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摘要】基于網絡資源的“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是國家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分為線上課前預習環節,線下課堂面授環節和線上課后練習與作業環節。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的對信息技術的掌握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更新觀念,做好資源的整合篩選,幫助學生構建符合社會和時代發展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完成新形式下教師角色更新。
【關鍵詞】線上+線下 雙向互動 教學模式
一、前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也指出各高校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進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在此背景下,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為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網絡資源,比如,大學英語課程網絡學習平臺,自主學習平臺,微課,作文批改網和慕課等,這種發展向大學英語老師提出了新的思考與挑戰,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教學要求,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要求,因此對于網絡資源下“線上+線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的必要性就彰顯出來
二、基于網絡資源的“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不論改革與教學模式如何變化,課堂教學仍然是大學英語學習的重要部分,由于課時縮減,課堂上必要的知識講解操練以及知識與信息的擴展、延伸都極大受限,教師研究、建設網絡資源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有了迫切性與實效性,因此基于網絡資源的“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是結合移動學習和碎片學習,有機整合預習、課堂面授和課后練習,使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向網絡資源下的雙向互動的“線上+線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轉換。具體地說,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分為線上課前預習環節,線下課堂面對面授課環節和線上課后復習、操練與作業環節。
課前教師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微課視頻傳給學生,在視頻中,教師對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介紹,對課文中某一觀點進行闡述,這樣使課堂面授更有針對性,有助于學生理解教材,提高課堂效率。課前預習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而且對于學生豐富語言知識儲備、提高聽說能力、擴大視野也有幫助。微課視頻的提前預熱使課堂上進行各種活動比如提問,小組討論,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等進行的更加順暢,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得以加強,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參與課堂活動積極性,固化知識,培養能力,從而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課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向學生提供充足而必要練習和作業,學生根據個人水平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起點,對學習效果進行操練與自我檢查,使學生在用中掌握了語言技能。教師通過監督檢查和批閱等方式監控、管理、評價學生的課后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并根據反饋情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調整進度改進細節,提高教學質量。
三、網絡資源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建設的思考
以碎片學習和移動學習為特色的雙向互動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計劃能力和運用策略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使得學生摒棄效率低下的學習習慣和方式,學會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在運用語言中掌握英語,使學習具有趣味化、數字化和時代化的特點。在教師的管理指導下逐漸養成學習的自主性,成為學習的主體并向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展,從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網絡資源下的雙向互動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也促使教師與時俱進更新教學觀念,研究當代因技術發展而更新的教學理論,研究大學英語教學,使課堂教學活動靈活多樣;教師更要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運用最新的教學設備、軟件制作微課視頻,篩選適合學生程度的并感興趣的資源,進而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線上自主學習,更好的履行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組織者、監督者和幫助者的角色。
四、結束語
基于網絡資源的“線上+線下”雙向互動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一改目前大多數大學英語課堂以教師為主的講授方式,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豐富的網絡資源結合起來,向教師提出新的挑戰,轉變傳統的角色,研究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呂婷婷,王娜.基于SPOCK+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大學英語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5):85-90.
[2]張金宏.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個性化教學模式探索[J].新余學院學報,2016,21(06):147-149.
[3]張萍.基于慕課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06):139+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