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捷

[摘要]物流環節作為連接企業與客戶的橋梁,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決定了客戶對企業服務的滿意度,影響著企業形象。本文以京東商城為研究對象從庫存管理及配送管理兩個方面分析了其物流運營主要模式,并結合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物流模式現狀及發展的趨勢,對京東商城的物流模式的改進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京東商城 自營物流 庫存管理 第三方物流
京東商城是目前國內最大的B2C電子商務企業,在線銷售家電、數碼通訊、電腦、家居百貨、服裝、母嬰、圖書、食品、在線旅游等12大類數萬個品牌百萬種商品。作為最早對末端配送進行投資的電商企業,京東一直以其優質的物流服務被消費者認可。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京東的物流模式,并對其未來發展提供建議。
一、自營模式
致力于提供優質物流服務的京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自身的物流體系,物流發展的目標是在未來成為第三方電子商務物流服務供應商。目前,京東在全國范圍內共有7大物流中心,分別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漢、西安、成都、沈陽及廣州,在44座城市擁有166個大型倉庫,擁有自提點4142個,優質的自營物流服務覆蓋了全國2043個縣區。
(一)庫存管理
京東的166個大型倉庫設立在用戶密集的區域,每個物流中心輻射一定的服務范圍。對于自營商品,京東倉儲部門會根據產品的品類、價格、存儲要求等因素,將產品進行分類管理。例如對于價值高,占用倉儲面積小的商品,會提前進行采購;對于大件商品,或價值低占用倉儲面積大的商品,采用的是VMI模式。
對于采購存儲在倉庫的產品,京東的大數據平臺每15天會給出產品需求預測,倉儲部門還配套WMS,ERP等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對產品的信息從采購開始到發貨結束進行全方位的追蹤。除此之外,京東的數據庫和供應商的數據庫對接,當京東商城庫存中沒有所需貨物時,系統會直接訪問供應商庫存數據庫預約商品,用來保證京東的供貨能力。
得益于電子商務平臺龐大及穩定的客源,先進的倉儲管理系統及準確的需求預測能力,京東的產品庫存周轉率為12天。不同于傳統的銷售商場平臺,京東與供應商現貨現結,返款周期為20天,毛利率維持在5%,向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和終端客戶提供了更多的價值。
(二)物流配送
京東物流中心有現貨的商品訂單履約過程:
(1)當用戶在京東商城中下單后,訂單在相應的物流中心分揀、打包并發貨。為了有效利用運輸工具的裝載空間,便于運輸,保證貨品完整,京東對所有訂單用京東標準化包裝
(2)發往同一城市的訂單由大貨車經干線運輸,運送到該城市的分撥中心,并在分撥中心快速轉運后發往各個配送站。
(3)在各配送站的包裹,客戶選擇自提的貨物送至自提點,其他的訂單則由快遞員送貨上門。同時京東提供了多樣化的自提方式,如自提柜,便利店,社區自提點,移動車自提點。
京東物流中心無現貨需預約的商品,或者VMI商品訂單履約流程:
(1)供應商與京東的數據庫相連,簽約授權商品預約權限,將倉庫內被預約的商品打包,運送至最近的京東轉運分撥中心(Tc)。
(2)在京東轉運分撥中心(Tc),根據訂單的配送站信息進行再分揀轉運,運送至相應的配送站①c)。
(3)在各個配送站的包裹,客戶選擇自提的貨物送至自提點,其他的訂單則由快遞員送貨上門。
(4)如果用戶需要退換貨,京東工作人員上門取件,將商品送回分撥轉運中心(Tc),而后由供應商負責提貨運送至自己倉庫,并打包發回新的商品至分撥轉運中心(Tc)。
二、第三方物流模式
(1)庫存管理。VMI模式下的商品存儲在供應商的倉庫中,京東預付了商品的貨款,當客戶在京東商城下單之后,產品從供應商的倉庫打包經由京東的物流系統發貨配送。此舉節省了京東的倉儲成本又保證了供貨能力。
(2)物流配送。對于自營物流服務無法覆蓋的其他區域,京東委托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來完成配送服務,例如圓通、申通等。
三、現有京東物流模式分析
京東的物流模式,是以自營物流為主,第三方物流為輔,該模式的SWOT分析如表1所示。
四、對京東未來的發展建議
基于表1中對京東物流模式的SWOT分析,對未來的京東物流布局有以下設想及建議。
(1)優勢機會(so)。以現有的物流網絡為基礎,積極擴展京東的物流系統網絡,提高優質的自營物流服務的全國覆蓋率;運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開發更多個性化的物流服務。
(2)優勢風險(sT)。與優質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戰略聯盟,應對爆發式增長的電子商務訂單量;利用企業良好的發展態勢,積極融資,加快建設物流網絡,提高物流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均衡考慮投資收益,發展物流服務同時也擴展自身主營業務。
(3)劣勢機會(wO)。加強物流從業人員培訓,擴招專業物流人員,提高服務質量;優化自身的管理水平;利用物流管理科學技術,不斷優化物流體系,提高物流網絡運行效率。
(4)劣勢威脅(WT)。權衡主營業務與物流建設投入,合理支配融資基金;不斷提升自身的物流管理能力,優化物流系統;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緩解物流管理壓力,優化供應鏈,追求整個供應鏈的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