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晨??
我國的設計行業長期以來一直依賴于藝術專業教育培養出的大量人才,無論是工業設計還是室內、景觀園林甚至是建筑規劃行業,都有大量的藝術院校學生投身其中,但是當一個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設計行業一線,他會很疑惑的發現,原來設計與藝術原本就是兩個不同的獨立領域,作為設計師服務于業主,以滿足業主的需求為核心的工作目標,在設計的過程中最先需要研究的就是種種諸如用戶心理、使用功能等實際的要求,而設計出的產品與商業緊密結合,從概念上來說,設計屬于多數人也服務于多數人。
而商業設計的這一特性卻恰恰是藝術家所排斥的,藝術脫胎于獨立的思考,發端于個人的頭腦與精神,以私密的形式所展現,反映了個人的審美追求與喜好,藝術總是與個性、獨特、魅力聯系在一起,在任何情況下,藝術都是個人化的,在我們的認識中,藝術與設計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稱為一對截然相反的行為過程,但是他們卻通過某些方式互相依存和激發,在對應的領域中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而能夠在自己的領域中真正能做到藝術與設計完美融合的人物無一不是人類史上的奇才,而安東尼奧·高迪就是其中之一。
安東尼奧·高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班牙的天才建筑師,當時的歐洲“新藝術運動”盛行,在經歷了黑暗的教會統治的哥特時代與光輝燦爛的文藝復興帶來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時代之后,“新藝術運動”應運而生,它發源于小規模的沙龍展覽中,在實際的設計領域中,表現為主張創造一種能適應工業化時代精神的簡化裝飾,反對歷史式樣,在設計中積極的模擬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元素,并以之為母題應用于建筑設計、各類工藝品以及工業產品。而高迪,作為新藝術運動在西班牙的杰出代表,立足于伊比利亞半島的民族與地域精神,繼承了諸多建筑流派與傳統元素,如來自東方的伊斯蘭風格、西歐的哥特主義以及自然主義等等。在這樣的融合背景下,再結合了他自身的天才想象和創作,最終形成了一種前所未見的只屬于高迪的獨特個人風格。
高迪的作品充分體現了“新藝術運動”的典型特征——來自于自然的有機形式和曲線,應該說對于自然的敬畏與膜拜,是高迪一生的創作中最重要的一環,他的作品中最獨到的特點,就是大量采用了對自然界中各類自然形態的模仿。如圣家族大教堂內部結構的靈感就來源于自然界的樹的結構。在他眼中所觀察到的自然之美,是因為富有實際的功能而產生的平衡精準的美感,他所倡導的審美觀是——自然就是美,美即是實用,實用即是自然的存在,自然即是實用的展現。他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直線是人為的,上帝創造自然用的都是曲線。”可以說這句話也代表了他對于設計的觀點,站在造物主的角度來思考,利用自然的元素解決問題。
在高迪的建筑觀點中,世間萬物都具有與建筑相通的關聯性,在他的眼中,建筑不再僅僅是建筑,建筑可以是雕塑,是一篇華美的交響樂,是一幅奇幻多彩的畫卷。在這樣的觀點指引下,高迪的風格豐富而又純粹,莊嚴而又富有趣味性,這是一種純粹個人化的藝術性建筑。在外在的表現手法上,他與巴洛克時代的建筑師相比,更加徹底地突破了傳統的線、面、體構造方式,大量采用曲線、曲體,從形體和雕塑性上賦予建筑新生命;而在更高的設計精神層面,高迪突破了傳統的對稱、和諧、穩定性的設計原則,追求非對稱沖突性和動勢感,這也使得他的作品獲得了特有的靈性與生機,應該說在作品的創作中,他獲得了充分表現個性的自由,同時他的作品也高度的反映了他內在激情澎湃的情感和心靈。
歌德認為建筑的最高境界是成為一種表現藝術。他的觀點在高迪建筑中體現得較為完美。當拋開一切的風格、運動等影響因素,單純的欣賞高迪所創造的建筑,我們能夠感受到就是那一份獨特的美感。他把建筑當做“藝術”的一種形式來對待。善于把他的藝術情感通過形體和裝飾的方式表現在建筑上。那些典雅、略顯詭異的生態造型,那些氣勢宏偉的雕塑,那些斑斕的色彩和材料肌理,無不顯示他的浪漫主義幻想,但是回溯到一切的源頭,你卻會意外的發現,高迪實際上從未接受過專門的藝術訓練,他的一切成就,最初都來源于幼年時期他對自然界中形狀(樹干、骨頭、甲殼蟲)的觀察所產生的看法,和他掌握的空間幾何知識以及他所體會到的試驗三維空間的必要性,事實上,這都是建立在理性嚴謹的觀察和科學的實驗態度上的。追根溯源,不難發現在他作品中最具象征力的自然元素背后,卻存在著一個實用理念和一個通過經驗和觀察得出來的哪種形狀最經濟的看法。他有一個著名論斷“獨特就是接近源頭”,這句話不能簡單的理解成是重新回歸自然界中的形狀結構或者去進行模仿,用加泰羅尼亞歷史學家和藝術評論家西里奇的話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根源中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高迪對手工技術相當了解,就像畫家了解自己的畫筆顏料一樣,建筑師喜愛將視覺效果與手工勞動結合起來,所以設計過程中的他很快就開始傾向三維實踐,傾向于制作或大或小的實物模型,他通過照片或者模型進行操作,直到找到可以一目了然的各種形狀方案,高迪的世界充滿實驗、摸索、錯誤和糾正,在這一過程中,他找到了最好的解決方法,從這個角度上講,他反轉了前人所走的建筑技術之路,他不是通過計算和理論去進行建筑設計,而是從模型到計算,之后再畫圖進行建造。在實驗過程中,他一次一次地從頭開始,得出新的發現,通過實踐解決問題。可能也正因此,他才敢說出“我的建筑和美學想法出于不容置疑的邏輯”。
在這些完美的創造背后,我們能夠看到,高迪建筑中的非理性因素都是以嚴格的理性審美原則作為基準的,這個原則控制著他不斷涌現的才思、靈感和創意,也指導他追求一種自然曲線上的建筑之美。看似奇思妙想的曲線結構的背后卻是嚴密的幾何計算,充滿感性的建筑卻是在理性的基礎上逐步提煉出來的,可以說,高迪是以一種虔誠的接近信仰的態度來對待設計本身,并通過他自身獨特的方式從截然不同的一條道路達到一種另類的藝術巔峰。而這種清醒的思想、觀察的態度、工作的方式對于我們這些后來者們無疑是最好的指引和警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