也可能被歪嘴的和尚念歪一樣。事實上,在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明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每一次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充當組織者和引導者,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任務的制定并加以鼓勵,讓學生有目的性地進行探究和學習。教學過程中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教師還要變為一個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教學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還應該作為指導者來指導全班學生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提煉與應用。
因此,語文教學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深刻體驗合作學習的趣味性、合理性和重要性,讓他們在學習中既有選擇角色的意識和能力又要服從合作的需要,更好地提高合作效率學習效率。當然,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還要把握情況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和引導鼓勵。總之,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創設“多姿多彩”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精心適時地引導,創造性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是大有用處的。
參考文獻:
[1]《精彩課堂的預設與生成》.
[2]《教育心理學》.
[3]《教師角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