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吐槽”一詞在網絡以及在生活中使用的越來越頻繁,“吐槽”一詞的意義和組合形式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豐富,產生了很多引申意義。本文就“吐槽” 一詞的出處、意義和內涵擴展狀況以及其語法特征等內容進行探討,從而使我們能夠更為全面、深入地認識“吐槽”一詞。
【關鍵詞】吐槽;語義;語法特征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吐槽”作為新興的詞語,在年輕人群體中使用的比較頻繁,隨著其使用頻率的增多,其意義和組合形式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豐富,產生了很多引申意義。目前學術界對該詞有了一些研究,但是對它研究的還不夠全面,有關“吐槽”的數篇文獻僅把它作為一個網絡新詞或外來詞進行介紹和初步分析。為了使我們對該詞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深入的認識,本文將對“吐槽”一詞的來源、語義特征、形式變化及語法功能等方面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吐槽”一詞的出處
“吐槽”一詞最早是從哪里來的呢?查閱文獻發現關于該詞 的來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吐槽”一詞最早源于日語,指日本漫才(日本的一種站臺喜劇,類似相聲)里的“突っ込み”。日本漫才中一般有兩個人物,他們分別扮演兩種不同的角色,比較類似于中國相聲中的捧哏和逗哏。其中一個是故意裝傻、犯低級錯誤的角色,另一個人扮演頭腦清晰的正常人,扮演正常人的會用調侃的語言、幽默詼諧的行為來指出并糾正那個傻乎乎的角色所犯的錯誤或產生的漏洞,兩個人完成的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叫“吐槽”。“吐槽”最早在中國臺灣地區被翻譯并通過網絡傳播,隨后通過漫畫、游戲社群等傳播途徑(如Acfun 和bilibili等彈幕網站)流行開來,并成為網絡熱詞。第二種說法認為“吐槽”來自于臺灣的閩南語,臺灣的閩南語中有“thuh-tshàu”發音的詞,該詞的讀音類似于漢字“吐槽、吐嘈、托臭”等的發音。該詞作為臺灣方言詞,在閩南語里的意思為某人在大庭廣眾之下故意不遷就、不順從朋友或同伴的意思來說話。
二、“吐槽”的語義及其內涵擴展
有關“吐槽”來源的兩種說法都指向了“吐槽”的原本意味是指從說話一方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缺陷或漏洞,然后對這個漏洞或缺陷發出帶有調侃意味的疑問或感嘆,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一種幽默和詼諧的趣味。我們可以通過兩個例子來體味一番。
例1:旁邊的某演員也忍不住吐槽:“我覺得他這次的角色詮釋得很好,完全是本色出演。”
例2: 周冬雨吐槽馬思純重色輕友,兩人互相吐槽的畫面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上面的兩個例子中的“吐槽”,體現了一種機智、幽默和娛樂精神,體現出其原本的魅力。但隨著語言的不斷傳播,人們在交流與使用的過程中給該詞增添了一些其原本沒有的意思,產生了一些引申意義和新的組合形式。
認知語言學中的隱喻理論認為,抽象的意義觀念往往說不清道不明,如果引用具體的、形象的東西來表達抽象的意味,抽象的東西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吐槽”一詞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吐”字一般為吐出的意思,“槽”一般形容牲畜的食槽、碗,兩個字放一起理解,會產生一種往別人的碗里吐臟東西的意思。這樣的解釋十分形象,在這里可以感覺出該詞含有一種貶義色彩。吐是口字旁,也有說話的意味,如果吐出的是不好的言語, 那么“吐槽”一詞就會引申出抱怨、吐苦水、找茬、諷刺、揭露等含義。
(一)引申為抱怨、吐苦水、發牢騷
例3:爸爸對女兒不滿意,女兒對爸爸也不滿意,大家輪流 “吐槽”,吐完就什么事都沒有了,然后就把平常很難解決的問題講個清楚。
例4:美國《柯南脫口秀》的主持人柯南在節目上吐槽,稱大鵬主持的《大鵬嘚吧嘚》的片頭抄襲自己節目導致大鵬先生內疚,所以自己覺得很不好意思。
例3中的“吐槽”是爸爸與女兒互相吐苦水、道不滿。例4中的“吐槽”是美國主持人柯南對自己的節目被抄襲而表達出的一種不滿,所發的牢騷。這種吐口水或發牢騷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一種譏諫、諷刺的作用。
(二)引申為找茬、挑刺
例5:她擔心小紕漏引起大麻煩,網民吐槽的本事,她再熟悉不過。
例5中網友“吐槽”的本事,即指網友找茬、挑刺的本事。
(三)引申為揭露、揭穿、拆臺
例6:葛劍雄在一次會議上吐槽了當年考研政治題提前泄題,從而使泄題事件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例6中的“吐槽”是指葛劍雄揭露、反映某種不好的現象,屬于中性詞義。此外“吐槽”再引申的話也可以是對一些行為或事件發表的直接、犀利的評論。
(四)引申為批評、指責
例7:央視官微用預告懸疑的手法,充分調動了公眾的興趣與收看欲望,但最終播出的節目讓公眾異常失望,網友紛紛對央視的這種做法進行吐槽與指責。
例8:每年的春節晚會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不管是導演人選、演員陣容還是節目內容,都可能引起網友的點贊或吐槽。
例7中,吐槽與指責同時出現,結合語境,二者應為同義詞。例8中點贊和吐槽同時出現,結合語境,二者應為反義詞。從這些例子當中也可以發現吐槽的對象一般是人,但也可以是吐槽特定的事物、行為。
三、“吐槽”的形式變化及語法特征
(一)作名詞
“吐槽”的本意是指從說話一方的語言或行為中找到一個缺陷或漏洞,然后對這個語言或行為的漏洞發出疑問或感嘆,而這個疑問或感嘆往往帶有調侃的意味,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一種幽默和詼諧的趣味,這里體現了它的動詞性用法,但“吐槽”也可以引申為名詞,代指調侃的內容。下面就是三個“吐槽”作為名詞的例子。
例9:重慶公交建設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網友紛紛在“關于重慶公交的幾條吐槽和建議”的帖子下面回帖。
例10:澳大利亞的一個女主播,最近穿了一件綠色套裝主持節目,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轉發吐槽。
例11:女孩轉五萬見網友事件引發了網友們的吐槽。
(二)加“的”作名詞性短語
例12: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引發眾網友熱議,對于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主角之間的感情糾葛網友們觀點不一,其中不乏吐槽的——“怎么越往后面劇情越狗血?”
顯然,這個例子中,“吐槽”后加助詞“的”也可做名詞性短語,“吐槽的”就是指發出調侃或疑問的人,即吐槽的人。
(三)作動詞
1.動賓結構
例13:記者在南京南站進站口看到了幾條長隊,不少乘客吐槽車站“刷臉”系統太慢。
例13吐槽后邊直接跟“車站刷臉系統太慢”,構成動賓結構。
2.主謂結構
如例13主語為“乘客”,之后跟“吐槽”作謂語,構成主謂結構。
3.被動形式
“吐槽”的被動形式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完整的被動句形式即有被動形式的標志“被”字后面加名詞性成分,“被”字后面跟的是施事者,然后再加“吐槽”,如某明星的穿衣風格被網友吐槽;另一種是被動標記詞后直接加“吐槽”,這種形式省略了施事方,如某明星的穿衣風格遭吐槽。第二種更簡便,所以更常見。
(四)離合詞形式
把原來的一個緊湊的詞語拆開或在其中間、前、后加幾個字,使該詞語的結構變得較為松散的形式就是離合詞形式。“吐槽”一詞的離合形式變化分為兩種,分別為離合形式和重疊結構。
1.離合形式。
例14:我確實不曉得怎么說了,這種心情憋在心里頭太難受 了,只能隨便吐個槽發泄一下了。
這些例子中“吐槽”中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吐個槽、吐一大槽、吐得一口好槽,這樣的用法更活潑有趣,有生活氣息。
2.重疊結構
如“吐吐槽”這樣的說法就屬于重疊結構。
(五)組合結構
例15:某編劇發微博感慨道:“我想寫歡樂的吐槽風,可總是寫成正劇的文藝風怎么辦?”
除了上述例子中的“吐槽風”“神吐槽”“吐槽君”,這樣的組合結構還有很多,比如“吐槽吧”“吐槽會”“吐槽專區”等,可以看出這些詞組的一般構成都是在“吐槽”的前或后加一個單音節或雙音節詞,顯示出“吐槽”一詞靈活的組合能力。
四、結語
作為一個新興詞匯,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多和使用范圍的擴大,“吐槽”由原意為發出帶有調侃意味的感慨或疑問的較為單一的含義,逐漸引申發展出多重含義,該詞的形式也靈活多變,尤其在組合方面,構詞能力相當靈活。該詞響亮、傳神、形象,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從字面理解進而學會,并發展出更多的引申義。它俚俗又充滿時尚感,滿足了人們個性表達的需要。但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吐槽”一詞只是流行一時,還是越來越被接受和使用,成為漢語中一個重要的新詞匯,還需經受時間的檢驗。
參考文獻
[1]張恒君.“吐槽”正流行[J].語文博覽, 2013(4).
[2]李爽爽.關于“吐槽”一詞的形成及演變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5(9).
[3]劉子倩.“薄案”公開庭審幕后[N].新民晚報,2014-9-1.
[4]楊洪濤.點贊與吐槽[N].光明日報,2015-2-23.
作者簡介:張小會,系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研究生。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