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日進/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副巡視員
楊 瑛 王小軍 華緒川/江蘇省農業委員會
全面推進生豬屠宰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袁日進/江蘇省農業委員會副巡視員
楊 瑛 王小軍 華緒川/江蘇省農業委員會
近年來,江蘇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生豬屠宰管理工作部署要求,以“全產業鏈發展、標準化生產、規范化監管、信息化管理”為工作目標,突出在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屠宰企業標準化創建、生豬屠宰“掃雷行動”、監管信息化建設方面做好“加、減、乘、除”法,生豬屠宰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肉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畜禽屠宰管理職能移交農業部門后,針對全省生豬屠宰企業數量多、規模小、裝備落后、產能過剩嚴重等突出問題,及時調整屠宰企業布局規劃與發展思路,以全面開展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為抓手,堅持在壓縮落后過剩產能上動真格、下真功、見實效。制定政策。2015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畜禽屠宰行業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全面啟動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工作,明確用3年時間將全省生豬屠宰企業數量壓縮到150家以內,全面實現工廠化屠宰。同時,省農委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出臺獎補政策,省級財政拿出1.4億元資金,對整體推進完成清理整頓任務的縣(市、區),分別給予50萬~400萬元不等的工作獎補。落實責任。全省涉及清理整頓工作的78個縣(市、區)政府,均制定了清理整頓工作實施方案,落實了鄉鎮政府、農業、市場監管、環保、公安等相關部門職責,明確不合格屠宰點關閉時序表,倒排進度,掛圖作戰。省農委將清理整頓工作列入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績效考核指標,建立清理整頓工作進展季度通報制度,各地層層落實責任,市與縣、縣與鄉鎮簽訂工作目標責任狀,確保按照計劃進度完成清理整頓任務。陽光驗收。省農委將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工作實行項目化管理,制定印發了《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項目檢查驗收辦法》,明確項目縣(市、區)完成清理整頓任務后,采取“縣級自查、市級復核、省級驗收”的檢查驗收程序,通過公開招標,委托第三方開展省級檢查驗收工作。在各級農業部門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工作基本完成。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已累計關閉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835家,占應關閉企業總數的98.5%,淘汰落后生豬屠宰產能近2000萬頭,計劃到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清理整頓工作。屆時,全省生豬屠宰行業的素質將實現結構性、根本性、整體性提升。
在“壓點”的同時,同步開展“提質”行動,按照“調查研究、試點示范、全面推進”的步驟,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解決生豬屠宰企業“硬件不好、軟件不全”等問題,提升肉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開展調查研究。2016年,省農委將“生豬屠宰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研究”列為重點研究課題,在對全省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充分調研基礎上,研究提出建立健全生豬屠宰質量管理體系的“五化四有”標準化建設思路,即工藝流程科學化、設施裝備標準化、檢驗檢疫規范化、監控追溯全程化、污水處理達標化和有健全的質量內控機構、有完善的規章制度、有充足的質量技術人員、有風險評估糾偏機制。組織試點示范。2017年,省農委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將“生豬屠宰質量安全管理技術集成與應用”列入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按照高、中、低三個等次選擇3家企業開展標準化建設試點示范,努力探索符合江蘇實際的生豬屠宰標準化創建實施辦法。積極謀劃推進。2017年1月,經省政府同意,省農委向各設區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畜禽屠宰行業管理的意見》,提出了開展畜禽屠宰標準化建設,全面實施生豬屠宰質量安全保障工程的工作要求。從2018年起,在試點示范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方案、爭取政策,分批實施、大力推進,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實現生豬定點屠宰標準化創建全覆蓋。
圍繞生豬屠宰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作為、狠抓重點,始終保持對生豬屠宰違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嚴厲打擊私屠濫宰等違法行為。大力開展生豬屠宰監管“掃雷行動”,會同公安、食藥等部門,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豬、注水或注入其他違禁物質等違法行為。去年以來,全省共出動生豬屠宰監管執法人員5萬余人次,屠宰環節瘦肉精抽檢222萬份,立案查處屠宰違法案件211件,移送公安機關31件,搗毀私屠濫宰窩點111個,有力打擊了生豬屠宰違法行為,不斷規范屠宰市場秩序。強化定點屠宰企業監管。扎實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去年以來,全省132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其中15家目前處于停產或停業狀態)累計接受全面監督檢查和日常監督檢查800余次,發現并整改不合格項目255項。印發《關于做好生豬屠宰企業建設和驗收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全省新批建生豬屠宰企業的建設與驗收工作,在建設選址、設計標準、質量管理、環境保護、無害化處理等方面明確建設驗收要求。組織開展畜禽屠宰企業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屠宰行業安全生產大檢查,舉辦安全生產管理培訓班,提高屠宰企業安全生產意識,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范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監管。會同省財政廳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生豬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無害化處理和補貼資金發放工作程序及要求。中央財政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資金撥付渠道調整后,積極協調省財政落實項目資金,同時明確自2018年開始,省級補貼資金實行切塊下達、包干使用,補貼標準、無害化處理范圍和方式、監督管理等工作要求不變,確保病害豬及病害豬產品“應處盡處”。

標準化肉制品加工場
借力“互聯網+”,推進生豬屠宰監管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執法監管效能。注重資金保障。創設和營造多元化投入的政策環境,建立財政投資引導、企業投入主導的經費保障機制。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生豬屠宰監控系統運行維護專項資金135萬元。注重技術保障。加強與軟件研發、江蘇電信、江蘇廣電等單位協作,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形成各方協同推進的良好氛圍。注重實施效果。建設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依托電信公司“全球眼”技術,在全省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進場查驗、待宰靜養、檢疫檢驗、產品出廠、無害化處理等關鍵崗位,布設645個高清攝像頭,努力實現監管工作實時化、可視化。建設動物衛生監督管理系統,開發檢疫監督軟件,努力實現動物產品、檢疫監督的全流程、可追溯管理。建設無害化處理監管系統,對屠宰企業病死豬及其產品等集中無害化處理,無害化運輸車輛統一安裝移動視頻監控及GPS定位,努力確保監管無盲區、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