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月英
在改革不斷深入、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現實情況下,仍有部分職工因重病、工傷、子女上學或其它意外災害等原因使日常生活陷入困境。工會作為職工群眾基本利益的維護者,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紐帶,幫助困難職工走出困境,實現精神、物質的雙脫貧,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圍繞如何做好困難職工的思想疏導,幫助困難職工共渡難關,改善困難職工生活狀況,筆者作為一個大隊老隊的工會主席結合工作實際,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查分析,并思考探討一些解決辦法。
一、當前困難職工狀況的調查與分析
八一三隊是一個有著59年歷史的老地質隊,一直以來都是底子薄,經濟基礎差,職II資收入普遍偏低,許多老職工配偶無工作無收入;職工遺屬已有六年未上調生活補助費,而物價水平逐年增高,導致職工實際生活水平下降,承受意外事故能力降低。目前我隊有離休3人,退休389人,退養30人,職工遺屬47人,在崗18人;其中特別困難占3%、一般困難的占10%左右,造成困難的主要原因有四個方面:一是少數退養職工工資低,他們外出打工無技能、無特長,本地就業無資金、無門路,有的身患疾病(有一人換肝后長期休養,二人因身體不好找不到工作或無法就業),而且他們的子女大多正處在上中學或大學階段,花費大,負擔重,造成困難;二是家里有殘疾子女,老伴年老體弱,就業人數少,人口多、負擔重,造成困難;三是因職工本人或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或職工遺屬常年患慢性病,自費高,造成困難,有的全年收入全部用于自費都不夠;四是遭遇天災人禍等意外因素造成困難。因此許多人把“生病、子女上學、年節人情”稱為困難群眾的“三座大山”。特別是因病致貧的,這幾年由于高齡離退休職工越來越多,患癌癥的職工逐年增多,手術、化療、放療自費越來越高,脫貧難度較大。今年我隊工會通過調查了解,報了16名特困職工,其中有11個是因病致貧的。今年新查出或轉移的癌癥患者就有8人,其中1人光化療就自費16萬;2人在異地,由于不拿證,實行包干,手術化療花費8萬元,只能報銷5萬元左右。
二、實施困難職工幫扶的具體做法
為進一步建立特困職工幫扶工作的長效機制,我局結合實際和近幾年幫扶工作情況,近期制定了侑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特困職工幫扶工作長效機制實施辦法(試行)》,把幫扶工作當作構建和諧地勘單位,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體現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基本精神的大事來抓。八一三隊工會在局工會的領導和支持下,每年在春節前通過廣泛調查摸底,認真開展了“送溫暖”活動,給困難職工和重病職工送慰問金或慰問品,送去組織對他人的關愛;在8月底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對困難職工子女上大學給予資助;職工生病住院及時到醫院慰問;還通過開展領導干部與特困職工“結對幫扶”活動,較好地幫助了困難職工解決了生活難題,有效地維護了職工隊伍的穩定,推動了和諧單位的建設。
三、對做好幫扶工作的思考
隨著離退休老同志逐漸增多,年齡逐漸增大,患重大疾病的人數也會越來越多。而很多老同志家老伴無工作,兒女生活條件不好,平時日常生活能維持溫飽水平,一旦生重病,就入不敷出。另外,由于生活困難的職工和重病職工大多心情不好,特別需要組織上關心和鼓勵。如何更好地做好困難職工思想疏導和幫扶工作,值得我們思考和探討。筆者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廣泛接觸群眾,平時做有心人,關心職工生活,對單位職工的生活狀況、身體狀況、家庭成員情況等做到心中有數,哪家有什么困難,哪個職工患重病,自費高,哪個家庭有殘疾孩子,負擔重,都能一清二楚。建立健全特困職工及困難職工動態檔案,為做好幫扶和春節“送溫暖”工作打好基礎。
其次,對困難職工和重病職工要做好思想疏導和精神安慰工作。由于家庭困難或生重病,職工及家屬精神壓力很大,特別敏感,尤其需要我們組織上多給予關心和鼓勵,增強他們戰勝困難或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如:職工新發現患上癌癥,情緒不好,精神壓力大,談癌色變。我們要及時給予關心、開導和慰問,現在醫藥科技發達,只要配合治療,用藥得當,肯定能治好;再舉身邊重病職工生活得很好的例子,以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
最后,根據掌握的各類情況,給予不同類型的幫扶,如:資金補助:對家庭確實困難,上大學缺資金來源及生重病自費較高的給予資金補助;護理幫扶:對有嚴重后遺癥、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無子女或子女常年不在身邊且不在同一個城市居住,無配偶或者配偶常年不在身邊且不在同一個城市居住的離退休職工和無子女或子女常年不在身邊且不在同一個城市居住的職工遺屬,在生活料理、就醫、用車等方面給予關心和幫助:政策幫扶:與各地市人事勞動部門的密切聯系,了解和掌握社會幫扶優惠政策,并利用優惠政策解決特困職工的實際困難,慰問、交流幫扶:對鰥寡孤獨老人、因重大工傷事故、長期患病導致喪失勞動能力的困難職工、遭遇突發性災難的職工、除遺屬生活費外無其他收入來源的職工遺屬,除對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進行資金補助外,還要開展登門走訪慰問活動,加強溝通交流,增強職工應對困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