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如何恰當地把歌曲引入語文課堂中來,列舉了許多語文課題和與之相匹配的歌詞。歌詞通俗易懂,歌曲經典流行,在教學實踐中讓歌曲與文本巧妙結合,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寓教于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引入;歌曲;激活;語文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結合的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應通過文本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使其適應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又要讓學生走進歷史,邁入現實,觸摸作者的脈搏,感觸文本的“血與肉”,接受人文的滋養——思想的教育、情感的熏陶、審美的提高;“只見工具不見人”(只見工具性,不見人文性)是絕對不可取的。那么,怎樣加強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呢?信息技術的發展恰好適應了這一要求,多媒體設備成了語文教學良好的輔助工具。課堂教學時或配以名家的經典朗誦,或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斷、歌曲,或借助文質兼美的課件畫面……極大地豐富和擴展課堂知識容量,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直觀感受和領悟能力,極大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從而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審美愉悅和人文熏陶。下面我就具體說說歌曲的引入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
人類有著豐富而復雜的情感,而抒發情感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文本、歌曲就是其中重要的兩種方式。一首好歌本身就是一首優美動人的抒情詩。中學時代,又正是青少年追求夢想,醉心歌、詩的時代,如果能恰當地將歌曲引入語文課堂,讓歌曲與文本巧妙結合,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寓教于樂、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語文新教材中有不少佳作或名著,如《孔雀東南飛》《荊軻刺秦王》《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雷雨》《哈姆雷特》等。而且一部分作品曾被搬上銀幕或熒屏,有的還以多種戲劇形式活躍于舞臺上,如京劇、越劇、婺劇。這些影視文學中的許多歌曲早已膾炙人口,傳唱不絕。
如《三國演義》那首蕩氣回腸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和動心悅耳的片尾曲“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還有《水滸傳》中那激昂高亢的《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幾乎人人會唱。老師在講解與之相關的課文時,可根據需要,或全引,或半引,或開頭引,或收課引,或中間插,只要適時恰當,就能為語文課堂增色添彩。
《林黛玉進賈府》有個精彩的情節“寶黛初會”。初會時,寶玉眼中的黛玉是“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黛玉眼中的寶玉則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極好”,且兩人都有似曾相識之感。而越劇中也有幾個名段把寶黛那種心靈相通、性格一致、感情融洽的特點,反映得惟妙惟肖。“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寶玉格外驚喜,在寶玉眼中,林妹妹“面容好似花照水,行動好似風拂柳”。而黛玉眸子里的寶玉也超凡脫俗,“都說他腹內草莽人輕浮,我看他骨格清新非俗流……”兩相對照,別有情趣。像這種戲劇歌詞的適當采擷,能活躍課堂氣氛,扮“靚”語文課堂。而歌曲《枉凝眉》《聰明累》《葬花吟》等對人物的刻畫也是入木三分,它的引入可加深讀者對人物的賞析,使紅樓人物躍然紙上。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可運用多媒體教學。先播放《好漢歌》,讓學生沉浸在那高亢激昂的樂曲聲中,然后由“好漢”引到《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一百〇八將,說他們個個“身懷絕技、英勇無比”,卻“被逼梁山”,如李逵、魯智深、武松、林沖等,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到主人公豹子頭林沖。這樣引題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謂一箭雙雕。
除戲劇之外,流行歌曲、名曲也可輔助語文教學。如講到《孔雀東南飛》時,以屠洪剛演唱的《孔雀東南飛》結束課文,讓學生感受歌曲獨特的魅力,同時與課文內容對照,加深體悟。如講到《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以飽含激情的筆調,寫出了保姆對“兒子”真摯的愛)時,把《燭光里的媽媽》引入課堂,讓學生體悟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以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課文。理解“我”與“母親”,并激發學生感受母愛,感悟親情,巧妙而不失時機地進行了德育教育。引入這樣深情的曲調,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陶冶了情操,使情感教育與文學鑒賞巧妙結合。這種德育滲透比上課直接進行空洞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在當今樂壇,出現了一種新時尚將唐詩宋詞演繹成歌曲。因此,我在講到唐詩宋詞時,特意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欣賞相應的歌曲(MTV或Flash歌曲),既讓其獲得了別樣的視聽感受,又幫助其理解與記憶,深受學生歡迎。
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畢竟不是音樂課,歌曲只是佐料,不是語文課主餐,引入歌曲切忌喧賓奪主,更不可牽強附會。只有恰當、適度的引用才是成功、有益的引用,才能真正為語文課增色添彩,真正地活躍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顧紹竹.借助音樂激活語文課堂[J].考試周刊,2011(48).
[2]馬蘇明.用音樂點綴語文課堂[J].語文天地,2013(24).
[3]郭海霞.淺談巧用音樂激活語文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
作者簡介:劉慧萍,女,1977年生,江西上高縣人,任教于江西省信豐中學,現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教育教學。
(編輯:陳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