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冰 袁金彥 范凌娟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各大領域都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著改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需要結合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應用互聯網以及周邊產品最頻繁的一個群體。因而,在“互聯網+”環境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人文本,尊重人性,呈現開放、生態的教育特點,促進大學德育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借助互聯網平臺以及其各種產物,讓教育和互聯網深度融合。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不再是一種平臺工具,而是新的教育形態,換句話說,互聯網優勢在教育資源分配中進一步優化和整合,從而形成更加廣泛地教育新模式。因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背景下,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教育方法的創新。
一、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
為了更加實現個性化教育,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比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教師將重難點知識制作成短小視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或者下載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可以將疑惑同教師和其他同學討論。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了解到學生的個性和問題,從而針對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二、建立適應網絡時代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
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教師不能再按照傳統的教育方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因此,為了更好地符合時代的發展,大學應該建立一支符合網絡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其中,高校輔導員就是該隊伍的最主要構成。高校輔導員是最接近大學生的,利用“互聯網+”的開放生態和連接性,對更多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建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更好地將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借助互聯網傳播更多的優秀文化和思想,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優化“互聯網+”教育環境
首先,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生活在網絡環境和現實環境中,所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應該分為網絡環境和現實環境,可以稱之為“互聯網+環境”。其次,不斷改進和完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通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不斷優化互聯網+環境。高校的相關人員要對資金、設備和網路技術等進行優化配置,構建和諧自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平臺,可以通過多種網絡方式進行交流,從而促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四、開設網絡道德課程
通過開設網路道德課程,將主流文化和道德思想在網上傳播,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互聯網資源,提升學生的網絡道德,從而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具體來說,第一,通過網絡道德課程,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正確使用網絡,拓展視野,豐富知識,能夠不出國門就可以看到世界。第二,通過網絡道德課程讓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不傳播謠言,不隨意發泄自己的不滿,影響其他學生的價值觀。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各項互聯網活動的大方向,能夠和學生一起溝通交流,這樣學生才會從心里接受教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學生的認同感,才會自覺參與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五、利用現代網絡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學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第一,在校園網上創建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專題、學校吧以及大學思想道德教育群,在這些平臺上定期發布學生關注的社會道德事件,相關管理人結合學生的討論觀點,發布具有正面導向的觀點,從而讓這些平臺上發布的道德觀點具有及時性和真實性,讓思想政治教育呈現開放性和互動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第二,開展各種網絡文化活動。比如,開展各類征文活動、最美人物評選以及知識競賽等活動,利用網絡開放性的特點,加強活動的宣傳,吸引學生的眼球;利用網絡的即時性特點,突破時空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參賽,同時,可以隨時更新學生參賽作品的投票排名和評論;利用網絡互動性的特點,參加者、投票著、閱讀者以及評論者都可以通過平臺,實現互動交流,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對思想政治教育就更加容易接受,從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六、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下,大學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通過營造良好環境,組建符合新時代發展潮流的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加強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提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道德品質的應用型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