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莉+章素平+張文艷+郭艷虹+常磊
【摘要】2022年的冬奧會舉辦在即,外語作為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有著極其明顯的重要性。對于大學生以及其他外語語言學習者來說,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奧會,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為賽事的順利開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掌握好外語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將首先介紹冬奧會背景之下對外語語言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然后闡述外語語言環境在語言習得上的重要性、必要性,最后從路徑的層面上對外語語言環境的培育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冬奧會 外語 語言環境
2022年的冬奧會舉辦在即,為了全面積極地做好禮賓接待、語言翻譯、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外語作為不可或缺的交流因素,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大學生以及其他外語語言學習者來說,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奧會,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為賽事的順利開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掌握好外語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順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迎接冬奧會的到來,對外語語言教學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培育出具備特定外語語言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將首先介紹冬奧會背景之下對外語語言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然后闡述外語語言環境在語言習得上的重要性、必要性,最后從路徑的層面上對外語語言環境的培育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冬奧會背景下對外語語言能力的要求
語言環境對于第二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語言只有在特定語言環境之中才能習得,而這在我國的外語教育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語言學在研究人類語言的過程中發現,人類與動物相比,其在語言上的最大不同是,人類的語言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文化的傳遞,而動物的語言是一種遺傳的表現,因此,人類語言的習得需要特定的環境和過程,而動物語言只需要基因發揮作用。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人類語言既然是一種文化的傳遞,自然也就需要特定的文化環境,這都說明了語言環境是人類獲得語言所必不可缺少的,是決定性格的因素。而外語的學習又和母語的學習有所不同,母語的學習有著充分的語言環境,從落地開始就在潛移默化的學習著母語;而外語的學習,無論是從生理條件上來說,還是從物理條件上來看,往往都缺乏目的語的語言環境。
在2015年7月,我國成功取得了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權,與2008年舉辦的夏季奧運會不同,北京冬奧會的場館設在了北京、北京延慶、河北張家口三個地方,這就對冬奧會的順利舉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志愿者的數量需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志愿者在賽事的舉行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承擔著禮賓接待、語言翻譯、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多個方面的任務。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大概使用了七萬多志愿者,而對于即將舉辦的冬奧會來說,僅北京冬奧會就開始了三個場館,還涉及境外場館,這必然會對所需要的志愿者在數量上大大增加。
其次,對志愿者的個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語言能力方面。作為一項國際賽事奧運會的志愿者,必須具備基本的外語交流能力。眾所周知,所謂的外語并非僅指英語這一門語言,法國、瑞士、加拿大等國家,在冬季賽事上有著強大的優勢,而這些地區使用的則是法語,而且,國際奧委會將英語和法語作為官方語言,可見,僅僅具備一定的英語交流溝通能力是不夠的,這便對志愿者的外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外語語言環境在語言習得上的必要性
在我國,學習外語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目的語的語言環境,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外語語言的教與學,大多僅僅依賴于課堂和教科書,這樣不僅在教學內容上受到限制,導致語言的輸入量少,而且在教學方式上也無法得以多樣化,導致外語語言的教學往往局限于書面語,學習者的聽說能力無法得到真正地鍛煉,語言能力自然無法獲得。而且,隨著這種傳統教育的影響加深,缺乏實際的交流,大量學習者并沒有把語言能力的提升作為學習的目標,而是將應付書面的考試作為了外語學習的目的,這顯然是不妥的。
首先,從目前的外語語言環境培育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外語教學中,教師都太過于重視語法和詞匯的教學,對于外語實踐環境的創設和培育缺乏相應的重視,把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糾正學生的語法錯誤上,而沒有進行相應的語言實踐訓練,這樣導致很多學生的外語口頭表達能力極弱。尤其是在用外語進行交流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出現恐懼的心理,這自然也就喪失了學習第二語言的真正意義。在世界全球化的社會環境之下,外語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如果一個學習外語的學生連最基本的交流能力都不具備,那要怎樣來面對做好一個志愿者乃至完成更重要任務的角色?所以,為外語語言學習者創設比較現實的、真實的語言環境,培育各種外語語言環境,是語言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應對國家、國際發展趨勢的必然舉措。
其次,綜合來說,在外語語言培育上主要存在著以下的問題:第一,外語教育上過分重視基礎內容的教學,而忽略了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雖然在第二語言的教學上,要重視基礎內容的教學,從而為真正地運用外語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語言能力才是語言交際的根本,如果缺乏運用語言的能力,那么用外語進行實際交流的能力便會缺乏。第二,在外語語言的教學方式上過于傳統、落后,不夠現代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更新,教學設備、教學條件也日益先進,但是在外語語言教學中,仍以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模式,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語言無法真正得到實踐運用,單純地以書面的形式存在,自然學生的外語能力無法得到真正地提升。第三,在外語語言能力的考核方面,單純地依賴“過級”考核,如英語的四六級考試之類的,而缺乏借助像冬奧會這樣的實際語言交流環境進行考核和鍛煉,外語口語表達能力無法得到重視。第四,外語語言培育目標的偏離。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像冬奧會這樣的國際交流項目日益增多,我國需要更多能夠應對這類國際環境的外語人才,而目前的外語教學缺乏語言環境的創設,培育出的外語人才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三、冬奧會背景下外語語言環境的培育路徑
為了迎接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積極做好禮賓接待、語言翻譯、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外語語言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國際奧委會正式認定的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同時,冬奧會的背景之下,也是我國外語教育改革的一大契機。一方面,要打破傳統外語教學的單一模式,改變傳統的外語教學觀念和方式,創設多樣化的語言學習環境;另一方面,要打破以英語教育為主的單一模式,推動法語、日語、漢語等外國語言的實用性教育,從而培養綜合性的外語人才。
首先,要通過改變外語語言教學的思想,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為外語語言環境的培育奠定基礎。上文有提到,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其他外語學習者,其外語能力無法得到真正地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者過分重視基礎知識的訓練,而忽略了語言能力的培養,因此,要為外語語言環境的培育創設奠定基礎,就要改變教育者的教學思想,把培養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尤其要通過真實的實踐訓練,來培養學習者的聽、說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地發揮外語語言的交流功能。對于即將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和志愿者等人員來說,只有具備特定的外語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了解冬奧會相關的比賽規則、比賽環境,與外國的裁判、運動員以及觀賽人員進行交流和溝通。各教育部門和教育者要與時俱進,積極地樹立正確的外語教學觀念,合理安排相關的課程,在保證學習者能夠扎實地掌握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課程,以滿足外語語言能力提升的需要。同時,也要針對冬奧會的需要,開設專業類的課程,以滿足賽事的需求。教學思想的改變與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同步的,為了培養學習者的外語語言能力,提高學習者的外語運用能力,為學習者提供運用外語的機會,鍛煉學生者的外語交流能力,是創設外語語言環境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類教學條件,創設良好的外語語言環境,提升學習者的外語能力。第一,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興趣是第二語言習得所必不可缺少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習者學習外語的興趣,才能充分發揮學習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外語的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采用先進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習者學習的重要途徑。第二,借助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為語言的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把網絡教學真正地引進到教學過程之中。借助多媒體的力量,像外語在線學習網站、視頻等方式,創設內容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通過培育虛擬的外語語言環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習者的語言能力。第三,要組織多種類型的實踐活動,為學習者學習外語提供真實地語言環境。第二語言的習得不同于母語的學習,語言環境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真實的交流或溝通環境中,學習者才能在逐漸的實踐過程中提升語言能力。例如,可以通過組織外語競賽、與陌生外國人進行交流等,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在實踐中獲得能力。
總之,外語語言環境是一個長期被人們忽視的問題,值得人們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而且,隨著2022年冬奧會舉辦在即,對整個國家的外語語言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積極地培育外語語言環境,提升運動員、志愿者以及相關人員的外語語言能力,從而促進賽事的順利舉辦,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姜洋.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科技資訊,2017(07):179-180.
[2]趙果巍,孫大海.2022年冬奧會背景下體育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J].林區教學,2017(08):52-53.
[3]馬晶.冬奧會背景下的成人雙外語教育策略研究[J].學周刊, 2017(01):12-13.
作者簡介:
王智莉(1982.11.1-),女,漢族,河北張家口蔚縣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科技英語閱讀與翻譯,外國文學及語言學,跨文化交際,英語教育。
章素平(1972.1.18-),女,漢族,河北張家口蔚縣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用學。
張文艷(1979.10.22-),女,漢族,河北唐山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應用語言學。
郭艷虹(1982.11.7-),女,漢族,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文學。
常磊(1983.3.24-),女,漢族,河北張家口懷來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數字圖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