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伊娜??
摘要:本文從我國高職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以及原因分析,并對我國高職目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某些方面不足,希望能為高職學生就業問題找到一條較好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高職;就業指導;就業導向服務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普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對于集中培養技能型應用人才的高職院校而言,學生的就業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學生是學院的“產品”,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是否好、“產品”是否暢銷、質量是否合格、是否經得起市場的檢驗,直接影響到高職學院的進一步發展。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將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
一、 就業指導工作的相關理論概述
1. 就業與就業指導的定義
就業是指一定年齡階段內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所進行的活動。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概念,從廣義上而言,就是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符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根據國家政策導向,及時的就業或者創業,為他們提供就業方面的指導,幫助大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生存價值。
2. 現階段我國就業指導模式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研究人員就從工作方式為著力點,針對就業指導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第一,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
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年級、學歷層次,采用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針對不同的年級,適合的職業教育是不同的,采取這種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職業指導,由學校負責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幫助學生明確自己適合的職業種類,確定好具體的就業意向。
第二,網絡就業指導
在我國科技水平的發展下,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作用逐步體現,成為拓展教育內容,提高教育途徑的有效方式。利用網絡指導,可以為大學生提供畢業和就業等方面的指導,將其落實到實處。鑒于網絡技術自身的優勢,大學生還可以將其與學校指導相結合,獲取到更為全面的就業指導。
第三,個性化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的提供還需要遵循個性化原則,做到“以線帶面”,注重學生獨立人格意識的培養,挖掘他們的發展潛能,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提高就業質量。在開展指導工作時,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群體的差異化、主體化與多樣化,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二、 我國高職就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
1. 我國高職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
在以往,就業指導被劃分為高校教育的一項內容,屬于教學活動的一種,也是高職階段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個內容,在大三學年開展,屬于一種臨時性的教學措施,是為了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個應急指導。就目前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僅僅包括政策宣傳講解、就業知識的發布、校園招聘會的舉辦幾個方面,忽視了系統全面的就業指導,也沒有根據大學生的個人特點為他們提供測定,不利于提高就業質量。
2. 我國高職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在社會的變革下,多數高職院校已經關注到了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紛紛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是還是多集中在最后一個學年,是一種突擊化的指導,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舉行培訓與教育,而學生在這時才開始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理念與教育,為時已晚。而無法對學生的就業起到真正的指導作用。
三、 我國高職就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
1. 轉變就業指導理念,重視“就業導向服務”
轉變主觀思想認識,真正把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高校要通過動員,發動全校所有師生共同參與就業指導工作,使全體教師都投入到就業指導工作中來。要讓全體教師認識到就業指導教學和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養,對于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認識到只有學校全員參與,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 搭建就業網絡平臺,提高就業指導效率
校企合作良好運行機制的建立是確保校企合作關系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有利保障。校企合作的意義眾所周知,但依然存在著校企合作乏力的問題。創新良好的合作機制是重點。一是要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機制;二是要建立校企合作多贏機制;三是要建立激勵導向機制;四是要建立約束機制;五是要建立科學評估機制;六是要建立教學運行機制。
3. 以“績效策略”促進就業指導的高效性
績效考核也稱成績或成果測評,績效考核是企業為了實現生產經營目的,運用特定的標準和指標,采取科學的方法,對承擔生產經營過程及結果的各級管理人員完成指定任務的工作實績和由此帶來的諸多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以學生的就業作為終極目標,打破原來死工資,固定獎金的做法。從而引進企業管理方法、管理主體多元化、目標控制中進入績效策略。以“績效策略”促進就業指導模式管理的多元化發展。形成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開放式、全員化、專業化和信息化的運行模式,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瑩等.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問題及對策探討[J].科技廣場,2009年2期第227頁.
[2]章蓉等.構建“利益-情感”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07年8期第21頁.
[3]張光輝,高耀明.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年7月.
[4]胡龍華,黃友健,劉建榮.新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07.
[5]王林.大學生就業指導[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7月.
[6]陳久喜.大學生就業指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1日.
[7]馬力,崔穎,王銀江.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2-09-07.
[8]R.Burke Johnson and Anthony J.Onwuegbuzie:Mixed Methods Research Paradigm Whose Time Has Come.Educational Research,Vol.33,No.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