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菊
摘 要:職業院校是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的搖籃。英語教學是職業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對學生就業、參與社會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隨著學生逐年擴招,使得學生的就業形勢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在職業院校教育中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對于學生素質提升、適應社會需求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從就業導向的內涵入手,分析了當前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職業院校;就業導向;英語教學;問題
就業是關系到學生、家庭、社會發展及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對于職業院校來說,所謂的就業導向,是職業院校的教育方針、教育目標、課程設計、教學方法都必須符合社會需求、市場需求,使 “教育”與社會“崗位”緊密銜接,使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同步,最終的目的就是使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地找到工作,能夠較好的適應、完成崗位工作。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英語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另一方面能夠適應當今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雖然,當前職業院校在英語教學上取得一定的沖突和成績,但是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上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一、 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英語教學目標未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大多數職業院校,乃至各大高校,都普遍以英語考試成績(聽力+筆試)作為學生英語水平的衡量標準,學校、教師、學生注重的是成績、是“高分數”、是應試能力,而不重視學生的英語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及英語綜合能力,往往是學生掌握了很多的單詞量、英語考試成績分數很高,但是一提到口語對話、英文寫作、英語實踐,學生就“打怵”,不能自如地與人用英語進行交流,也不能在日常工作中運用專業英語,這些都是由于職業院校的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沒有緊密結合在一起造成的。
(二)傳統、單一的英語教學方法
大部分職業院校還使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教師按照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滿堂灌”,在課堂上學習生詞、句型、語法、念課文這個單一的套路,教師主動傳授、學生被動接受,能接受多少是多少,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一上課就犯困、提不起精神,使得在實際英語應用中“不會說、不能寫”,同時,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得師生之間無交流、無互動,培養不出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更談不上流利地“說英語”,熟練地“寫英語”,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及以后的工作是極為不利的。
(三)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應用
職業院校英語教材內容往往是與專業、與就業、與社會需求聯系不多,一些院校沒有專業區分,統統使用一本教材,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使用同一標準。另外,通常職業院校英語課程安排,只有到第三或是第四學期才能接觸到專業英語,而且使用的專業英語教材都是幾年前的,甚至是十幾年前,與現代社會需求相距甚遠,而且教材內容重理論輕實踐,與日后生活、工作相關的內容很少,即使很努力地學習,日后工作中也未必能應用上。
(四)學生英語基礎弱
職業院校的學生一般都是高考落榜或中學未畢業的學生,他們英語基礎弱,詞匯量少甚至對語法一竅不通,能將課文整篇朗讀下來的學生不多,他們對英語學習很抵觸,在思想上沒有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認為畢業后工作根本不可能用到,普遍認為“學了也沒用”,這些都將影響學生日后的就業。
二、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策略
(一)以就業為導向,制定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
職業院校教學目標要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要以就業為導向。教師要改進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要與社會就業市場需求相結合,課堂上要將聽力、口語、寫作結合起來,不能顧此失彼,多與學生進行英語對話,通過日常對話來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同時,在互聯網時代,教師要將新媒體技術與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將現代化的先進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讓英語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利用多媒體設備拓展學生的視野,吸收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展情境教學、游戲教學等方式,讓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接受英語知識,逐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二) 以就業為導向,引導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由于職業院校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大多數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很“反感”。作為教師,應該從就業需求、社會需求上引導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英語要么是就業的一個“門檻”,要么是未來發展中必須具備的“硬件”。在授課過程中,從學生自身的基礎、特點出發,引導學生選擇英語學習方向,比如學習酒店管理的學生,必須掌握引領客房、整理客房、洗衣、送餐服務等英語口語及日常生活用語。又例如對于汽修專業的學生,盡管一開始步入崗位不需要很多的英語作為支撐,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必須應用到英語閱讀維修手冊、解碼器等,對于其長遠的發展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這樣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使英語教學日后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不白學”。
(三)以就業為導向,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機會
實踐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直接方法,不經歷實踐、不運用,都是“紙上談兵”。職業院校更應該注重實踐,將課堂上的知識有效地轉化運用到實踐當中,這才是最有效的教學。學校可以開展工作英語實踐,比如在校內開展英語角活動,編制英語話劇、情景劇院,在校外參加組織學生各種志愿活動等。學校要與學生、企業之間相互配合,學校盡量把企業“引進來”,學校組織讓學生“走出去”,使學生能更多地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鍛煉,盡可能早地讓學生接觸到社會、接觸到崗位,以就業為導向,在實踐中增強英語“實戰能力”。
三、 結語
總之,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院校英語教學的方向和目標,讓學生既體驗到就業壓力,又能激發到學習英語的動力,在教學中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方法,使英語教學能夠與時俱進,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溝通能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定的優勢,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欒麗梅,馬江濤.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策略[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4):89-91.
[2] 趙葵.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5(8):89-90.
[3] 由源.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分析[J].英語教師,2016,16(12):9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