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武威職業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系,甘肅 武威 733000)
"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MOOC構建探索
張玉梅
(武威職業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系,甘肅 武威 733000)
文章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結合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際情況和MOOC的內涵、特點,分析探究關聯主義網絡學習觀、最近發展區理論、成果導向的評價方法在MOOC課程設計中的作用,提出問題導向式MOOC課程設計的原則及方案.
互聯網+;MOOC;網絡學習觀;成果導向
自2012年起,中國"互聯網+教育"開始進入人們視野,逐漸風靡整個教育領域,并且在持續發酵中,"互聯網+教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教育,也不再是對信息技術發展不斷追逐,而是讓師生共同參與使用互聯網資源,其本質是為了全面深入推進教育現代化,通過互聯網傳遞優質教學資源,促進每一個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自由發展."互聯網+教育"時代的來臨,為教學模式的改變提供了新的契機,師生關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MOOC,微信公眾號,微課,電子書包,翻轉課堂,學習空間,云課堂等這些"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發展,極大地拓展了優質教育資源使用價值,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變革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進了教育公平和提高了教育質量.
所謂的MOOC即為"開放式大型網絡課程"的英文縮寫.而這種開放式大型化的網絡課程從其本質上講屬于在線教育的一種新型形式,尤其是在課程資源方面具有較大豐富性.MOOC的出現,對傳統課堂教學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盛行一時的"MOOC熱"過后,人們開始冷靜反思慕課帶來的教育改革和新教學模式,遠遠比加入慕課要重要得多,開始尋找探索行之有效開展慕課的途徑和方法,尋求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的融合[1].使用慕課,高校可以"翻轉課堂",將教育由"教師中心"轉變為"學生中心".翻轉課堂的出現讓人們看到了希望,它不僅能夠實現兩者的銜接,而且可以將兩者的優點發揮到極致.
MOOC成功實現了一種高端的知識交換模式.它適用于專家培訓、各學科間的交流學習以及特殊教育的學習模式[1]:任何學習類型的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傳播.由上述說明,并結合目前存在的課程案例,可知MOOC具有以下特征.
1.2.1 一種開放式的教育形式
與傳統教學相比,MOOC的課程信息和教學資源都是開放式的,它的教學內容通過網絡傳播,學習沒有人數、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習者可以自主學習,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使用多種工具或平臺參與學習.
1.2.2 教學資源足夠充分
針對MOOC而言,其在教學資源上可以說是較為豐富,同時這些充足的教學資源也實現了共享,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學習者可以根據本身學習的需要學習不同學校的課程教學資源,而這些課程內容往往來自優秀高校的著名教授或者是著名講師,課程的實際內容更是涉及不同專業的方方面面.
1.2.3 形成了一種新的課程模式
MOOC的發展形成了一種新的課程模式,因此具有非常完整的課程結構,包括課程目標、協調人、話題、時間安排、作業等,這是一般網絡主題討論沒有的;它是一種成性的課程,初時僅提供少量的學習材料,知識的獲取主要是通過對某一種領域的話題討論、組織活動、思考和交流來實現.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中是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能更直接地為學生傳授計算機知識,同時,突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的訓練與培養[2].但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教學中,教學方式還是采用傳統的講授形式,好幾個教學班合在一起同時授課.教師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課時中將所有的課程內容全面講授,往往在課堂中教師講授會占取大部分課時,學生學習時間縮短,同時,教師也沒有時間去解答學生學習中存在問題,學習主體不突出.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削弱了學生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
每個學習個體具有的基礎水平是不同的,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而在現在高職教育中,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知識是統一講授的,這樣有可能會導致基礎好的學生對課程"不屑一顧",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又很難跟上學習進度,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學習的兩極化,基礎較好的學生和基礎較差學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這樣對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將會起到阻礙作用[3].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開設在高職院校的每個專業,不同專業應該有不同教學內容,但在實際教學當中,不同專業的教學內容是統一的,教學資源單一,在教學內容中沒有體現出專業的特色.單一的教學資源影響學生質量的培養,每個專業的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再加上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差,從而導致"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實際教學質量也就難以提高.
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探究關聯主義網絡學習觀、最近發展區理論、成果導向的評價方法在MOOC課程設計中的作用,提出問題導向式MOOC課程設計的原則及方案.關聯主義倡導"關注獲取知識的途徑而不僅僅是知識本身"的"網絡學習觀",它強調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不斷設計"節點",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線上線下的銜接學習[4];"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教師設置問題的難度要恰當;成果導向的評價方式則更加關注社會對畢業生的要求,進而反饋調整整個課程設計過程[5].針對武威職業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采用問題導向式的MOOC環境下的課程設計并對學生進行教學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對課堂的參與度,并可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彌補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差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終對武威職業學院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問題作出改善.
通過本次實踐,筆者將探索依據怎樣的方式將共享的教學資源校本化,問題導向式MOOC如何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開展,如何在高職院校不同專業間大規模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MOOC等.本次的實踐探究力求尋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從長遠角度能夠減輕教師教學工作量的方法,以期在不增加教師教學任務的情況下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最終造福全體師生.
(1)確立計算機實踐操作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重要的教育意義.高職院校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計算機素養,教會學生如何應用計算機去解決生活中常出現的問題,使學生會熟練操作計算機.但是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約束了學生實踐操作,阻礙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降低了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的首要目標是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實際應用價值進行探究,確立計算機實踐操作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重要的教育意義.
(2)構建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為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MOOC課程模式.MOOC是在線教育平臺最新發展的典型代表,本文對MOOC的課程模式進行探索,借鑒MOOC課程模式的優勢,并針對目前MOOC課程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以計算機應用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為指導,構建"計算機應用基礎"MOOC課程模式框架.
(3)制定出適合該種校本大規模線上線下結合授課的教學設計方案,并找到一種適合該類課程的有效的評價方法,以期為同類院校實施同類課程提供借鑒.
(4)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教學并進行探索性實踐.
(1)加強計算機實踐操作"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狹義工具論"、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脫節、應試型教學等不良現象[6].課題深入分析實際生活中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重點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間的契合點,針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借鑒素質教育的改革成果,以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為導向,從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等不同層面入手,提出針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案.
(2)注重學生實踐操作導向的MOOC課程模式框架構建.針對目前MOOC課程模式中存在的理論支持不足、課程目標不明確、模式推廣性較差等問題,以加強學生實踐操作為指導,以課程模式的主題、功能、環境3個要素為切入點,依次從目標設計、內容設計、結構設計、評價設計、模式實施建構5個方面,對當前的MOOC課程模式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構建注重學生實踐操作為導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MOOC課程模式框架.
(3)結合現有的優秀的MOOC資源及MOOC的原理與方法,建設和整合更加適合本校學生的課程資源.
(4)利用本校教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和MOOC有效、深度融合,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對傳統的教學流程進行變革,對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創新.
(5)將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教學并進行探索性實踐.
[1]李征宇,化美艷.MOOC的特點及其對傳統高等教育的影響[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4(1):17-18.
[2]楊美濃.基于MOOC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設計[J].信息化建設,2016(7):179-180.
[3]王珺.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8):137-138.
[4]謝敏."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教學智慧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5]王植.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電子測試,2016(13):87-88.
[6]王繪娟.論"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9):165,170.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Zhang Yume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Wuwei Occupational Collage, Wuwei 733000, China)
In this paper,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educ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OC, analyzes the role of relationalist network learning theory,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rea theory and the result-oriented evaluation method in the MOOC curriculum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programs of the problem-oriented MOOC curriculum design.
Internet+; MOOC; network learning theory; result-oriented
張玉梅(1980- ),女,甘肅民勤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