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摘要]針對“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實訓教學中的價值進行探究,突出表現在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等方面,并基于婦產科實訓教學的需求,提出“模擬實訓教學法”應用的相關建議,旨在全面提升婦產科實訓教學的綜合效果。
[關鍵詞]模擬實訓教學法;婦產科實訓教學;學生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臨床干預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很多婦產科專業學生卻存在著個人臨床實踐技能不足,操作經驗匱乏等問題,難以滿足當前婦產科的實際臨床需求。針對于上述問題,需要在全面認識到相關問題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改善婦產科專業教學的不足之處。“模擬實訓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實踐性特點的教學方式,更加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情況,對婦產科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文章將基于當前婦產科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究,討論“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實訓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希望能夠對相關研究產生一定的借鑒價值。
1“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實訓教學中應用的價值分析
“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實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對學生未來的工作與發展能夠產生積極引導價值。
1.1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婦產科教學活動中,多應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講解、學生傾聽,學生僅僅在記憶知識,卻沒有將所學習的各項婦產科知識與臨床實踐活動相互融合,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
“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實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通過情境模擬、環境模擬或者是互動討論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各項婦產科知識掌握能力,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模擬實訓教學法”能夠將婦產科知識與實踐活動相互融合,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思考”。
1.2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醫學知識具有更新快、內容多、綜合性強、臨床表現復雜等特點,婦產科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觀察情況、疾病評估情況等,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參與中診斷、治療、病因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傾聽,還需要動手參與實踐操作。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也能夠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探索欲望,激發學生更多的潛在能力。
2“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實訓教學中應用的方式
2.1準備工作
(1)實訓計劃。教師需要基于婦產科實訓大綱的要求,將相關的實訓項目設計到病例當中,創設實際的工作情境,通過提煉、歸納以及總結的方式,組織學生參與到模擬實訓活動中。
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婦產科實訓室通過為1位參與產前檢查的產婦實施臨床干預,通過胎心檢查、胎心監護等方式,明確其是否存在胎心過快的問題。如果具有胎心過快的情況,則需要為其實施怎樣的護理服務等等。
(2)實訓物品準備。設置模擬病房、治療室等。物品主要包含醫護服裝、治療單、婦產科專用儀器等。基于不同的實訓項目做好相關準備活動,使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3)學生準備。教師可以提前實訓室布置實訓任務,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協調,尋找一同參與實訓模擬的伙伴,互相分配任務等。基于實訓主題進行情境設計,編寫“劇本”。這種方式能夠使課堂學習活動“趣味盎然”,也能夠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模擬實訓練習活動中,感受到婦產科護理實訓鍛煉的樂趣。
2.2實施活動
(1)提出問題。開展模擬實訓練習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基于本次模擬實訓練習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學習、帶著問題思考。比如在指導學生參與產前檢查的相關內容實訓中,則可以提出“針對于初次參與產前檢查的產婦,建檔的具體內容包含哪些?”、“產前檢查結果評估產婦的情況,是否需要基于實際的孕周指標進行評價?”、“針對于過度緊張的產婦,應該怎樣做?”等問題。
(2)開展情境。學生之間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實施場景模擬。比如1名學生扮演接受產前檢查的產婦,1名學生負責扮演醫生,1名學生扮演護士的角色等等。基于產婦的實際臨床特點、心理狀態等模擬相關情境。
模擬的過程中,需要明確重點內容,根據病史收集的資料,進行相關的婦產科檢查項目和臨床操作。同時,需要積極開展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每一位學生均需要參與到診斷、治療以及醫護工作中,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互動總結。學生模擬實訓結束之后,則可以針對于模擬實訓的結果進行總結,評價模擬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學習他人優秀的工作經驗等,并要求學生寫本次實訓課的實驗報告,對學生未做到或難做的操作及疑問進行現場示范、解答問題,提出指導性建議。
3結語
“模擬實訓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教學指導中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課程學習體驗,使學生不僅僅單純的學習知識,而是將各項知識與實踐活動相互融合,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操作能力,使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培養更多優秀的婦產科護理人員,為良好護患關系的構建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能夠滿足新醫療改革的相關要求,有助于我國優質醫療衛生服務形象的塑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