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明
從嚴治考 打造人事考試品牌
◎車東明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 ,把品牌及品牌意識引入人事考試領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保證人事考試事業得以持續性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育不斷成熟,整個社會對人事考試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尤其是中國入世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的推動下,國外考試機構也會涌入我國,人事考試事業臨著機遇和挑戰。在這種形勢下,誰創立了人事考試品牌,誰占領了人才評價高地,誰就可以生存、發展、壯大,否則就會被淘汰。做為人事考試工作者,必須不斷樹立“創品牌,樹形象”的思想,增加尤患意識,全力開創人事考試的新局面。
那么,如何開創人事考試的品牌,筆者認為,從嚴治考是關鍵,只有把握住了“嚴”字,才能抓住人事考試工作的全局和成敗。
考試考紀如何,考務管理組織得如何,直接關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尤其是在新的形勢下,嚴肅考風考紀,嚴格考務管理,以良好的考考紀取信于民、服務國家人才發展戰略,是貫切習近平親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要求。做好這項工作,不僅對于樹立人社部門的良好形象具有重大意義,而且有助于推進社會公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提高對嚴肅考風考紀、嚴格考務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考試管理機構如果思想上稍有懈怠,作弊現象就會如春筍破土般大量涌現。要從根本上打擊作弊,維護公平,單純靠開幾次會、發幾個文件、搞幾次檢查是不可能徹底解決的,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人事考試工作無論怎樣嚴都不過分,“嚴”是考試工作的命脈。要保證考風考紀不出問題,必須時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抓住一個“嚴”字,思想上不松弦,規章上不松動,管理上不松勁,處罰上不松手。
“嚴”不是一句空話,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具有實實在在的內容,體現在考試工作的全過程,滲透于考試工作的各個環節,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實現。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嚴”字作為考試工作的主線,貫穿于考試工作的全過程,抓住一個“嚴”字,突出一個“狠”字,從嚴治考,堅決把有礙于考試客觀公正的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首先,要嚴把報名關。各類考試報名執行政策不走樣,資格審查不馬虎,堅決剔除不符合報考條件者,決不報人情名、關系名,有效把住報名關,維護人事考試政策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其次,是嚴把考試關。組織每項考試時都始終要做到嚴把“三關”(即“大門關”、“樓門關”、“考場關”),嚴查“兩證”(身份證、準考證),對證件不齊、不全、不準確的應考人員堅決擋在考點外,拒之在考場外。對規定不準帶入考場的物品一律放到指定位置。同時我們還按有關規定嚴格考場管理,嚴肅考場紀律,對發生的違作弊現象,及時予以制止。三是,嚴格對考務工作人員的管理。每次考試之前,對監考、巡視人員進行嚴格培訓,講解有關規章制度和各環節的具體要求,而且還同校方簽定責任書。責任書應明確規定,考點如果對違紀作弊現象制止不力,除嚴格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責任,扣除相關人員的當次監考費外,還要對該考點批評。經濟和名譽的雙重壓力,能有效地增強考務工作人員的責任感,使他們認真負責,嚴格執紀,有效地預防和遏制考試中的不正之風,維護考試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四是,嚴肅處理違紀作弊人員。對考試出現的違紀作弊問題,不管發生在哪一級,涉及到什么人,都堅持嚴歷查處,嚴肅處理,決不心慈手軟,姑息遷就。

從嚴治考也要與進俱進,有的放矢。根據形勢的變化,針對作弊手段不斷翻新,日趨科技化、群體化和市場化的特點,我們要積極應對,不斷創新反作弊的手段和辦法,不斷提升防范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利用網絡開展B2B、B2C的考試電子商務技術;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評價方式,實現人機互換;采用OMR技術實現“無字化”;設立標準考場,實行電子監控,加強考試管理;開發高端防作弊設備以應對團伙作弊集團日益呈現的高科技傳輸作弊手段和現象;充分發揮無線電管理部門作用,使用專有設備搜尋查找可疑信號源。
人事考試創品牌的根本是人,我們應采取有力措施,加強考試工作隊伍的政治、思想和業務建設,從嚴要求,爭取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的專業化考試評價隊伍。
人事考試要創新,品牌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有活力,只有從嚴治考才能有發展。在考試工作中,我們必須堅持做到,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格管理,嚴肅紀律,嚴格執行人社部31號令中對考試工作人員違紀行為的處理規定及人社部“十個嚴禁、十個不準”規定,對工作人員違規違紀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特別是嚴重違紀人員直接調離人事考試機構直至通過法律處理,對工作人員各種違紀處理決不能手軟,只有這樣在將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真正實現人事考試工作的新跨越,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吉林市人事考試中心)