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要: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顧名思義,我們的教育應該以不斷變化發展的生活為內容,以生活實際為內容,在平時生活中貫穿教育思想,在教育中不斷融入生活實際。實現教育的知行統一,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并且能夠主動學習、終身學習。
關鍵詞:生活教育課堂實踐社會生活
一、 當代中國教育現狀
中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進步,尤其是大學教育。雖然與許多世界名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也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但這些成就仍然不能改變應試教育在中國根深蒂固的影響。
應試教育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對考試科目與考查科目的重視程度相去甚遠,中高考的改革實踐仍然無法改變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自然也無法減輕父母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和希望。學生過重的壓力導致了他們害怕學習,恐懼家長和教師,產生嚴重的逆反心理,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 生活教育理念的內涵
根據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我們可以明確:教育應該由生活決定并以生活為中心。人類生活在不斷變化也決定了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也應該隨之變化,使之符合社會生活的發展。當然,實踐是生活的內容,教育也應該在實踐中進行,并指導和服務實踐。
當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人離不開社會,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總是離不開社會提供的種種條件,總要受到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環境的制約。因此生活教育必須合理利用社會生活環境,以社會為學校。不能將教育局限為學校教育,而應該擴大學校教育的內容和對象。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在生活中、在社會中、在大自然中學習和感悟,將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聯系,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知行統一。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進行創造性勞動。
三、 生活教育理念在思品課堂中的探索實踐
在思品課堂中貫徹落實生活教育理念是有現實意義的,以下是我在本課程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的實踐探索:
案例一:
在八年級下冊的第20課《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中,要求學生了解我國的人口問題以及嚴峻的資源形勢,并且從中學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首先以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停水問題引發的生活問題、祖孫觀念差異導入,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里停水的經歷,由此聯想到生活中需要的自然資源。通過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中同齡人的故事引至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歷,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自然資源是我們生存和生活的基礎,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學生思考身邊事,把資源與生活生產聯系起來,從而由感性到理性,理解資源的重要性。
最后,我以“生活反思”環節探討我們家庭或學校生活中在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方面有什么做得不夠的地方,請指出并提出自己的建議。從社會生活轉向學生和家庭生活。促進學生反思,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并將這種學習能力發展為生活能力,有效地深化學生親近社會、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并且將此落實為行動。
案例二:
在八年級上冊第4課《孝敬父母長輩》中,教材要求學生掌握子女對父母長輩履行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關愛、贍養等,了解孝敬父母長輩的原因和意義。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生活教育理念,我通過生活劇《家有兒女》中子女為父母洗腳這一內容,母親前后不同的反應展開。
以為父母洗腳這一主線提問學生你是否曾經向父母表達孝敬之意,通過何種方式展開,學生通過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并回答通過一句親切的問候、一次耐心的傾聽、一段貼心的話語、一杯溫暖的熱茶、一把舒適的椅子、一份生日的禮物表達。有效地將生活經歷與書本內容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另外我又以當下熱門的時事話題如:扶老人、常回家看看立法等。通過視頻材料以及圖片材料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父母長輩的孤獨和困難,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生活教育理念倡導學習聯系生活,這里的生活既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當然也包括社會生活。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因此通過社會時事培養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的習慣,學會親近社會和服務社會。在親近社會和服務社會的過程中,了解社會的發展和變化,適應社會不斷變化的要求,才能真正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
四、 生活教育理念在思品課堂中運用的意義
在實踐生活教育理念融入思品課堂的過程中,明顯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后期的作業反饋中,對于相關的記憶知識,學生在理解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印象更為深刻。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種種弊端,明確主導與主體的關系,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情感價值觀的體驗,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梢灶A見的是,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一定能有所提高。并且真正地將學校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服務于生活。
別林斯基認為:“創造人的是自然界,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笨梢娚詈徒逃旧砭褪窍嗷ヂ撓迪嗷ゴ龠M的。在一線的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絕對不僅僅是書本知識和學會解題的能力,而是應該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真正地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我也將在基層教師這個崗位上,不斷運用各種教育理念,探索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3]林梅玉“生活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課教學中的回歸[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
[4]陶行知生活教育[A].生活教育文選[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5]周洪宇,余子俠,熊賢君.陶行知與中外文化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